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考古学家只在庞贝和赫库兰尼姆找到大约1500具遗骸,占当时估计总人口四万的比例不到4%。
![]()
从第二句话起,我把这事儿重新捋一遍:这数字很扎眼,也把很多人对“瞬间被灰烬掩埋”的想象戳破。问题变成了:那剩下的三点八万人去了哪儿?史蒂文·塔克花了好几年盯着这个问题,最后把自己的观察和推论写成了《逃离庞贝》。他的出发点不在于再去挖骨头,而是去看那些“没出现”的东西——空着的家祭坛、被清空的箱柜、缺少马具的马厩,这些负面的证据反而更能说明问题。
塔克和团队把每一间房、每一家店都过了一遍,统计得很细。比如,他们数到738座家祭坛,按理祭坛里应该放着供奉的神像,但只有18座还留有像。换句话说,98%是空的。保险箱里的银器、餐具几乎看不见了;街边和郊外的马厩里,马具很少,马骨只找到12具。按常理,这些东西不是一阵风能刮走的:马和骡子是当时能最快带人走远的牲畜,银器和家神雕像又都是拿得走就不会丢掉的贵重东西。所以更合理的解释是:很多人有时间打包,带走重要物件,然后离开了。
![]()
要把这个场面想明白,还得拉回到维苏威喷发的时间线。小普林尼写给朋友的信里有现场描写:火山在下午一点开始往外喷灰和浮石,但并非立刻出现致命热浪或毒气,而是像下“灰雨”一样持续了将近十八个小时。前面这段相对温和的“下灰期”给了人们准备的时间——整理东西、安排行李、想办法离开。赫库兰尼姆那边在西侧,风把灰往东吹,所以最初十八小时里,赫库兰尼姆的覆盖相对少些,居民能比较从容地安排行程,甚至有机会走海路。
再看官方和地方的应对。老普林尼当时是米塞努姆海军基地的指挥官,接到求救后,立刻发动船只前往那不勒斯湾一带。那一带港口多,船又快,世事就是这么讲究时机:有船就有逃生通道。塔克据此判断,不少人不是靠一条路走远,而是坐船撤离,整个撤离过程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组织和外援。
![]()
把视角再放大一点,塔克去文献和考古材料里找踪迹,想知道那些离开的人去哪儿了。古罗马人的姓氏很稳定,这帮了大忙。以翁布里基乌斯家族为例——他们在庞贝是出了名的鱼露商人。灾后,这个姓氏突然在离庞贝约25英里的普特奥利出现,考古显示他们在那里留下了后代,甚至给孩子起名带上“普特奥拉努斯”的字样,意思就是“来自普特奥利的人”。那名字本身像是一张新身份的名片:告诉你,我们把家迁到这儿了。
更多零碎但互相呼应的线索也在说同样的事。塔克找到的个案里,有个幸存者阿维亚努斯·费利西奥,逃出来后收养了马苏里家族的孤儿。这样的细节说明,迁徙并非孤立行动——邻里之间有互助,有人接应,有人收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别处能看到庞贝人的影子:不是一夜之间人间蒸发,而是分散去向不同的城镇和港口,像水从破了的堤坝流开,到了下游会在新的地方集结。
![]()
回到遗址本身,那些凝固的躯体确实触目惊心,也成了博物馆里最直观的证据。但数量有限,代表性不够。比起这点滴的铸模,那些“空”的东西告诉我们的更多。被清空的箱柜、空祭坛、几乎看不见的马具,这些像是无声的证词,说明人们在离开时做了选择:能带的带走,不能带的留后头。换句话说,很多人是有准备地撤离,而不是被瞬间消灭。
时间线上也能看出节奏:先是漫长的落灰期,人们开始各自行动;随后火山活动升级,危险变得更明显,撤离从零散走向有组织;港口和海军提供了通道,周边城镇收容了难民。每一步都有文献或物证支撑,所以把整个过程拼起来,并非凭空想象。
![]()
把问题放到家庭层面来想,就更有人情味。很多家庭带走的,是最看重的东西:一个小神像,一盒银器,一个还能牵走的马。到了普特奥利、那不勒斯这样有港口和市场的城市,大家重新落脚,有人继续做原来的买卖,有人改行,有人给孩子起个新名字,把旧日的身份留在背后。像翁布里基乌斯家族的迁徙,就是最直观的例子:他们在新地方生儿育女,把“来自普特奥利”的标签写在新出生的名字上,那是对新生活的宣告,也是对旧生活的一种延续。
再细看那些个案,幸存者之间的互动更能说明问题。收养、借宿、共同谋划下一步,这些零碎档案像拼图,能把迁徙后的社会网络勾勒出来。塔克没有把庞贝写成一个“只剩灰的墓地”,他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没被挖出来的、被忽略的生活痕迹上:人们怎么想、怎么走、怎么在新地方互相扶持。
![]()
站在今天看过去,会看到一个并非完全被吞噬的社会图景。大量人口选择了离开,沿海的城镇和港口成为接续点,原先的经济与人际关系在新地方以新的方式延续下去。那些空祭坛和清空的柜子,像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提示牌,告诉我们:在灾难面前,人们不是无头苍蝇,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选择,带走能带的,留下一些以后再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