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王开智 重庆报道
10月的荣昌先是下雨,又开始降温,与街头巷尾浓郁的烟火气相得益彰。夹杂其中的是“老高”骑着自行车离开,让很多荣昌人不舍,在这个秋季略带惆怅。
今年4月份,当流量砸中这里时,60岁的高洪波本可以安稳收官,却偏偏豁出去站在流量风口,把荣昌变成了全网皆知的“网红小城”。
被当地人称为“老高书记”的高洪波在职期间,用“荣昌老高”这个名字开通了新媒体账号,带头追流量,开放政府食堂。“不按常理出牌”的他还亲自参与文旅推介和城市营销,推动荣昌卤鹅、夏布等特产通过网络出圈。
卸任前一周,他还主持了国庆中秋文旅活动专题会。10月12日,高洪波骑着自行车离开荣昌,再次收获高流量。他自始至终的“接地气”让人们对这个网红书记尤其关注。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重庆、荣昌走访了多位熟悉高洪波的人,并在重庆偶遇到他,通过这些聊天来还原一个真实的“老高”。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重庆一场马拉松比赛中跟“荣昌老高”聊了聊
“他让我们这些小生意人更有尊严”
10月18日晚,在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的一场半程马拉松赛中,高洪波身着印有“荣昌”字样的运动装冒雨参赛。虽已过花甲,但他看着比同龄人年轻。路上不断有人认出他来,喊着“高书记。”
当天,高洪波离开荣昌刚一周。1小时59分后,他完成了卸任后的第一场半马。
他是个爱运动的人。6天前,卸任重庆荣昌区委书记的高洪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别工作了2112天的荣昌:他身着运动装、佩戴头盔,骑自行车离开荣昌区政府大楼。
这段视频在网上火了,网友称其为“最接地气的卸任仪式”。高洪波说,选择骑自行车离开是为了“开启新的生活”,传递一种积极的形象和态度,“适当时会骑自行车再回荣昌。”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种“另类”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他五岁跟着父亲学游泳,小学开始跑步,初中爱上骑自行车,最多的时候一天骑了200多公里。
实际上,当时现场不到10个人。这次离任,还有朋友从重庆市区专门跑步过来接他。高洪波解释,之所以选择一大早就离开,是“不想打扰老百姓”。
![]()
面店店主唐三姐
![]()
面店里挂着高洪波来吃面的照片
“如果知道他要走,我们肯定要去送的。”唐三姐的猪肝面店是荣昌的网红小店。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几张高洪波吃面的照片。2023年12月30日,高洪波跑完步走进店里,唐三姐一眼便认出了他。他允许大家拍照宣传,以此支持小店发展。
之后,来吃面的人越来越多,过去一天最多卖几十碗,今年国庆假期从早到晚排着队,销量翻了好几番。“大家一看照片就知道,高书记代言的店总没错。”唐三姐说,“他让我们这些小生意人更有尊严。”
荣跑团团长杜波是高洪波的老熟人。“他悄悄走的,我也不知道。其实,他选择这样特立独行的方式离开荣昌,跟他的性格相关。”
杜波感受更深的,是荣昌这几年的变化。他开玩笑,“以前别人问我是哪的,我说荣昌,人家都不知道,我得补一句就是出荣昌猪的地方,毕竟中国的生猪大数据中心在荣昌。”现在不一样,荣昌已经变成旅游目的地,游客多了,烟火气更浓了。
就连高洪波离开荣昌的“自行车事件”,也意外带来新的流量。
“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效果。”高洪波说,现在已经有自行车生产企业和自行车赛事组织机构与他联系,想借助他“卸任骑行”这波流量带动自行车产业和运动的发展。还有荣昌卤鹅企业表示,游客从周边骑车到荣昌去的话,可以免费品尝卤鹅。
他不介意当这个流量入口,就像他常说的:“有流量就有希望,流量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增量。”
要让荣昌被世界看见,不在乎自身争议
很多人说,高洪波在荣昌任职6年期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让荣昌被看见。
如今的卤鹅哥,是荣昌的“流量明星”。谈起高洪波,卤鹅哥说,他对流量很敏锐。今年4月,“卤鹅哥”林江穿着大花袄追着甲亢哥投喂荣昌卤鹅。但走了三站,他就花光积蓄且备受争议。
正打算放弃时,卤鹅哥接到高洪波的电话。“当时自己是懵的,还有些忐忑。”高洪波告诉他,让他坚持并给他支持,这才有了卤鹅哥继续大胆地去追甲亢哥。
![]()
记者采访“卤鹅哥”
高洪波说当时他在家思考了3天。这对荣昌是不是个机会?到底要不要接这波流量?怎么去接流量?
实际上,荣昌本身的旅游资源不算丰厚,多年来主要发展畜牧业。“因为流量,哈尔滨冰雪世界火了,淄博烧烤火了,天水麻辣烫火了。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高洪波想,“这可能是荣昌出圈一次重大的机遇。对我来说,也是为荣昌最后的一搏的机会,我得豁出去,站出来,拼一下。”
这个决定,让荣昌彻底“火”了。
他不仅授予卤鹅哥“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等称号,还奖励其10万元。卤鹅哥的视频播放量超5亿,荣昌卤鹅、夏布瞬间成了网红产品。开座谈会的时候,高洪波安排卤鹅哥坐在了C位。
这不是高洪波第一次“赌流量”。
在荣昌区举办的2025年新春晚会上,高洪波带领全区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演唱《明天会更好》。晚会结束后,这段唱歌的切片视频开始传遍网络。“很多人不懂或不敢接流量,但我觉得我们要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去创新,主动积极拥抱流量。”高洪波说。
于是,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落地。
五一假期,通过开放政府食堂(4天接待5.4万人次)、实施柔性停车政策等举措,带动荣昌零售额同比增长258%。荣昌线下卤鹅总销量达29.015万只,同比增长752.53%,其中40%为外地游客购买。
国庆中秋期间荣昌的旅游流量仍然火爆。高洪波说,游客来了要吃饭,餐馆生意就好;要住酒店,酒店就忙;要买特产,小商贩就有钱赚。卖卤鹅的、做夏布的、开面馆的,大家的生意都流动起来了。
但流量背后,争议从未停止。有人说他爱出风头,有人质疑他作秀。
在他身边的人,给出了不同侧面的回答。
“他希望获得流量,来反哺我们整个荣昌的经济,不惜把自己丢在舆论的漩涡中。”
“争议是因为他们没看到荣昌的变化。”
“不听不看不想,互联网的声音听不完,很多问题要通过时间来解决。”高洪波不在意。“互联网是双刃剑,但你为了宣传家乡,站在百姓的立场,为发展带流量,就不是作秀。抓流量,实际上是在抓民生抓发展。干一件事前面有很多困难,就像今天跑马拉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用跑步丈量荣昌,更在意“民生书记”这个称呼
在网络上,高洪波是“高调”的。但在荣昌很多老百姓眼里,他没有“官样”,就像个接地气的邻家大哥。
“比起网红书记的标签,我更在乎民生书记这个称呼。当官的目的是干事,但干事的目的不是当官。”高洪波不止一次说,流量只是现象,老百姓的收入才是根本。
而当民生书记,他是“跑”出来的。
![]()
荣跑团团长杜波
杜波跟高洪波是在2018年一次活动中相识的,当时他任北碚区委副书记。2020年,高洪波与杜波约着跑步。为了摸清荣昌的情况,高洪波定了个目标,用足迹丈量荣昌每个角落。
他们几乎每周都要跑三四次,每天早晨6点多出发,一次跑十公里,路线不固定。第一年,他们就实现了跑遍荣昌的目标。
跑步的过程中,问题一个个冒出来:有次路过火车站,高洪波看到很多人背着大包小包外出务工。他停下来问,为什么不能留在荣昌。还有一次路过菜市场,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蹲在路边卖红薯,一天就赚三四十块钱。后来高洪波决定把摆摊点放开,让老百姓有个营生。
农业大户陶连杰对高洪波的“突然造访”印象深刻。高洪波经常下了班,自己跑到他们的蔬菜大棚里,看蔬菜长势好不好,问问销量怎么样。
![]()
农业大户陶连杰
“他在荣昌这几年,市政是最忙的。”杜波开玩笑说。工业园区的开发,老城区的卫生死角,哪条公路的树枝碰头,只要高洪波看到了,肯定立刻安排人解决。他还格外重视全民健身。现在,荣昌每年举办一次马拉松,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最开始跑在荣昌街头,没人认出高洪波。但今年4月以后,杜波明显感觉到,路上的环卫工人、小区的保安、街上卖菜的商贩都跟他打招呼。有人找他合影,他从不拒绝,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流量会带到每一个小摊小贩身上。
用脚步丈量荣昌,达到当时理想目标了吗?高洪波回答:“我已经离开荣昌,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但我永远保持谦虚谨慎。”
微信里4000多好友,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
高洪波参加工作很早,从基层民警成长为区委书记。很多人认为,这样从基层走上来的官员接近退休时,心里想的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安全到站。
但高洪波说自己没有“59岁现象”。“我很有紧迫感,在岗1分钟奋斗60秒,留给我的为老百姓干事的时间不多了,只有拼命干。”
在他看来,自己整个从政生涯,从没有跳过哪一步破格录取,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步步跑下来。“基层经历让我有民生情怀,我的微信里有4000多好友,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
![]()
荣昌街头烟火气十足
如今,他留下的“流量效应”,正在转化为荣昌的“长效活力”。
龙麻子,这个因为重庆山火救援走红的“骑士”,在高洪波的邀请下,去年3月份来到荣昌。龙麻子原本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通过一次次学习,他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还在荣昌安了家。
更多的“龙麻子”留在了荣昌。记者注意到,荣昌招商局今年刚开了“投资荣昌”新媒体账号,据知情人士透露,仅通过这个渠道就已经招商30多家企业。有网友评论“他把对荣昌的热爱融入了每一个脚印”,也有人感慨“这样的官员值得尊敬”。
“荣昌老高”至今仍保留着任职期间的工作记录,拥有34万粉丝,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这种将个人IP与城市形象深度绑定的实践,为地方治理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网红书记可以复制吗?高洪波说,一定会越来越多。
现在的高洪波,有了新的身份,并重新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心里轻松了一些,但现在有了新的任务。”他说去重庆市政协报到后,第一任务是转变角色适应岗位,第二是努力学习,认真履职。这周,高洪波回家把书房清理了出来。“我觉得未来还是很充实的。多看看书,多锻炼身体,心灵和身体永远在路上。”
![]()
高洪波跑完马拉松
离开荣昌前,高洪波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坦然讲了七个遗憾,包括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科技创新还不够高、民生还有短板等。18日晚上8点多,高洪波走出了马拉松赛场。“这次刚好跑进了两小时,有一段路上一直在说话,跟大家合影,再加上下雨影响了速度。如果平时,可能会跑得更快一点。”
他把荣昌比作马拉松赛道,如今把接力棒交给了继任者。“荣昌是我感情最深、最关注的地方,今后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