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要是有人说在燕郊买套房就能过上接近北京的生活,估计不少人会心动不已。
那时候的燕郊简直就是北漂一族的梦想之地,可谁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这里却房价暴跌,从巅峰时期的三万五一平跌到了一万八,几乎腰斩。
当年抢着上车的人,现在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紧靠北京的燕郊,怎么就从一个热得发烫的“睡城”,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
燕郊位于河北和北京的交界处,因为离北京近,交通相对便利,一度成了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的首选居住地。
十年之前,北京的房价就已经高得离谱,普通人想在北京安家简直难如登天。
而燕郊的房价相对亲民,再加上那时候的当地还宣传“一步跨入北京生活圈”,吸引了大批人前来投资或自住。
当时只要有钱就能买,加上大家都传这儿要通地铁、要跟北京一体化,投资客也闻着味儿来了,你买我抢,房价就这么一路往上冲。
![]()
当时大家都觉得,只要能通勤到北京,燕郊就永远不愁人来。
可大家压根没多想,这个地方自己能不能“造血”。
这种光靠挨着大城市的热度其实根基不牢,就像建房子只搭架子不打地基,风一吹就会倒。
2017年,廊坊出了限购政策,非本地户籍得交满3年社保才能买房,一下就把大部分北漂和投资客挡在了门外。
可能有人觉得这政策太严,但要知道,那会儿全国都在强调“房住不炒”,燕郊当时的房价里泡沫太多,不限购的话,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购房者。
![]()
后来虽然2022年就取消了限购,首付也降到15%,利率也往下调了,但市场没马上热起来,这说明光靠政策松绑不够,大家更看重实际的生活和发展条件。
除了房子,还有“车子”的事。
以前燕郊人去北京,主要靠公交和高速,遇上堵车,通勤两三个小时是常事。
大家一直盼着地铁平谷线,这线路早就在规划里,但建设过程中难免有波折,导致之前的交通利好一直没兑现。
通勤太费劲,就算房价便宜,很多人也宁愿选北京郊区的小房子,或者更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
![]()
这就直接戳破了之前“靠距离就能火”的幻想,毕竟过日子不是只看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得看实际花在路上的时间。
在过去十年,燕郊建了不少房子,但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支柱产业,除了房地产和配套的小生意,能提供的好工作少得可怜。
这就导致燕郊成了典型的“睡城”,也就是说白天所有人往北京跑,晚上才回来睡觉,整个城市白天空荡荡的,没有自己的经济活力。
这种“只住不产”的模式太脆弱了,一旦北京那边就业有点波动,或者通勤成本上升,燕郊的吸引力马上就降下来。
![]()
反观同样是环京的固安,这些年一直在搞产业,引进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这些企业,有了工作岗位,就算房价有波动,也比燕郊稳得多,这就是有产业和没产业的区别。
一言以蔽之,房地产市场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空转,反之,其结果就是燕郊。
燕郊的楼市在火爆时期,供应量大幅增加,开发商一窝蜂地建楼,但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流入放缓,甚至出现流出,房子多了,买的人少了,价格自然下跌。
数据显示,燕郊的常住人口增长在近几年有所放缓,这跟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关,部分产业和人口被引导到其他区域。
![]()
供需失衡的问题,在很多快速城镇化的地方都出现过,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某些郊区,过度建设导致库存积压。
由此,房价腰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好在燕郊当地意识到了问题,最关键的产业短板,现在也在补。
燕郊的中关村科技园已经入驻了87家高新企业,40%的员工都在本地买了房,慢慢形成了“上班在燕郊、居住在燕郊”的闭环。
还有燕郊科学城在搞建设,14个产业项目在推进,重点承接北京疏解过来的企业,以后会有更多工作机会。
![]()
文旅方面也有新动作,潮白河艺术带建起来了,串联起八个艺术区和湿地公园,以后地铁通了,北京游客过来也方便,能带动本地的消费和就业。
这些变化都说明,燕郊正在从“睡城”往“产住一体”的方向转,这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看看当年日本,东京都市圈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也有不少像燕郊这样的卫星城,一开始都是靠通勤吸引人口,后来慢慢发展产业,才变成真正的宜居宜业之地。
燕郊现在走的路,就是这些成熟都市圈走过的路,只不过需要点时间。
![]()
之前的房价下跌,更像是挤掉了泡沫,让市场回归理性,毕竟靠炒作起来的价格迟早要跌,只有靠产业和配套支撑的价值才稳得住。
十年前买燕郊的人,可能现在觉得亏了,但要是把眼光放长远点,现在的燕郊跟十年前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交通在通,产业在兴,配套在完善,这些都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有起有伏,燕郊之前的波动,本质上是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回归”的过程,这对城市长远发展反而是好事。
城市发展就好比熬汤,慢慢熬才能出味道,燕郊现在就是在熬这锅汤,等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