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辉煌75载・奋进新甘孜”中省主流媒体第二批主题采访活动进入第四天,采访团循着甘孜发展的脉络,来到海螺沟开启深度探访。从燕子沟镇到海螺沟景区,记者们既见证了蓝莓基地标准化种植的产业活力,也详细了解了海螺沟景区旅游发展和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灾后重建后的新图景。
![]()
采访团走进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崭新的诊疗大楼、先进的医疗设备映入眼帘,与“9·5”泸定地震后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地震让医院房屋设备受损严重。”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俊彬向采访团介绍,自灾后重建以来,医院建筑面积从9300平方米新增至2.03万平方米,床位从50张增至120张,新购彩超、DR、腹腔镜等20台件大型设备,硬件实力大幅提升。
![]()
听着赵俊彬的介绍,记者们随即走进CT室、中医科门诊实地探访,不时驻足询问设备使用、诊疗服务等细节。“我们不仅恢复了诊疗能力,更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中医科成功创建州级重点专科,微创手术从无到有,填补了区域空白。”这番话让记者们对医院“重建即升级”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了解,下一步,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将锚定“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思路,以“强基固本、提质扩能”为目标,狠抓“四个医院建设”,朝着建设中国最美景区医院的目标努力奋斗,持续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
离开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采访团驱车前往燕子沟镇冰露蓝莓基地。刚走进该基地,海螺沟景区燕子沟镇党委书记邹航一边带领采访团参观种植大棚,一边介绍,“该基地蓝莓种植面积90余亩,全区域采用无土栽培模式,覆盖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最大程度保障蓝莓品质。”
随后,邹航笑着向记者们“安利”起本地蓝莓的特色。“海螺沟地区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使得蓝莓果肉细腻,汁水充盈,回味清香,糖分积累高,甜而不腻,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
“产业好不好,要看百姓口袋鼓不鼓。”邹航给采访团算了一笔“增收账”。他说,2025年,试种了10亩莱克西品种,单株能产3到5斤,按68元一斤算,光这部分产值就有60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基地创新“租金+分红+就业”三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30户农户每年能拿到9万元土地流转费,村集体前三年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后期还能按产出效益的30%分红。截至目前,基地已提供3个固定岗位、近30个临时岗位,带动当地百姓增收70余万元。其中,土地租金12.78万元、村集体分红5万元、务工收入50万元,让“支部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采访团的记者们不时交流此行感受。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杨琦说,“经连日采访发现,甘孜农文旅融合发展很有特色。作为经济类媒体,我们将把宣传重心放在这些‘接地气、有实效’的产业上,通过精准策划与深度报道,全面推广其发展经验与成效,把甘孜的奋进故事好好讲出去。”
![]()
全媒体记者:甘超 黄炼
编辑:刘睿娟
校对:马俪伲
责编:杨雪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