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有关情况。
![]()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职业教育高地建设方面,未来三年,我市将根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在重点产业聚集区布局职业院校,加强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一盘棋统筹。到2027年,青岛职教园全面投入使用,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职教园区,每个举办职业教育的区(市)均打造1个职教园区。
未来三年,我市将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适合的赛道为根本遵循,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机制,探索“高中阶段综合育人共同体”等融合发展模式,深化职普资源互通、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到2027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普遍开设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课程;全市公办中职学校100%开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建成3个以上的“高中阶段综合育人共同体”。
未来三年,我市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校企联合精准育人。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试点,合作举办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职业教育“自我造血”功能。到2027年,支持一批公办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每年开展校企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1万人以上。
未来三年,我市将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学习践行“三个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中职侧重基础技术技能培养,高职重点培养“懂技术、能管理、会创新”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强化学生数字素养、创意素养,将数字化技术手段应用到职业教育全过程。到2027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
未来三年,我市将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升学为导向,推动建立以中职学校为实施主体、以高职院校为引领的贯通培养体系。健全生均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师资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聚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到2027年,实现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年招生规模1万人以上;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不低于100个。
我市未来三年数字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坚持育人为本,把握智能时代育人规律,构建数字教育体制机制和应用体系,健全优质资源供给共享机制,完善师生素养能力提升机制,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形成数字化开辟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和赋能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形态。
在教育数据集成方面,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办法,全面汇聚教学、管理等数据,助推教育决策、教师培训、评优评选、教育管理和课堂分析。打造“层次性、多样化”数据应用场景100个;
在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体系方面,研制《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课堂标准》,推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范式和示范场景,推出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智能教学案例 300个;
在深化数字化干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深入实施“151”数字化人才培养工程,构建数字素养基础标准和发展评价体系,新增培育300名数字化领航校长、200名首席信息官(CI0)、20个数字化领航工作室,培育全国教育数字化专家3-5人;
在建设智慧校园方面,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学科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数字化改造和图书阅读环境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学习终端应用。80%的学校形成智慧校园应用场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