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 通讯员 苏长征
在渤海湾畔的沾化大地上,有一所特殊的校园,这里没有琅琅书声的齐鸣,却有稚嫩发音的反复练习;没有追逐嬉戏的喧闹,却有牵手前行的温暖;没有统一标准的成长轨迹,却有各自绽放的生命精彩—这就是沾化区特殊教育学校,一所以“爱”为核心底色,用专业与坚守为残障儿童撑起成长蓝天的教育家园。
![]()
沾化区特殊教育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践行“立德树人、育残成才”的初心使命,将爱的暖流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名特殊儿童都能在关怀中成长、在专业中进步。
![]()
爱的基石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承诺
特殊教育是兜底的民生事业,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社会的责任。为精准对接辖区残障儿童的不同需求,学校构建了“在校就读+送教上门”的双轨教育模式,将教育关怀延伸至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目前,校内14名学生分别编入启航班与向阳班,每班配备7名专属教师,从学习辅导、康复训练到生活照料,实现全方位、精细化陪伴。而对于因重度残疾无法到校的28名儿童,学校组建了专业送教团队,践行“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服务”的工作作风,定期穿梭于各乡镇街道的村落之间,让特殊儿童在家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李希平的背包里,永远躺着几样 “宝贝”—— 毛笔、宣纸,还有一叠叠精心批改过的学生作品。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沾化城乡,为重度残疾孩子送去知识与温暖。有个患有脑瘫的孩子无法坐立,李老师便跪在地上开展教学;面对孤独症儿童突如其来的情绪波动,他耐心安抚、科学干预,即便被抓伤咬伤也从未退缩。“每次看到孩子从不会发音到说出‘老师好’,从不会握笔到画出简单线条,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李老师的话道出了所有送教教师的心声。
通过送教上门,这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这群特殊教育工作者,正用坚实的脚步,一步步丈量着教育公平的深度,也为每个孩子的未来筑起希望。
![]()
![]()
爱的实践是“量身定制”的专业培育
特殊教育的核心在于“适切”二字,沾化特校始终坚持“个别化教育”理念,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成长方案。围绕孩子的发展需求,学校构建“康复训练+生活技能+艺术启蒙”三维特色课程体系,它打破了传统教学边界,将专业的康复训练融入日常场景,把生活技能培养转化为实践任务,让每一堂课都精准对接孩子的需求,既保证了教育的专业性,又提升了成长的实效性。
在生活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握着孩子的手教写字,把孩子的小手贴在自己脸上感受气流变化,反复示范发音技巧;在康复训练室里,专业教师运用多感官训练设备,针对言语障碍、肢体残疾等不同情况开展一对一训练;在生活技能课上,孩子们学习穿衣、系鞋带、整理内务,在模拟家庭场景中掌握生存本领。为助力孤独症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还精心打造 “校园超市”“模拟厨房” 等实践场景。学生在这里模拟购物、协作做饭,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其学习进度、康复效果和行为变化,每月召开个案分析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案。正如李校长所说:“这些孩子就像不同的花朵,有的需要更多阳光,有的需要更多水分,我们的责任就是找准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静待花开”。这种精细化的教育模式,让曾经沉默寡言的孩子学会了交流,让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掌握了基本技能,更让孩子们的脸上多了自信的笑容。
![]()
爱的支撑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特殊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爱心与耐心,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沾化特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青蓝工程”“基本功大赛”“专题培训”等平台,搭建教师成长阶梯,淬炼专业育人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特殊儿童成长路上的可靠引路人。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与进修学习,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与教学创新。王宝青老师作为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教学能手,则以课堂为阵地深耕教学改革,不仅带领团队开发多节市级优质课,还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分享教学经验,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杨国芹老师在繁忙工作之余攻读心理健康咨询师,她的课例《携手陪伴共度衔接关—谈初中生的入学适应》入选“滨州市家庭教育精品课”。在她们的带动下,全校教师形成了“比学习、钻专业、强技能”的良好氛围。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全市孤独症康复评估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干预理念与实操技能,多名教师获得专业资质认证,为科学康复提供了坚实保障。
爱的绽放是“全面发展”的成长硕果
学校在夯实基础教学与康复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实践中发现自我、收获自信。创新开展“思政微课堂”“党的故事我来讲”等活动,通过手工作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艺术教育中,教师们敏锐发现孩子的艺术天赋,通过绘画、手工、音乐课程点燃创作热情。学校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孩子们的作品虽稚嫩却满含童真,赢得家长高度认可。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赋能,开设手工、烘焙、面点制作等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实现自立奠定基础。曾经连简单家务都不会做的孩子,如今能做出像样的面点;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也通过手工制作掌握了基本技能。这些成长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活能力,更让他们看到了自身价值,为未来就业之路埋下伏笔。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沾化区特殊教育学校将继续以爱为底色,以专业为支撑,持续完善“医康教”融合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在这片满溢爱的校园里,更多折翼天使将在这里汲取成长的力量,带着习得的本领与满满的自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亲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