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其质量高低直接关乎审计工作的价值实现,更关乎内审部门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本文以预算管理审计报告为切入点,梳理分析总行2020--2024年优秀审计报告的编制和撰写特点,并以此为标杆剖析运城市分行审计报告,指出报告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基层央行提升审计报告的专业水平和内审工作的整体价值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层央行 审计报告 审计价值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改革、推动整改、防范风险和规范履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独立设置内审部门,进一步凸显了内审工作的重要性。2024年总行内审工作会上,潘功胜行长要求内审成为党委“侦察兵”,要反应迅速、行动迅捷、精准发现问题,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而审计报告,是对审计工作的全面总结与成果体现,系统地呈现了审计工作的全流程,不仅包含审计范围、方式、程序等工作过程的核心信息,还集中呈现了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等。因此,开展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报告的研究,对增强审计监督效力、深化审计评价内涵以及拓展审计建议职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审计报告的准则规定
(一)审计报告概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31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实务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所称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
从定义中可以得出,审计报告具有实用性、真实性和规范性3种特征,实用性是指审计报告要满足公务需要,达到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目的;真实性是指审计报告要符合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统计数据准确无误的标准;规范性是指审计报告要采用规范格式撰写。审计报告属于应用文书,应该遵循使用应用文书的惯用体式。
(二)审计报告结构与内容。
《实务指南》第九条、第十四条对审计报告的主要要素和正文内容予以规范。从制度层面明确,审计报告正文至少要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等6个方面,具体规定如表1所示。
![]()
三、优秀审计报告的经验总结
选取2020--2024年总行内审司评选出的预算管理优秀审计报告作为案例,我们重点分析并总结了关于报告内容和写作方法的4点经验。
(一)采用详略得当方式呈现审计报告。优秀审计报告在确保内容全面性和结构严谨性的原则下,巧妙使用详略得当的方法去阐述审计事项。它们以严谨的逻辑体系为架构,科学合理地划分审计信息的主次与层级。针对审计常规事项的本质与全貌,采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进行客观描述,而对于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则使用大量数据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详细阐述,进而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二)采用比较分析法描述审计结论。优秀审计报告的审计结论模块中,除了按照审计方案内容逐项反映辖内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外,还采用横向分析或纵向分析的方法对审计期内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对比,更加直观清晰地反映预算管理的变化趋势或管理优劣,促进审计人员客观动态地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三)采用归纳分类方式剖析审计发现。优秀审计报告的审计发现模块中,重点对本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原因、后果或影响等详细描述。除了完整清楚列明审计发现问题外,还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类,对于同类一般性业务问题较多时,采用合并汇总方式进行简要描述;对于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重大业务问题,采用专栏方式进行详细的分类描述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采用专项调查等形式反映审计中的重大风险。优秀审计报告均有附件作为正文的补充,在附件中多以专项调查或专题分析等形式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或潜在风险等进行详细说明。通常在全省甚至全国内,紧紧围绕某个业务领域中存在的历史性遗留问题或者可能影响业务合规运行的某项重大风险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对其性质、成因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工作建议。
四、基层央行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以运城市分行为例,通过对标实务指南和优秀审计报告开展调研分析,发现市分行审计报告存在以下4点问题。
(一)审计报告的结构不完整。根据实务指南第十四条规定,审计报告的正文至少要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等6个方面。经分析发现,市分行审计报告存在结构不完整问题,普遍缺少“审计依据”部分。审计依据是支撑审计合法性和专业性的基础,缺少该部分,一方面会直接削弱审计报告的权威性与可追溯性,另一方面,读者因无法了解审计工作的规范依据,可能会对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结论的专业性产生质疑。
(二)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欠佳。虽然报告编制符合格式规范要求,但在内容呈现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内容详略不当和语言晦涩难懂两大方面。具体来看,部分审计报告在内容组织上缺乏主次区分,仅是简单罗列审计基本情况等信息,未突出审计重点内容,或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评价不够全面,仅有正面评价而未指出问题缺陷。此外,预算管理审计涉及大量财务和审计等专业知识,在相关报告中使用较多的专业术语,无疑增加了非专业人员的理解难度,进一步降低了审计报告的整体可读性。
(三)审计问题的揭示不够深入。多数报告对问题的描述采取平铺直叙方式,虽然可以直观清楚地展现审计问题,却没有探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剖析欠缺深度。比如,未分析问题产生是来源于操作人员执行失误,还是业务流程在制度设计层面存在缺陷。这使得审计建议难以实现标本兼治,既不利于被审计单位有效整改,也削弱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重大风险事项的调查研究不足。在总行的优秀审计报告中,每篇报告至少对2个重大风险事项开展专项调查并提出改进建议,而在市分行2020--2023年的预算管理审计报告中,仅2023年对“县支行刚性支出”进行了专项调查,这反映出报告在重大风险事项的研究上存在明显短板,极大限制了审计报告的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难以有效发挥审计对业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作用。
五、基层央行审计报告的优化建议
(一)增加审计依据模块,完善审计报告要素体系。审计依据是审计报告的“基石”,对规范审计程序实施、保障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审计报告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建议在审计报告中要增设“审计依据”模块,完整、准确、清晰地列示审计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该模块的设立不仅能够体现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还能便于报告使用者追溯验证,提升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二)优化文字表达,提升审计报告可理解性。内部审计报告作为审计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其文字表达的清晰性直接影响审计成果的运用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报告的可读性与实用性,建议根据审计事项的不同编制审计报告,避免套用同一个模板。内容呈现上,要明晰主次、详略得当,准确描述审计重点;语言运用上,以准确通俗为主,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此外借助图表呈现大量数据,让报告更加直观简洁,提升使用者阅读兴趣与关注度,助力审计信息高效传递。
(三)加强归纳总结,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审计报告停留在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表层现象。后续编写审计报告时,建议从以下2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聚焦普遍性、共性问题。对审计发现的同类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后,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源性因素,为形成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提供逻辑基础;另一方面,对新产生和苗头性的重大业务问题,采用专栏方式单独呈现,运用数据、图表等可视化手段,直观阐述问题类型和影响程度等内容,旨在引起管理层的关注与重视,进而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四)加大调查研究,拓展审计报告价值内涵。在审计报告中加入调查研究,既是对常规审计内容的深化拓展,更是落实研究型审计的重要举措。后续编写审计报告时,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突出矛盾或潜在风险进行专题研究或专项调查,通过系统调研、数据验证及专业判断,能够穿透问题表象,充分揭示问题本质,提出更有可操作性或前瞻性的改进建议,有助于被审计单位针对性地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建设等,推动审计职能从“查错纠弊”向“咨询建议”延伸,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价值。(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 张志维 丁召霞)
责编:张炜 王丽娟 王晶晶 曹阳
严正声明:本网易号信息发布从未与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授权合作,请读者审慎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