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南方科技大学横空出世,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开启了国内大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新历程。此后,西湖大学等民办研究型大学相继成立,国内新型研究型大学渐成规模,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如今,这些走在探索之路前沿的“改革先锋”,拟成立“新型研究型大学N9(New University)联盟”,以更好地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有了C9联盟珠玉在前,N9联盟还能带来哪些惊喜?
![]()
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
N9联盟拟成立
2025年10月,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深圳理工大学召开,对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N9(New University)联盟展开讨论,是与会高校代表、专家学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这九所高校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康复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均为近些年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定位小规模、研究型,专注于前沿科技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国内,新型研究型大学还是“新鲜事物”,这些院校虽然定位高远,但由于成立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在探索的征程上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拟成立“N9联盟”,就是为了让这些大学在教育、访问、访学、人才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变成一个虚拟大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
深圳理工大学
在论坛上,与会专家也明确指出,N9联盟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学生互访、课程共享、科研合作等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探索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需求的办学模式。
N9联盟秘书处拟设在深圳理工大学。这也不难理解,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向来敢为人先,对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探索也是走在国内前列,“N9联盟”的高校中,来自深圳的就有3所;而深理工的背后还有中科院,坐享顶尖科研资源,作为联盟秘书处可谓是众望所归。
![]()
深理工校内
新型研究型大学先锋队
纵观国内高校,那些办学水平高、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院校,大多是办学规模庞大、综合性强的院校,而世界顶尖大学中,诸如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顶尖的”“小而精”的大学,在国内却始终难以看到。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我们对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在国内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之路。敢为人先的“特区”深圳,这次同样不甘落后。
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批建设,标志着国内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正式得到上级的肯定。南科大对标香港科技大学,被赋予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使命。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南科大也不负众望,初步构建起适应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机制,办学模式渐趋成熟。
在管理模式上,南科大在国内公办高校率先形成党委领导、理事会决策的校长负责制;在招生方式上,首创基于高考的“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高考成绩60%、能力测试30%、高中学业成绩10%);在人才聘用上,以“准聘-长聘”制度取代编制,打破终身制,建立教师晋升和退出机制;在科研管理上,率先实行项目负责人(PI)制……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南科大已经硕果累累:创办十年即入选“双一流”,科研成果连续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校长薛其坤院士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校企联合实验室达128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629项,可圈可点。
![]()
南方科技大学
从南科大可以看出,新型研究型大学之“新”,在于“能”传统研究型大学所“不能”;新型研究型大学之“型”,在于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构建出适合新形势需要的特色办学模式。
随着南科大成功迈出第一步,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陆续登上历史舞台:
①上海科技大学:2013年正式获批成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建设,入选第二轮“双一流”,目前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组成部分、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法人单位,获批新建“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
②深圳技术大学:2016年筹备办公室揭牌,2018年开始招生,以实用技能型教育为特色,培养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的高水平人才;
③西湖大学:2018年正式获批,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担任首任校长,在生命科学、医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理学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建有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西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
![]()
西湖大学
④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正式成立,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坐享中科院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与深圳高度发达的产业,将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大一新生就可以扎进实验室,在真实课题研究中提升科研水平;
⑤康复大学:2024年批准设立,位于山东青岛,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以生命科学、康复治疗为特色,学校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占师资队伍五分之一以上;
⑥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由“玻璃大王”曹德旺发起并投资建设,现任校长为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对标斯坦福大学,2025年获批招生,首年8亿预算招收了50名学生,师生比达到6:1,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首届学生就业无忧;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2025年开始招生的民办大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执掌,至今已引进院士16人,国家级人才52人,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无人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前沿交叉领域。
⑧大湾区大学:2025年正式获批招生,位于广东东莞市,由国际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前副校长田刚院士出任校长,形成了以具有显著优势的数理学科为支撑,以具有强交叉特征的物质科学为核心,以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通信、机器人等前沿学科为牵引的学科建设特色,学校采取“学术+企业”双导师制,首届学生均有头部企业实习及海外名校交换机会。
这九所大学,有相似的办学模式及定位,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与推进,才让“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国内的办学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
大湾区大学
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在2025年的高考中,南科大、深理工在广东的本科批次投档分分别位居省内本土高校第一、第二;而第一年招生的福建福耀科大、宁波东方理工的最低投档线,均逼近中档“985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新生录取中的出色表现,彰显的是考生、家长对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信心,也足以反映这些大学办学以来的成绩之优异。
最早成立的南科大,至今也不过办学13年,已经成绩斐然,与上科大双双入围“双一流”;西湖大学已经是国内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蜕变而来的深理工,一经登台就有“名校”风范……
这九所大学,各展所长,在不同层面诠释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特色与优势。他们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瞄准交叉前沿,突破了传统学科体系。
然而,客观上讲,国内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还处在初级阶段,数量较少,尚不足10所;不仅与对标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有天壤之别,即使与国内的一流大学相比,也有明显差距;从内部看,研究型大学自身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依然还在探索阶段,未沉淀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
因此,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正因如此,“N9联盟”的成立,才显得及时而必要,标志着国内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其一,联盟的成立可以让各大高校形成统一战线,避免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局面,未来可以在联盟内部形成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的机制,提升成员的办学水平;
其二,联盟内部可以在未来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合作,例如展开联合培养、高校之间建成了“国内游学”的机制等,推动卓越理工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其三,联盟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与其他国际高校联盟展开深入合作,促进国内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
最后,N9联盟的成立,有望在未来将教学、科研、产业化、国际化方面形成的经验融会贯通,为中国乃至世界未来高等教育树立榜样标杆,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之路,未来可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