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在西安太乙路汇智空间的暖光里,10组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暂时放下“家长”的身份,以一场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完成了心灵的破冰。这场名为「看见孩子,听见情绪」青春期智慧父母体验沙龙,没有说教、没有评判,有的只是角色互换的共情、情绪流动的共鸣,和一句句“原来如此”的顿悟。
![]()
从“对抗”到“看见”:一场角色互换的心灵冲击
活动以一场特殊的“角色扮演”拉开序幕。其中一位家长戴上“孩子”的标签,其他家长现场复现那些自认为对孩子说过的最“恶劣”的话——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不懂事的?”……可当有家长说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要对自己的负责”时,扮演“孩子”的家长突然心头一颤。
直到他表达出内心感受,很多家长这才惊觉:自己随口甩出的“道理”,在孩子听来不是责任传递,而是被孤立的冰冷抛掷。就像青春期的孩子常私下嘀咕的:“我也不知道学习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事,可你们这么说,我只觉得更加迷茫,更不知所措”。
![]()
这种“以爱为名的疏离”,让扮演者真切尝到“被推开”的迷茫,也让在场所有家长从“对抗式说教”的惯性里猛地抽离——原来那些脱口而出的“负责”,在孩子眼中竟成了冷漠的尖刺。
当家长们以“父母”身份拿起笔书写时,有人写下“对不起,妈妈昨天太急了”,有人写下“宝贝,不想聊学习没关系,我想听你分享开心事”……写完,不少家长指尖轻轻划过纸页,把那些平日里没机会传递的理解,悄悄留在了孩子能看到的字里行间。
![]()
参与者说:这场沙龙,让我重新认识了“父母”
活动结束时,家长们仍围坐分享感悟,言语间少了焦虑,多了释然:
“扮演孩子时,我才发现自己有多苛刻。以后我会先问‘你怎么了’,而不是‘你错了’。”
“最触动的是写真心话环节。我第一次认真想过,孩子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是愿意和他一起成长的父母。”
“这场活动让我整个人放松下来了,收获满满,我也终于明白,原来孩子的沉默不是反抗,是他也在努力消化我的情绪。”
从“解决问题”到“滋养关系”:我们为何需要这样的沙龙?
活动策划人表示:“青春期的亲子矛盾,往往源于‘看不见对方的情绪’。我们设计了角色互换、情绪溯源等环节,就是希望用体验代替说教——父母只有先‘看见’孩子的委屈、恐惧、渴望,才能真正‘听见’他内心的声音。”
![]()
三小时的沙龙结束了,但改变或许才刚刚开始。正如一位家长离开前在留言本上写的:“今天没学会什么‘技巧’,但学会了‘慢下来’。回家路上,我给女儿发了条消息:‘今晚想和你聊聊你最近喜欢的动漫。’”
这场以“看见”为名的沙龙,没有华丽的理论,只有真实的碰撞与温暖的觉醒。它或许无法立刻解决所有亲子问题,却为10组家庭推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父母看见了孩子的世界,孩子终将感受到父母的心意。
教育从不是“修正孩子”的过程,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
愿更多父母,愿意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用孩子的耳朵听情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