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左雨婷
![]()
云梦博物馆《惊家书木牍》 通讯员吴垠 摄
品味孝感的魅力,须先从历史的“厚”开始。
10月31日,“中省媒体行·必须是孝感”中省媒体采访团来到云梦县博物馆,探寻孝感厚重的历史。
1975年,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揭开了这片土地极为厚重的历史底蕴。
在云梦县博物馆,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文明跃然眼前。这里有大量的秦汉简牍,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其中睡虎地秦简的发现,堪称石破天惊。
透过玻璃展柜,能看到一名叫“喜”的基层官吏,他便是睡虎地秦简的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记录了1155枚竹简,约4万字,内容包括《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其法律思想之缜密,管理逻辑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它们证明了这片土地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浸润在一种重视秩序、契约与规则的文明氛围中。同时,透过简牍,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更加真切、鲜活。
云梦素有“简牍之乡”美誉,云梦睡虎地秦简、“黑夫木牍”等多次重要简牍考古发现闻名遐迩。睡虎地秦简不仅登上央视《国家宝藏》,入选故宫特展,还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采访团成员们透过玻璃展柜,凝视着那枚记载了中国最早家信的黑夫木牍,仿佛听见了穿越两千多年的亲情呼唤。这封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不仅打动了许多普通游客,也引起了中省媒体采访团的浓厚兴趣。
![]()
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木觚》 通讯员吴垠 摄
据介绍,云梦县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8月,是湖北省博物馆首个与地方共建的分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梦工作站、国家3A旅游景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现馆位于县东城新区黄香大道与龙岗路交会处,紧邻风景优美的梦泽湖公园;建成于2009年,总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二级文物64件、三级文物242件(套)。代表藏品有鼎、罍、盖豆等磨光彩陶、秦汉简牍、“中华第一长文觚”、彩绘门板画、虎头枕、人物画扁壶等秦汉精品木漆器和东汉陶楼等。
2025年,博物馆实施整体提升工程,完成展陈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库房改造,实施数字化保护项目,改造后展馆面积7600平方米,共三层。于8月1日全新开放,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配套设施更趋完善,为游客带来了更为优质的文化体验。
经过改造,博物馆展陈更趋多元,分设特色单元与沉浸式场景。一楼陈列优化,以文物为证,结合出土实物与传世文献,生动展现吴楚之战等历史事件,新增战役形势图和楚国史实内容,强化楚文化展示。
二楼简牍展陈升级,通过新增汉代简牍与秦简对比,揭示秦汉制度的传承与发展。运用3D塑像、动画和互动设备等多媒体技术,增强观众互动体验,引入沉浸式XR内容和智能语音导览系统,让观众通过VR“穿越”体验历史,提升参与感。整体上,展览通过文物、科技与互动,生动呈现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承。
此外,业态丰富度显著提升,文创商业街成为新亮点。在博物馆西南面打造全国首个沉浸式楚秦文化体验综合体“云梦博物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云中锦书”“云中有物”“坐看云起·清欢如梦”“楚香”等七大主题场馆,实现文物“生活化”,集文化体验、消费、研学于一体,推动楚秦文化从展柜走向生活。
在博物馆南广场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行李寄存、母婴照料等服务,配备智能导览系统。博物馆每天由专业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二次免费的公益讲解,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馆内休息区增设绿植景观,标识系统采用楚式纹样设计,便民设施覆盖无障碍通道与儿童专用区,营造出兼具文化氛围与人文关怀的观展环境,让游客在舒适中品味云梦历史底蕴。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