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走了,这个秋天好像有点短,早早的都感觉到了冬天的来临。
![]()
能够在八宝山举办葬礼的,基本上都是为祖国做过贡献,得到国家认可的人物。
![]()
10月24日上午,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
现场人山人海,一片庄严肃穆,在现场,社会各界排着长队,低着头,穿着黑色的衣服,放眼望去,一片黑色,大家很少交谈,黑色横幅高悬,上面写着: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
![]()
杨振宁先生遗体覆盖着国旗,静卧于鲜花中,遗体的四周摆满社会各界敬送的花圈,挽联上 “千古哲人”“国士无双” 等悼词寄托着每一个悼念他的人的深切哀思。
![]()
![]()
在上午举办的追悼会现场,清华师生、科研界同仁及普通民众自发排起长队,大家非常有次序的步入礼堂,向杨振宁先生遗体三鞠躬,有的人在现场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现场的哀伤氛围让人心情十分沉重,大家手持白菊默默悼念。
![]()
有的市民自带书法作品现场致敬,扬寰宇之光,振华夏之魂,刚劲笔墨间尽显对杨振宁先生的敬仰之情。
杨振宁的夫人翁帆身着素衣,神情悲痛地站立于家属队列首位,全程静默垂首,表情十分悲痛,陪伴了这多年,还是离开了,虽然人都有一死,但真的来了,心理上还是有些承受不住。
![]()
据现场目击者回忆,杨先生的妻子翁帆在鞠躬时身体有一些微微颤抖,目光始终凝视着先生遗体,说实话,一举一动都难掩哀恸。
![]()
大家都知道,杨振宁和翁帆是在2004年结婚的,两人的爱情路走了20年,此刻另一半离去,翁帆以最庄重的方式送别爱人,赢得了所有人尊重和理解,也希望她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亲自书写了悼念,这是一首诗,内容是“港岛悲闻坠大星,满天秋雨叶飘零。先生原本仙乡客,归去犹留百世馨”,
![]()
![]()
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与杨先生四次相谈,他对科学的纯粹与家国情怀令人动容,此诗仅为哀思起点,未来将著长文追忆。
![]()
![]()
在现场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每一个悼念的人士都有一个小册子,上面是杨振宁先生的生平,
![]()
1922 年生于合肥,16 岁考入西南联大,34 岁与李政道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等影响世界的理论,晚年放弃美国国籍回归清华,推动冷原子物理等领域发展,参与建设 60 多个实验室,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
![]()
在2003年的时候,杨振宁定居清华“归根居”,亲自授课指导清华的学生,还促成一批国际顶尖学者回国,他凭借个人的努力,让清华物理系的国际排名从百名外跃升至全球前二十,是现在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这是很多人都非常认可的成绩。
![]()
巨星陨落,精神长存。您奉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您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此去星河璀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