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AI+文化,把年轻人的焦虑变“轻”了

0
分享至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当Z世代与95后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让自己舒服”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口号,而是渗透在文化选择的每一个细节里。他们一边在KPI的挤压下过着“碎片化生存”,一边却愿意为“能戳中内心”的文化事物挤出时间——而AI的出现,恰好补上了“需求即时性”与“体验个性化”的缺口。它不是冰冷的技术工具,更像个懂年轻人“梗”与“痛”的“文化搭子”:能在通勤时递上专属播客,能在加班后生成治愈小诗,能把小众爱好变成可触摸的陪伴。这种“技术+文化”的组合,让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不再需要“等有空”,而是随时能在热爱里捞到一点实在的满足。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年轻人的AI文化世界,看看他们如何用技术为自己搭建专属的“精神小窝”。


  周末的城市里,藏着太多年轻人的文化小秘密:美术馆的角落,有人举着手机对着印象派画作扫AI解说,不听“官方标准答案”,只让AI讲“这幅画的蓝色如何像加班后的夜空”;地铁早高峰的人群中,有人戴着降噪耳机,听的不是通勤必备的白噪音,而是AI为他定制的“古风职场故事播客”——主角和他一样是996策划,却能在仙侠世界里“摸鱼修炼”;大学城的“谷子”店里,00后们围着展柜里的智能手办叽叽喳喳,有人对着手办说“今天考试没发挥好”,手办立刻用角色专属语气安慰“下次再努力,我陪你复习呀”。

  这些场景里的文化消费,早已跳出“为了装文艺”的旧框架,变成了年轻人主动给自己的“精神补给”。Soul发布的《2025年轻人AI文化消费报告》里有组数据很直观:95%的年轻人会用AI辅助文化创作,近四成年轻人每天至少通过AI获得一次情感陪伴,AI文化类App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了120%。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消费不再追求“大而全”,反而偏爱“小而美”——可能是花10分钟用AI生成一首专属小诗,可能是睡前和AI虚拟角色聊5分钟天,也可能是用AI修复一张童年的模糊照片。这种“不贪多、只求真”的选择,正是年轻人用技术重新定义“文化悦己”的方式:不用迁就别人的审美,不用硬啃复杂的知识,只要能让自己舒服、能找到共鸣,就是最好的文化消费。

别被“技术冰冷”误导:AI是文化的“个性化翻译官”

  “AI做文化没有灵魂”,这是很多人对技术介入文化领域的固有印象。但在年轻人眼里,AI恰恰是能把“小众热爱”翻译成“可触摸体验”的“贴心人”——它能记住你的独特喜好,能接住你的情绪需求,能把那些“说不出口的偏爱”变成具体的文化产品。

  在二次元圈子里,“AI养谷”已成新潮流。18—24岁的二次元爱好者,收藏着上百个动漫角色徽章和手办。以前想和同好分享角色细节,要在社交平台翻几百条评论才能找到同好;现在用的AI谷圈助手,能根据收藏的徽章自动匹配同好,还能生成专属角色互动剧本,连实体娃包都带AI传感器,能感知情绪并用地道角色语气安慰,比如考试失利时会说“要不要喝杯珍珠奶茶呀,甜的东西能让人开心”。据某智能玩具品牌统计,2025年一季度带AI互动功能的谷子销量同比增长300%,80%买家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

  AI在小众文化领域的“翻译”能力也很圈粉。95后旧体诗爱好者总觉得自己写的诗没韵味,现在用AI“私人诗僧”,输入“加班、晚霞、疲惫”,几秒就能收到带自己名字的七言绝句(名字可自定义),读起来像有人在聊当下生活,亲切又戳心。不少人会把AI生成的诗打印贴在书桌前,偶尔修改几个字,“相当于和AI一起创作,既有技术帮衬,又有自己的心意”。

  AI还帮年轻人“打捞”珍贵文化记忆。90后上班族用AI修复爷爷的老相册,模糊的黑白照片不仅能变清晰、成彩色,还能生成动态影像——看着年轻时的爷爷穿军装微笑,连衣角飘动的细节都清晰,瞬间让人红了眼眶。某影像修复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年轻人用AI修复老照片的次数同比增长250%,60%用户会把修复后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配老歌当礼物送长辈。

  这些案例背后,是年轻人对AI文化消费的全新认知:不是“技术替代创作”,而是“技术放大热爱”。AI能记住你喜欢的角色口头禅,能理解你情绪里的细微波动,把模糊想法变成具体产品。就像某AI文化App的slogan:“你负责热爱,我负责把热爱变成现实。”这种“个性化翻译”,让文化消费从“标准化商品”变成“专属化服务”,也让年轻人在文化里找到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传统与AI碰撞:文化消费可以更“灵活”

  提到传统文化消费,很多人会想到“耗时间”“要专业知识”——看画展要做功课、读古籍要认繁体字、学手工艺要拜师。但在AI帮助下,年轻人把传统文化变成“随叫随到的陪伴”,不用“硬啃知识”,不用“将就时间”,碎片时间里就能感受其魅力。

  95后职场人以前觉得戏曲离自己很远,听不懂唱词也不懂故事,用了AI“听戏搭子”后彻底改观。每天通勤20分钟,打开AI听戏App输入“喜欢悲怆风格、想了解故事”,AI会用大白话讲《桃花扇》剧情,把复杂唱词翻译成“像现在情侣面对现实考验”,连弦乐起伏都形容成“暴雨打青瓦”,让戏曲成了“文化充电时间”。某戏曲App数据显示,2025年用AI解说功能的用户中,18—35岁年轻人占75%,平均听戏时长同比增长80%。

  AI还让传统文化创作“零门槛”。00后汉服爱好者以前设计纹样要查半个月资料、学PS,现在用AI汉服设计工具,输入“明制、樱花纹、淡粉”,几分钟就能出十几种方案,还能调整纹样动态效果——做成汉服后,走路时樱花纹会随动作轻晃。不少人会把设计分享到汉服社群,和同好一起修改完善,“AI当启动器,大家加创意,成品特别有成就感”。某汉服品牌的AI设计系列,销量比传统系列高150%,90%买家是25岁以下年轻人。

  在文化展览领域,AI打破了“空间限制”。90后上班族一直想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却没机会,现在用AI数字分身工具,通过VR设备让数字分身在展厅自由走动,实时传送画面到手机,还能放大画作细节,甚至让AI模仿达・芬奇笔触画“自己和蒙娜丽莎同框”的肖像。“下班回家就能‘逛’遍世界博物馆,太适合上班族了”,这类用户占比65%,多在晚上8—10点“逛展”。某博物馆数字化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年轻人用AI数字分身逛展的次数同比增长400%。

  这些变化说明,AI不是“简化传统文化”,而是“适配年轻人节奏”——把复杂知识变通俗易懂,把高门槛创作变零门槛,把遥远展览变触手可及。就像那位职场人说的:“以前觉得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东西’,现在AI让它‘活’了,成了日常能接触、能喜欢的事物。”

不同年轻人怎么选?给你的AI文化消费小建议

  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千差万别,有人爱二次元,有人迷传统文化,有人偏小众创作;有人只有20分钟碎片时间,有人周末能躺半天。选对了AI文化消费方式,才能真正感受“精神小确幸”。

  1.职场新人(25—35岁):“高效治愈型”AI文化,挤碎片时间充电

  职场新人被KPI、加班、通勤填满,“高效、治愈”是关键需求,可试试这几种方式。

  (1)AI定制播客

  通勤路上的20分钟,与其刷短视频让大脑更疲惫,不如听一段专属播客。比如用AI播客工具输入“喜欢老上海故事、舒缓BGM、语速慢”,AI会生成专属的播客内容——可能是讲老上海弄堂里的爱情故事,也可能是聊老上海的美食文化,BGM会搭配轻柔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语速会根据听力习惯调整。某互联网公司策划师说:“每天上班路上听AI定制的老上海播客,故事很温暖,BGM也很放松,听完感觉一天的心情都变好了,比刷短视频更能缓解通勤的疲惫。”

  (2)AI情绪涂鸦

  午休时的10分钟,想放松却不知道做什么?可以试试AI情绪涂鸦。打开AI涂鸦App,随便画几笔线条,比如画一条弯曲的线代表“今天的压力”,画几个圆点代表“想喝的奶茶”,AI会自动把这些线条变成治愈系插画:弯曲的线可能变成一只抱着奶茶的小猫,圆点可能变成奶茶杯上的珍珠。“每天午休都会画几笔,AI生成的插画特别可爱,有时候会把插画当手机壁纸,看到就觉得开心。”某广告公司设计师说,还会把插画分享到朋友圈,偶尔会收到同事的点赞,“相当于用AI涂鸦开启了一段小小的社交,也挺有意思的”。

  (3)AI文化树洞

  加班到深夜,觉得孤独又疲惫?可以和AI文化树洞聊聊天。输入“今天加班到10点,项目还没做完,有点焦虑”,AI会用温柔的语气回应,还会生成一段治愈的短文或小诗——比如“深夜的灯光下,你还在为生活努力,这本身就很了不起。就像星星在黑夜中发光,你也在自己的领域里闪耀,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

  据Soul报告,近八成职场新人觉得AI能提升超50%的文化体验效率,这种“碎片化、治愈型”消费,已成为他们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

  2.18—24岁年轻群体:“互动陪伴型”AI文化,在热爱里找乐趣

  这个群体有更多自由时间,喜欢沉浸式体验,“互动、陪伴”是主要需求,可尝试以下这些方式。

  (1)AI“谷子”管理

  喜欢收集“谷子”(动漫周边),却总觉得整理麻烦?可以用AI“谷子”管理工具。给“谷子”拍照,AI会自动识别角色、尺寸、购买时间,生成电子清单;还能根据“谷子”的类型推荐收纳方案,比如徽章可以用AI设计的展示板,手办可以用带灯光的展示盒。“有200多个‘谷子’,以前整理要花半天,现在用AI管理,几分钟就能弄好,还能看到每个‘谷子’的购买记录,不容易弄丢。”某大学动漫社成员说,还会用AI生成“谷子”的展示视频,配上喜欢的BGM,分享到动漫社群里,“能收到很多同好的评论,感觉找到了归属感”。

  (2)AI同人创作

  喜欢某部动漫或小说却没灵感?输入“想写《原神》钟离胡桃同人、璃月港庙会场景”,AI会出大纲和开头,可在此基础上修改;想画同人漫,输入角色场景会生成线稿,涂色修改即可,“以前卡壳厉害,现在效率高很多,发布后还能收到点赞收藏,开启创作路很有成就感”。

  (3)AI虚拟搭子

  喜欢某个文化角色,想有更多互动?可以试试AI虚拟搭子。比如喜欢《哈利・波特》里的赫敏,AI会生成赫敏的虚拟形象,能聊天、一起“学习”,可以问“怎么背英语单词”,会用赫敏的语气分享学习方法;说“想复习魔法史”,会一起“梳理知识点”。“喜欢赫敏的聪明和努力,和AI赫敏聊天,感觉就像有个学霸朋友在身边,学习也更有动力了。”某外国语大学学生说,还会和AI赫敏一起“逛”霍格沃茨的虚拟场景,“能看到城堡里的教室、图书馆,感觉自己真的在霍格沃茨,特别沉浸式”。

  数据显示,2025年AI+玩具出货量预计超5000万台,“互动陪伴型”占60%,18—24岁群体是主要消费者。

  3.传统文化爱好者(18—35岁):“创新解读型”AI文化,打开新世界

  这类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却不想“墨守成规”,“新鲜、有趣”是核心需求,可尝试下面这些方式。

  (1)AI古籍解读

  想读《山海经》《论语》却不懂古文?输入“《山海经》九尾狐”,AI会用白话讲传说,结合现代语境分析(比如“九尾狐是祥瑞,现在动漫角色是创新改编”),还能生成Q版插画,“以前觉得晦涩,现在能懂故事、知内涵,还能找和现代文化的联系”。不少人会把解读做成短视频,配插画发抖音,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2)AI非遗体验

  想学习剪纸、陶艺、皮影戏等非遗技艺,却没机会拜师?可以用AI非遗体验工具。学习剪纸时,AI会实时展示剪纸步骤,用AR技术在手上投影“该剪哪里”,如果剪错了,AI会及时提醒并教修改;学习陶艺时,AI会通过摄像头观察手法,告诉你“捏泥巴时力度要均匀”“拉坯时手要稳”。“

  (3)AI传统服饰设计

  喜欢传统服饰,想设计属于自己的款式?可以用AI传统服饰设计工具。输入“唐制汉服、敦煌纹样、天蓝色”,AI会生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调整领口、袖口、裙摆的款式,甚至能看到服饰穿在身上的效果(用AI生成虚拟形象试穿)。“设计了一套唐制汉服,用的是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纹样,AI生成的效果特别好看,已经找厂家定制了,穿出去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很多人问在哪里买的。”某汉服爱好者说,会把设计方案分享到汉服社群里,和同好一起讨论修改,“相当于用AI推动了传统服饰的创新,也挺有意义的”。

  这种“创新解读型”消费,让传统文化更“年轻”,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AI文化悦己的边界:在技术里保持温度

  AI给文化悦己带来很多便利,但也有年轻人担心“过度依赖会丢创作力”“内容缺人情味”。其实聪明的年轻人早找到“平衡之道”——把AI当“工具”而非“替代者”,在技术里保思考、保温度。

  95后同人画师用AI生成线稿后,会手动涂色、加细节:“AI线稿工整但缺灵气,我会在眼睛加高光、衣服画褶皱,让角色有‘人情味’。”既用AI提效率,又保自己风格,“和AI一起创作,才是真的‘文化悦己’”。

  某传统文化博主用AI解读古籍后,会查史料补细节:“AI解读基础,我去图书馆查原著、看论文,把更多文化背景分享给粉丝,才能让大家深入了解,不只是停在表面。”AI是“引子”,吸引年轻人关注,真正的文化传承还靠人的深度思考。

  还有年轻人定期“脱离AI”,享纯粹文化体验:每周留一天“无AI日”,去实体书店看书、美术馆看展和朋友聊文化作品。“AI方便,但和朋友聊喜欢的小说、亲手临摹画作,这种真实体验替代不了”,找到两者平衡,才能真正享受文化悦己的快乐。

AI给的文化小确幸,藏在“懂你”里

  文化虽然不能帮助升职加薪、考试加分,却能在疲惫时给我们安慰、迷茫时给予力量,为平凡的日子增添色彩。而AI,让文化更贴心、更懂我们。

  它能记住我们喜欢的角色口头禅,理解我们加班后的疲惫,把模糊想法变成具体产品;能帮我们在碎片时间感受传统文化,陪我们在小众爱好里找同好,在孤独时给温暖陪伴。我们花在AI“养谷”的时间、用AI写的诗、靠AI找的搭子,都不是“浪费”,而是为自己搭“精神小窝”——累了歇一歇,烦了静一静。

  当然,AI不是万能的,它能帮我们打开文化乐趣的大门,却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共鸣,也不能完全复刻人类创作中的独特灵魂;但它无疑为年轻人的文化悦己提供了更灵活、更贴心的新路径。就像那位二次元爱好者说的:“我的AI谷圈搭子记得我所有喜好,连角色爱喝草莓牛奶都知道,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比任何礼物都珍贵。”AI时代的文化悦己,从来不是“追技术潮流”,而是“借技术找到自己”——找到喜欢的方式,享受专属的满足,在忙碌生活里得到精神里的小确幸。

  对自己好一点,从让AI帮你找份文化乐趣开始,从来都不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库里缺席勇士惨负热火吞2连败 鲍威尔25分波杰20+8

库里缺席勇士惨负热火吞2连败 鲍威尔25分波杰20+8

醉卧浮生
2025-11-20 10:57:35
女网红“身体交易”要价太高被顾客赖账,报警双双被抓她长相和价格差太大!

女网红“身体交易”要价太高被顾客赖账,报警双双被抓她长相和价格差太大!

不二表姐
2025-10-20 23:56:10
无滤镜后,章子怡发福臃肿,柯淳又矮又挫,冰冰和蔡明傻傻分不清

无滤镜后,章子怡发福臃肿,柯淳又矮又挫,冰冰和蔡明傻傻分不清

卷史
2025-11-01 16:30:36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华人星光
2025-11-05 11:47:53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11 00:20:03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后,竟要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后,竟要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睡前讲故事
2025-11-08 13:28:15
小米100名车主起诉后,法务84页报告称:“雷军的承诺不算数”

小米100名车主起诉后,法务84页报告称:“雷军的承诺不算数”

麦大人
2025-11-18 14:41:33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36岁新娘人高马大满臂文身,新郎小鸟依人,网友:这小体格扛不住

36岁新娘人高马大满臂文身,新郎小鸟依人,网友:这小体格扛不住

荔子言
2025-09-24 14:05:51
突然通知:停业!承载许多深圳人的回忆,“真的很遗憾”“意难平”

突然通知:停业!承载许多深圳人的回忆,“真的很遗憾”“意难平”

南方都市报
2025-11-20 08:47:34
两大汽车集团惊现重组

两大汽车集团惊现重组

后视镜里de未来
2025-11-19 16:52:22
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程度?看看法国就明白了。

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程度?看看法国就明白了。

百态人间
2025-11-20 05:00:03
枪决前死囚突然要一支烟,抽烟时敲击的节奏,正是我俩的密语!

枪决前死囚突然要一支烟,抽烟时敲击的节奏,正是我俩的密语!

萧竹轻语
2025-11-18 18:05:29
哪句话让你突然沉默了很久?网友:垃圾爹那个确实够垃圾的,窝火

哪句话让你突然沉默了很久?网友:垃圾爹那个确实够垃圾的,窝火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8 00:20:02
对话发现南太行失联43天男子遗体的“野马”:找到离七八米的位置曾想放弃,家属要加微信兑现悬赏5万元承诺,被我拒绝了

对话发现南太行失联43天男子遗体的“野马”:找到离七八米的位置曾想放弃,家属要加微信兑现悬赏5万元承诺,被我拒绝了

极目新闻
2025-11-20 12:52:30
哈马斯犯下的最大错误,不是彻底得罪以色列,而是看错了自家兄弟

哈马斯犯下的最大错误,不是彻底得罪以色列,而是看错了自家兄弟

黑洞观星
2025-10-11 17:44:56
禁止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不让两岸统一,这个国家比美国还要嚣张

禁止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不让两岸统一,这个国家比美国还要嚣张

文史旺旺旺
2025-11-19 20:52:03
南海舰队:如果战斗今夜打响

南海舰队:如果战斗今夜打响

新京报
2025-11-20 14:28:21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三农雷哥
2025-11-19 17:18:15
5-9!这就是霍福德的改变,两连败的勇士已有交易答案

5-9!这就是霍福德的改变,两连败的勇士已有交易答案

奕辰说球
2025-11-20 11:25:06
2025-11-20 19:07:00
新浪财经 incentive-icons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
1446799文章数 45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汽车要闻

换购价15.98万起 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艺术
教育
军事航空

这四组绝美的冬季配色,很“暖”!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艺术要闻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教育要闻

英语听力的压迫感!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