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姑姑和两个叔叔,我们同住在辽宁南部一个四线小城市,家在郊区,离市内有12里路。
郊区不同于远郊农村,郊区优势在于,离市内近,打工方便,挣钱容易些。
我小时候,父亲在市里打工,母亲在家摆弄2亩地菜园。菜长大了,母亲蹬那种人力三轮拉着菜去市里卖。
日子虽苦但也过得有滋有味。
姑姑长的浓眉大眼,身材也好,她初中毕业后啥也没考上,便回来帮家里干活。
有时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姑姑便过来帮忙,帮着拔草,浇水,母亲心里有数,有时卖完菜给姑姑买个沙巾,围脖等等一些小礼物。
![]()
后来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姑姑还没结婚,母亲便让姑姑跟我们一起吃饭。
姑姑闲不住,菜地里活干完了,她骑三轮车装一车菜,母亲骑自行车在后面跟着,到市场摆两个摊,这样菜卖的快。
卖菜的钱姑姑一分不少给母亲。母亲责怪姑姑说“这钱你留着,过几年嫁人时买几套像样衣服,买几样家电带着,勉得婆婆家看不起咱。”
姑姑笑着说:“凭啥我拿娘家钱买家电,谁相中我就该准备好,不然我也不嫁。”
母亲拗不过姑姑,便替她把钱攒起来。
一天夜里,母亲突然觉得肚子疼,疼的额头直冒冷汗,父亲在工地干活,没人陪母亲去医院。
于是,我跑到奶奶老屋喊姑姑,姑姑猛的爬起来,披件衣服趿拉着鞋过来了,看母亲痛苦不堪,她急忙蹬三轮车把母亲送到医院。
经检查,母亲患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 术,那时没有电话,我们姐弟还小,是姑姑为母亲签字交费。
等父亲赶过去,母亲已经下到病房了,父亲所在的工地请假难。
母亲住院的十多天里,姑姑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端水喂药,擦身按摩,手 术前几天还要把屎把尿,把母亲照顾的妥贴又周到。
十多天下来人都瘦了一圈,母亲经常念叨:“你姑对咱家的好,我心里最清楚。一样有三个哥哥,可她待咱们,就是比待你那两个叔叔婶子家更尽心、更亲近。”
的确,姑姑总帮我家干活,喜欢来我家吃饭,有钱了给我和弟弟买吃的,却很少去帮叔叔家干活。
可能是因为母亲善良,父亲憨厚的原因吧。
姑姑24岁这年,邻居来给她说媒,小伙是我们村的,两家相隔3里路。
小伙长的不错,大高个,国字脸,缺点不爱说话,冷不丁说句话,别人没在意他自己脸先红了。
这门亲事姑姑挺满意,两个人谈了一年便领证结婚,结婚前,母亲带着姑姑去集上买被面,棉花。
然后给姑姑做了四铺四盖,又托人在商业城买一台电视机,一个录音机,一辆自行车。
听母亲说,买东西的钱大部分是父亲打工挣得,一小部分是姑姑卖菜的钱。
姑姑和姑父婚后感情很好,两个人一起出去打工,不出三年,在村里建起四间新房,房屋面积80多平方米。
姑姑建房时,母亲天天过去帮忙,帮筛沙子,搬石头,中午给工人做饭,父亲帮忙砌墙抹灰,两个叔叔偶尔过来看看,帮抬几根檩木。
房子上梁那天,姑父把办酒席剩下的两箱酒搬给父亲喝。又把过油菜折两盆送给我们。
这么说吧,姑姑有好事首先想到我家,母亲有好事首先想到姑姑,两家关系越处越浓。
房子盖好,姑姑把小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姑姑因身体原因无法生育,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始终没有迎来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也成了他们生活里一点小小的遗憾。
后来我也结婚了,老公家在远郊农村,我们市郊姑娘有个“通病”,一律不外嫁,除非男方家条件特殊好。
我和老公相亲时说好了,在我家这边买房子,他来市郊住。
就这样,我们一家和父母,姑姑、姑父继续住在一个村子。
后来我的儿子都出生了,姑姑仍没有孩子。
那一年,母亲突发疾病去世,母亲走后第 三年,父亲查出患胃癌。
由于弟弟在外地工作定居,没法照顾父亲,父亲住院期间,由姑姑和我伺候。
姑姑那年51岁,她身体不太好,我让她别往医院跑,而是在家帮我们做饭。
医院饭菜不可口,我单独买些海参,鱼和虾,姑姑在家做好了,让姑父送到医院。
直到现在我仍记得,父亲临终前指着姑姑对我说:“你姑身边没有贴心人,你两个叔叔家生的全是儿子,唯有你这个侄女心细,等你姑老了,你多照顾一下她。”
我哭着点头答应,姑姑听了掩面跑到楼梯口抽泣。
随着父母先后离开,曾经的至亲渐渐远去,姑姑成了我生命里唯一的长辈亲人,也是我心底最温暖的依靠。
因为离的近,照顾起来方便,我去干活,姑姑给我带饭,姑姑有事,我跑前跑后。
再后来,姑姑身体越来越差,走几步气喘吁吁,姑父有三高,重体力活干不了。
那一年,姑父过生日,他的几个侄子来了,吃完饭姑父提出,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想早做打算。
几个侄子听了沉默不语,还是姑姑打破僵局。
姑姑说:“我们俩干不动体力活了,等我们到60岁,有两个选择,一是申请五保户,申请五保户我们百年后,这四间房子归村里所有。
二是我们不申请五保户,依靠侄子侄女养老,等我们百年后房子归他(她)所有。
我们都在场,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要给姑姑、姑父养老。
我是侄女,有心给姑姑养老,但不能去争,要先仅姑父那头几个侄子。
饭桌上,几个侄子没一个表态,见此情景,我忙打圆场:您得让他们几个回家商量一下,这个不是小事,毕竟男人不能守在家里伺候您和姑姑,用媳妇伺候的回家合计合计。”
姑姑接着说道:“对啊,不用急着决定,都回去商量商量。”
这件事情再无下文,可以理解,因为那时我们这里没有一点拆 迁迹象。
拿姑姑家四间房子来看,以当时(1995年)卖价顶多值2万元。
说的直白点,为了2万元要给两位老人养老送终,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奉献精神,一般人做不到。
让人没想到是,说完这话后,也就是姑父过完生日一个月,他晚上起夜摔了一跤,送医院没救过来,丢下姑姑走了。
给姑父办理后事,他几个侄子来了,并没谈及姑姑往后生活由谁照顾。
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去说这个话题。
姑父突然离世,给了姑姑致命一击,从此姑姑一病不起。
我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在家伺候姑姑,一晃眼,我伺候姑姑已有八年。
这八年,我守着柴米油盐,照料她日常起居,从清晨的一碗热粥到夜里的掖被角,只盼着能让她的晚年多些安稳和暖意。
由于我无法兼顾自己小家,老公只能在家跟前找份零工,一边上班一边种地。
2012年秋天,我在姑姑家,正帮她洗头,外面来了几个人,见我出去,那几个人说,他们是开发商派来看房子的,先统计一下。了解大概后再过来谈补偿。
我不敢相信,喊了几十年要拆迁,好比“狼来了”一样,这次我们都不相信会是真的。
不曾想,距这次仅一周,再次来人商量拆迁事宜。
当时给出方案:要回迁安置房的话,1平方补偿1.2平方,要钱的话,1平方补偿4000元。
按当时房价算(6000元/平方),要安置房合适,哪怕不住卖掉也划算。
正当姑姑跟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憧憬着即将住进宽敞明亮大房子里时,姑父几个侄子来了。
![]()
来了直奔主题,问姑姑有什么打算,并说,需要他们几个赡养的话好说,想去谁家都行,不用轮流住。
姑姑微微一笑,告诉几个侄子,打算拿到补偿款后找个好点老年公寓,余生不靠任何人。
几个侄子不甘心,说了一堆,说邻居家老头、老太太住进老年公寓,不受待见,明明能多活几年,结果住进去后才一两年走了。
姑姑说:“我活这么大岁数不怕,比起你们大伯,我多活8年,够本了。”
几个侄子见说服不了姑姑,心有不甘的走了,过了几天,几个侄媳妇又来给姑姑洗 脑,我在想,这八年没见一个侄媳妇给姑姑洗过一回衣服,没见做好吃的,给姑姑端来一碗。哪怕送个馒头也行。
签协议时,姑姑果断放弃要回迁安置房,而是要钱。为了不给我们留后患。
就这样,姑姑家共得了50多万补偿款,其中包括3亩地,40多棵果树,还有两间厦子,以及院墙和大口井。
拿到这笔钱,姑姑交给我,说是钱归我,养老送终也归我负责。
我没收,而是带着姑姑去银行办张卡,把钱存在姑姑名下。密码只有我俩知道。
那边我自己房子也要拆迁,我要了两套安置房,一套大面积我们家人住,另一套小面积房子给姑姑住,两套房子在一栋楼里,这样,我伺候姑姑同时顺带照顾家人。
如今,八十多岁高龄姑姑,住在楼房里,冬天有地暖,夏天有空调,可享福了。
姑姑吃的用的全是我准备,有病住院也是我交费,姑姑卡里那50万一分没动,我希望有了这笔钱,姑姑晚年生活无需为活着操劳,能随心选择康养、或陪伴。希望姑姑在物质无忧与精神自在中度过晚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