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美俄关系到底怎么回事?10月22日,华盛顿方面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挥下制裁大棒,要求11月21日前终止所有交易。
这两家可不是小角色——俄罗斯石油公司是俄罗斯营收第二大公司,仅次于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两家合计每天出口310万桶石油,占俄罗斯海外原油销量的七成。
华盛顿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俄方在乌克兰和平进程上“缺乏诚意”。
制裁消息公布后不到24小时,印度那边就有了动作。
![]()
路透社23日引述业内消息人士的话,印度国有炼油厂火速审查对俄贸易文件,准备配合美方要求。这反应来得够快,背后其实有笔账要算。
美印关税谈判临近,华盛顿方面可能把对印关税从现在的水平降至15%,双方还定下了2030年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的目标。
印度这次的表现跟今年7月如出一辙。那会儿美方威胁加税,新德里马上停购俄油,但没多久又恢复了,还因为俄油折扣大幅增加了进口量。说白了,印度这是在两边押宝,表面配合美方制裁,实际通过中间商和私营炼油厂继续进口俄油。
10月16日,华盛顿方面声称印度已承诺停购俄油,但新德里外交部立马否认,说根本不知道有这通电话,强调的是“维护印度消费者利益”。
![]()
19日,华盛顿方面又威胁,不配合就继续交“巨额关税”。印度这边没正面回应,态度很微妙。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今年1到6月印度平均每天从俄罗斯采购175万桶原油,占其进口总量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印度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85%,俄油价格比其他来源便宜10%-15%,这对控制国内通胀至关重要。
尽管部分炼油企业已开始减少俄油采购,但官方从未宣布改变采购政策。眼下关税谈判正酣,新德里显然在盘算怎么既拿到关税优惠,又不彻底断了俄油这条便宜通道。
印度的两面策略看似精明,实际风险不小。一方面想拿美方的关税优惠和投资承诺,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俄油的价格优势。但这种平衡术能维持多久?华盛顿方面已经放话,不配合就继续加税。
![]()
11月21日的制裁截止期临近,新德里接下来怎么选,考验的是外交智慧。
相比之下,中方的立场从头到尾没变过。中方明确表示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正常进口俄油的节奏一直稳定。这种定力源于中方长期坚持的独立自主原则,不会因为外部压力就改变正常经贸合作。
华盛顿方面的真实目的其实很清楚。俄外交部长9月30日就指出,美方施压中印减少俄油进口,本质是想推销自家能源产品。
能源市场就这么大,挤走俄油,美国页岩油自然就有了销路。这招以前用过,当年对欧洲就是这么干的——制裁北溪管道,然后高价卖液化天然气。
![]()
往深了说,这轮能源博弈反映出国际秩序的深层变化。华盛顿方面习惯用制裁和关税作为施压工具,但效果越来越差。印度虽然表面配合,实际阳奉阴违;中方干脆明确反对单边制裁。这说明单靠威胁和制裁,已经很难左右其他国家的能源选择。
能源安全是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印度需要保证国内物价稳定,中方需要维护能源供应多元化,这些诉求都合情合理。华盛顿方面想用制裁逼迫别国改变能源政策,本质上是干涉别国内政,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
国际能源市场的现实也不支持华盛顿方面的做法。全球原油目前呈现供大于求态势,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出现20年来首次下降,这说明市场需求本身就在调整。在这种背景下,强行推动制裁只会扭曲市场价格,最终买单的是消费者。
![]()
接下来的局势走向还要看几个关键节点。11月21日是华盛顿方面给的制裁截止期,到时候印度会不会真的停购俄油?美印关税谈判能否达成协议?中方会不会继续保持现有进口节奏?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未来几个月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
这场围绕俄油的角力,归根结底是利益博弈。
印度想两头讨好,但在美方步步紧逼下能否继续走钢丝,还要看实际操作;华盛顿方面想重塑能源版图,但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中方坚持原则立场,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反倒让不少国家看明白了什么叫战略定力。
谁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还要看后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