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政治与经济动荡,台湾引以为傲的“护台神山”半导体产业,正对各种外部侵蚀与内部压力;前立法机构院长王金平呼吁政府出面领航,整合产官学能量,并找出生技产业的“潘文渊”擘划政策蓝图,让生技产业成为台湾“第二座护台神山”,让台湾在全球竞争中继续崛起!
![]()
财团法人台北论坛基金会今天(24日)举办论坛,邀请王金平、前工研院长史钦泰等人发表演讲并对谈,希望经由各方脑力激荡,为台湾下一个兆元产业--“生技产业”寻找新的方向。
王金平回想当年半导体产业的发展,1970年代,台湾身陷美援中止等各项危机中,时任当家人的蒋经国拍板,将战略转向科技产业。在此背景下,美国华裔科学家潘文渊博士受邀返台,提出发展“台湾电子积体电路技术计划”,与时任“经济部长”孙运璿等人擘划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蓝图,造就今日的半导体“神山”。
他说,在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同时,台湾的生技产业也在默默酝酿,然而,受限于当时政策与产业环境尚未成熟,这股热潮最终未能延续;尽管如此,生技产业的潜力始终巨大,随着全球迈入高龄化社会、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医疗与健康相关需求不仅长期存在,且持续扩大。
为力促生技产业发展,2002年,“生策会”成立,扮演政府与产业之间的重要桥梁。王金平回忆说,2007年,在前中研院长翁启惠、当时的“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等人推动下,他当时以立法机构院长的身份领衔提案,完成《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的制定,吸引资金与人才投入,成为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为打造生技产业这座“护台神山”,王金平指出,生技产业涵盖极广,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战略与协作机制,通过立法等手段,让政府、企业、学术界都朝同一个方向前进,台湾的生技产业就能从“分散发展”走向“系统推进”。
王金平认为,台湾拥有深厚的科技底蕴,未来的生技产业,不再只是传统的药物研发或医疗制造,而是一个“AI半导体结合生技”的跨界时代。芯片制造、精密制程、数据分析与演算法能力,都能应用在基因定序、药物模拟、医疗影像分析与精准医疗中;这样的跨域整合,将会掀起一场新的生技革命,台湾完全有机会复制半导体的成功经验,成为全球生技的重要推手。
王金平指出,生技业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政府基金应有带头投资的使命,支持具有潜力的公司,或是透过立法放宽政策,带动更多岛内外资本投入,产业才能建立健康的生态系,推动创新与长期成长。
生技产业除了要有政府的战略方向、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产业生态系的逐步形成外,王金平认为,真正能运作起来的关键,还是需要“专业人才”;半导体产业当年有潘文渊擘划发展蓝图,同样的,生技产业若要成为台湾的下一座神山,人才及优秀的“领航者”,也就是找出生技产业的“潘文渊”,是重中之重。
如果说半导体是过去四十年台湾的奇迹,王金平说,那么未来四十年,生技将是台湾必须全力以赴的战略战场。为打胜这场世纪之战,政府必须担责与领航,整合产学能量,而业者也要团结参与、出谋划策,并共同找出当代生技业的领航者、生技产业的“潘文渊”,打造如同当年半导体产业般坚实的团队,慢慢堆砌起第二座神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