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支持: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临沂市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
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
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
5A画廊
承办机构:
临沂新闻大厦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5/10/25—2025/11/6
展览开幕时间:2025/10/25 上午10:00—12:00
展览地址:临沂新闻大厦美术馆(临沂市金雀山路6号)
![]()
![]()
重大题材作品创作心得——
![]()
张立奎《华夏第一龙脉》
《华夏第一龙脉》创作心得:
巨幅山水画《华夏第一龙脉》大秦岭,高200x宽550cm,历时三个月完成,秦岭东西约1600公里长,南北约200—300公里宽,是中国东部最高山脉,她雄混磅礴,千障叠翠,伟岸姿肆,在中华大地上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气势恢宏。
龙脉秦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一座山脉,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和精神的交融碰撞之所,闪烁着传统文明的智慧光芒。秦岭,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同时也是汉江和渭河的发源地。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格局,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秦岭的主峰是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秦岭的存在,阻断了南北方气流,导致了南方的湿润与北方的干燥,从而形成了中国南雨北雪、南船北马等人文差异与文化的多样性。秦岭的庞大身躯和复杂的地形,为多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包括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秦岭在古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如《禹贡》中对华夏大地的山脉有“三条四列”之说,其中秦岭被视为中条,昆仑的三龙之中龙。这些历史记载和文学描述,使得秦岭在华夏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华夏文明主龙脉”也是第一龙脉。
秦岭不仅是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根基所在,这正是我完成这巨幅山水画作的使命使然。
![]()
张立奎《江山多娇》
《江山多娇》创作心得:
《江山多娇》巨幅国画,画家再现了深秋的香山,层林尽染。一树树枫叶红得如燎原的星火,在苍翠松柏间灼灼燃烧。毛泽东斜倚在旧藤椅里,那藤椅随着他身躯微倾,发出细碎绵长的吱呀声,像是承托着整个民族的重量。
他手中没有书卷,膝上未铺文件,只随意地搭着。目光越过蓊郁的林梢,投向广袤无垠的天地交接处。山风拂过他微敞的衣领,带起几缕乌发。远处,永定河如一条银练蜿蜒闪烁,更远处,华北平原在秋阳下舒展着肥沃的胸膛,炊烟从村落袅袅升起,像大地轻柔的呼吸。
就是这片土地啊——他的眼神深邃如古井,映照着千年的山河。眼底翻涌着湘江怒潮,耳畔回响着娄山关雁鸣,还有大渡河铁索的寒意,延河畔纺车的嗡鸣。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些马背吟诗的夜晚,都沉淀在这无言的凝望里。
他微微前倾,手在藤椅扶手上轻轻一叩。这个动作让遐想从历史落回现实。此刻,长江天堑是否正飞架虹桥?东北荒原是否已响起钻机的歌唱?那些刚分到土地的农民,该在田埂上擦着汗微笑吧?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松针的清苦和泥土的甘醇。
夕阳西斜,给山河镀上金辉。他缓缓起身,藤椅又一阵轻响,像是完成了一次庄严的托付。转身下山时,脚步沉稳而坚定——那万千遐想,已化作蓝图上的墨迹,化作前进的号角,融进这片古老土地焕发新生的晨曦里。一个崭新的中国,正从香山的秋色中,从这凝望与遐想里,磅礴而出。
![]()
张立奎《先师孔子杏坛讲学图》
《先师孔子杏坛讲学图》创作心得:
绘时代先声,传千载道统——画家创作《先师孔子杏坛讲学图》的创作意义与文化方向。
当巨幅国画《先师孔子杏坛讲学图》呈现在眼前,我们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两千年的文化朝圣。画中,古柏森森,虬枝苍劲,于一片肃穆而充满生机的自然之境中,先师孔子端坐于杏坛之上,众弟子环伺左右,或凝神谛听,或俯首沉思,或激昂辩论。这不仅仅是一幅历史场景的再现,更是一次深刻的国家文化叙事与精神坐标的构建。其创作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与明确的发展方向。
首要意义,在于“活化”历史,重塑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与精神源头。
孔子与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主干,深深浸润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选择“杏坛讲学”这一最具典范性的场景,而非庙堂之上的祭祀形象,意在强调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传播的开放性。画面通过室外古柏的环抱,巧妙地将自然的永恒与思想的永恒相融合,寓意儒家智慧如参天古木,根深叶茂,历久弥新。这幅画的创作,正是要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具象化为一个可感、可触、可敬的生动瞬间,唤醒国民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
其次,其创作方向指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艺术语言上,它并非简单的复古。画家在继承传统国画线描、墨韵与散点透视的精髓之上,势必融入国画独特的笔墨构成、光影处理与宏大叙事构图,使画面既保有古典意蕴,又具备震撼人心的当代视觉张力。这种艺术上的融合创新,本身就是对“守正创新”理念的践行。它昭示着我们传承文化,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让古老的精神财富与当代审美和价值观对话,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而为今人所用,为时代服务。
最终,这幅画作承载着向世界清晰传达中国精神与文化和平内核的使命。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需要向世界说明自己。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代表的不是武力征服,而是“仁者爱人”的伦理、“和而不同”的智慧与“诲人不倦”的教化。通过这样一幅气势恢宏而又充满温情的画作,我们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崇尚教育、尊重知识、追求和谐内省的文明形象。它有力地传递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路径是文化的复兴与精神的弘扬,其理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孔子“大同世界”的理想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先师孔子杏坛讲学图》的创作,远超越一般性的艺术创作。它是一次国家层面的文化宣言,其意义在于接续文脉、筑牢自信;其方向在于守正创新、沟通世界。它让我们在笔墨丹青之间,目睹先师风采,聆听千古回响,从而更坚定地走向未来,让中华文明的薪火,在新时代燃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张立奎《沂蒙母亲》
《沂蒙母亲》创作心得:
《沂蒙母亲》的画面,以撼人心魄的笔触,勾勒的不仅是一位母亲的肖像,更是民族脊梁的象征,是苦难与坚韧铸就的不朽丰碑。
画面中央,母亲满脸沧桑,每一道皱纹都像是时光与磨难共同镌刻的年轮,记录着烽火连天的岁月与清贫坚韧的一生。花白的发丝,是风霜反复漂洗过的痕迹。最动人心魄处,在于她那微微颤抖却顽强伫立的双腿——这颤巍巍的姿态,比任何坚定的挺立都更需要勇气,它诉说着生命的重负,更宣告着不屈的意志。她或许在眺望,在等待,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守护这片浸透血泪的土地。
而她的身后,那巨大的沂蒙山磨盘,绝非闲笔。它既是沂蒙地区具体的生活器物,更是历史与命运的宏大隐喻。磨盘沉重、沉默,千百年来碾磨着五谷,养育着生命,也默默承受着碾压与重压。它象征着这位母亲,以及千千万万的沂蒙红嫂,她们以柔弱的肩膀,承载了时代的全部重量,用乳汁、小米和牺牲,哺育了革命,推动了历史前进的巨轮。背景中乱石嶙峋的沂蒙山,是她坚实的依靠,也是她品格的写照——在贫瘠与艰难中,迸发出最顽强的生命力。
画家在此将母亲的形象与山、与磨盘融为一体。母亲便是行走的山,是有了体温的磨盘。她的沧桑,是山的褶皱;她的坚韧,是岩石的品格;她的奉献,是磨盘无声的旋转。这幅画的深层内涵,正是要向我们揭示:历史的宏大叙事,从来都是由无数这样无名的、个体的牺牲与坚守所书写。所谓的人民,正是这无数个具体而微、饱经风霜却巍然屹立的母亲。
这是一曲献给所有在苦难中创造历史的平凡英雄的视觉史诗。它让我们铭记,那支撑起一个民族的,正是这“颤抖”中蕴含的无穷力量,是这看似卑微却顶天立地的脊梁。
![]()
张立奎《锦绣中华》
《锦绣中华》创作心得:
巨幅国画《锦绣中华》作者历时半年完成,在我们眼前铺展成一个沉默而磅礴的世界。没有过多绚烂的色彩,只有墨色的变化和冷暖的对比在宣纸上晕染、交融、生发,仿佛天地初开时的那股元气,凝固成了这蜿蜒万里的脊梁。长城,便是这元气凝聚的魂。它不像砖石砌成的建筑,更像一条从大地骨骼中自然生长出的苍龙。画家以枯笔焦墨,皴擦出山岩的粗砺肌理,那笔触如刀如斧,带着千年的风霜。而长城,就以这焦墨勾勒的硬朗线条,沿着山脊的走势,跌宕起伏,时而在云雾中隐没如游龙潜渊,时而攀上巅峰,显露出雄浑的敌楼,如同龙首昂然问天。它不是被安置在山水之间,它就是从山水中生长出来的,是这大好河山自己挺起的、不屈的铮铮傲骨。在这片苍莽的玄色世界里,画的右上角,是一天之中唯一的光源,也是整个画面的精神源点——东方日出。
画家以激情的赭石混着胭脂,在那墨色天际线上,渲染出一片柔和而充满希望的曙色。紧接着,一支饱蘸藤黄与朱砂的笔,以淋漓的水分,点染出那轮挣脱地平线的太阳。它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随即,霞光万道,破空而来。那不是清晰的光线,而是用水墨技法“染”出来的光芒。画家顺着山峦的轮廓、长城的垛口,一层层地晕染开去。光芒如薄纱,如流水,抚过苍劲的松林,照亮了古老的墙砖,驱散了山谷间的晨雾与迷蒙。每一道山脊都镶上了一道金边,每一座敌楼都沐浴在温暖的光辉里。这光,让沉郁的墨色变得通透,让静止的画面充满了流动的生机。
此刻再看,那巍峨的长城,不再仅仅是历史的沧桑见证,更像一条被霞光唤醒的巨龙,正承载着这崭新的光明,在壮丽的河山间奔腾。日出与长城,一为新生之光,一为永恒之躯,它们在这幅水墨画卷中融为一体,共同诉说着一个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迎向光明未来的磅礴史诗。这,便是水墨与意蕴交融的,最雄浑的东方交响。
![]()
三军大会师 245x1000cm 2004-2006年 2008.2011年军事博物馆展出
![]()
正月里 250x450cm 2010年
![]()
正月里 800x245cm 2012年 2011年军事博物馆展出
![]()
抗大岁月 600x250cm 2012年
![]()
当年沂蒙六姐妹 300x200cm 2019年
![]()
黄土谣 220x200cm 2019年
![]()
闹新娘 220x180cm 2011年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
我们都是汶川人 180x250cm 2008年
![]()
英雄 200x180cm 中国美术馆收藏
![]()
好日子 200x180cm 2017年
![]()
国之殇 220x180cm 2014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