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储牌药业有限公司新曲线:定期检查药品与过期药处理指南
掌握药品有效期识别方法后,定期检查药品、妥善处理过期药品,是完善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检查策略与规范的处理方式,能有效避免误用过期药品,减少健康风险与环境危害。
定期检查药品需建立 “清单 + 提醒 + 分类” 的系统化机制,让检查更高效。首先建议制作家庭药品清单,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储存要求,可按 “内服药品”“外用药品”“急救药品” 分类记录,方便快速查找。其次设置定期提醒,利用手机日历或待办软件,每 3 个月设置一次 “药品检查日”—— 选择换季时(如 3 月、6 月、9 月、12 月)检查更佳,此时可结合整理家庭物品同步进行。检查时需重点关注 “近效期药品”(有效期不足 3 个月的药品),可将其集中放在药箱显眼位置(如药箱上层),并标注 “优先使用”,避免因遗忘导致过期。同时要检查储存条件是否达标:比如查看冷藏药品是否仍在冰箱冷藏室(温度 2-8℃),外用软膏是否因高温软化变形,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药品提前变质。
![]()
妥善处理过期药品,需遵循 “安全 + 环保” 原则,拒绝随意丢弃。
首先明确 “三不” 原则:不随意扔进生活垃圾(过期药品中的化学成分可能污染土壤、水源,尤其是抗生素类药品,会导致环境中细菌产生抗药性);不随意赠予他人(他人不了解药品来源与变质情况,服用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不继续服用或减量服用(不要抱有 “过期不久、少吃点没事” 的侥幸心理,药效与安全性已无法保证)。
正确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参与社区药品回收 —— 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锁药店会设置 “过期药品回收箱”,定期由专业机构统一销毁,可关注社区通知或咨询药店工作人员;二是自行处理(无回收点时):内服药品需先去除包装标签(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将药片、胶囊碾碎后混入泥土、咖啡渣等不易被儿童或宠物误食的物质,装入密封袋后再扔进其他垃圾桶;液体药品(如糖浆、眼药水)需倒入下水道前稀释,避免堵塞管道;外用软膏需挤出后混入有害垃圾处理,确保处理过程安全环保。
此外,检查时若发现药品出现异常性状(如药片变色、潮解、发霉,口服液浑浊、有沉淀,软膏分层、异味),即使仍在有效期内,也应立即停用并按过期药品处理,避免因药品变质引发健康风险。通过规范的定期检查与处理,能让家庭药品管理更安全,为家人健康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