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日本政坛迎来了一位“破纪录”的新面孔——高市早苗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
这本应是一次标志性时刻,也确实激起了日本国内不少掌声。
然而,国际社会的反应却并不热烈。尤其是中国大陆方面在高市当选后,并未像以往那样发布贺电,仅以“中方已经根据外交惯例作出适当安排”一句话带过,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
与此同时,高市上任短短几天内多次鞠躬道歉,面对国内外一连串的压力,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这场政治新秀的登场,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新气象,反倒是让日本社会的多重矛盾浮出水面。
联盟散了,政治架还没搭稳
高市早苗刚刚走马上任自民党总裁,原本指望以新面孔带来新气象,还没来得及铺开政策,就碰上了“合作伙伴闹分手”。
公明党一纸声明,宣布退出与自民党的长期合作,等于是在她的政治舞台上直接拉了电闸。
公明党的退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对高市人事安排和政策取向的明确反击。
她在内阁人选上明显偏向安倍派,重用熟悉面孔,却忽视了政党之间的平衡,这直接激怒了曾经的盟友。加上她对政治献金改革的态度模糊,公明党干脆选择抽身。
![]()
没有了公明党,自民党在众议院就成了“少数派”,要想推动法案,只能靠拉拢其他政党“借力打力”。
于是,高市转向日本维新会寻求合作。
但维新会并不是省油的灯,双方在修宪、税收等问题上分歧不小,表面合作,实则各怀心思。
这时候的高市,只能靠频频道歉来维持稳定。从组阁延迟,到政策协调不畅,再到公众质疑,她几乎每天都要在镜头前低头鞠躬。
一时间,“鞠躬首相”的说法在民间悄然流传开来。可问题是,光靠鞠躬是稳不住政治格局的,国民看得更清楚的是:这届政府,连根都还没扎稳。
民众的耐心也在消耗,面对物价上涨、电力紧张、医疗资源紧绷,高市的“新政”还没见成效,批评声已经压过了掌声。
![]()
不少日本人开始怀疑,政坛换了人,问题是否真的能解决,还是只是多了场“表演”。
经济这摊子,真不是喊口号能搞定的
高市一上任,就把“经济安全”挂在嘴边,明确提出要重新梳理日本的供应链结构,减少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
这一口号听上去挺硬气,可细算起来,却是另一番光景。
现实摆在那儿:日本的很多制造业都离不开中国大陆这个市场。
从汽车零部件到电子材料,再到消费品,日本对中国大陆的依赖,不是简单一句“脱钩”就能解决的。
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早已经不是单向输出输入,而是互相嵌套的合作格局。想断就断,代价有点大。
![]()
而且,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日元持续贬值,带动进口食品价格上涨,普通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
民众的生活压力在增加,可政府却还在研究“未来战略”,听起来很宏大,实际却难以落地。
企业界的声音也越来越明显,不少日本大企业已经公开表示,不愿意放弃中国大陆市场。
有人直接喊话政府,说政策不能脱离现实,不能为了所谓战略安全,把企业直接推入成本陷阱。
像本田这样的老牌企业,依靠中国大陆市场的销量维持全球竞争力,一旦脱钩,不仅产能受限,利润也要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脱钩之后,日本并没有明确的新方向。替代市场在哪?新的产业链怎么搭?政府没有给出答案。
![]()
高市早苗强调“自主可控”,但就目前来看,更像是“空中画饼”。
经济不是靠喊话能提速的,也不是靠画图能规划的。眼下的日本,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政策,不是空洞的文件。
高市如果希望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就得正视现实,听听市场的声音,而不是一味顺着意识形态走。
外交一紧绷,内外气氛都变了味儿
高市上任后在外交上的表现,多少有点“抢镜”。
她强调的是“国家安全”,讲的是“印太战略”,动作频频,言辞也颇为激烈。尤其是在涉台、历史等问题上的立场,更是引发了不少争议。
![]()
她在选举期间,就曾重申了“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立场,引起中方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明确提出,希望日本恪守中日之间的政治共识,避免在敏感问题上制造误解或对抗。
高市早苗的这种表态,不仅在外交上带来摩擦,也让日本国内一些温和派政治人物感到忧虑。
历史问题本就是中日之间的敏感话题,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地区情绪。
她的对美政策也相当明确,强调要继续加强与美方的军事合作,称驻日美军是“日本安全的守护者”。
这一立场虽然得到了华盛顿的欢迎,但也带来了不少现实问题。
![]()
特朗普政府对日本提出更多防务开支要求,还在贸易领域加压,日本方面并没有从对美配合中获得太多实质性好处。
从历史问题到对华政策,从台海言论到对美依附,高市的外交路线表现出较强的意识形态倾向。
但这种“选边站”的策略,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似乎并不那么稳妥。亚洲国家普遍倾向于合作共赢的务实路线,而一味强调阵营对立,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外交孤立。
结语:道歉解决不了根子上的事,日本得换种思路了
高市早苗的上台,被一些人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带来“新风向”。
![]()
可如今看来,风还没起,雨倒是先来了。
内阁组不齐,联盟散了,经济脱钩碰壁,外交又四面受阻,道歉再多,也掩盖不了现实的复杂。
日本如果想摆脱当前的困局,恐怕得先从调整思路开始。
盯着意识形态,不如关注民生;高喊战略安全,不如解决电价粮价;频频道歉,不如拿出能落地的政策。
外交上,也需要更务实的布局。回归地区合作、加强与亚洲邻国的沟通,才是稳定局势的关键。
重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不仅有助于经济复苏,也能在政治上缓和紧张氛围。
![]()
历史不能回避,更不能篡改。尊重历史,才能赢得信任。邻里之间,讲的是诚意,不是强硬。
日本若真想走出孤立,就得先学会倾听,而不是高声宣讲。
这不是高市一个人的挑战,而是整个日本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道歉是姿态,改变才是出路。
参考来源:
日媒提问:中方是否会向高市早苗发贺电?外交部回应——2025-10-23 16:39·直新闻
高市早苗就任日本首相,中方是否会发贺电?外交部回应——2025-10-23 15:33·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