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将要看到的是一个现代水墨艺术展,没想到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真正的当代艺术展。展览处处流露出对人的存在的无限关怀和深入思考,作品值得我们认真观看、阅读和思考,因为作者是在真诚地用心灵与我们交流对话………
——皮道坚(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顾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
展 讯
蝴蝶?如是说——艺术疗愈季 · 同心共迎全运会
展览时间:
2025年10月22日——11月11日
展览地点:
设计殿堂艺术中心B1层(广州市白云区鹤瑞二街9号)
开放时间:
10:00-17:00(周一闭馆)
免费开放,无需预约
广州图书馆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
广州设计殿堂艺术中心
广州水墨村美术馆
协办单位: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
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
广州设计之都促进会
越秀区文化馆
民盟广州市越秀区基层委文艺支部
天河区美术家协会
白云心理医院
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文之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 、DECO·DECO、高致文化艺术、赋图艺术ISAP、创想家、柏乐、百企百艺、Simple 简形文化、推门视频、柒柒未来、广州城市艺术季、“渡过”平台、平行线美术馆
主创艺术家:
郭青
学术主持:
梁江
策展人:
陈林、李泽荣
专家团队:
郑宇容、聂博、张晓、林晓东、夏天生、黄有星、邓晓敏、梁舜薇、吴晶
统筹:
阳琰、黃迺曦
执行策展:
高向慧、吴伟超、吴绮婷
视觉呈现:
龙伟权、李超
艺术小组:
林向荣、黄全伟、郭伊岚、谢恒云、郑棉远、李凌、朱佩弦、卢启旭,刘薇、张国栋、许熙恩、杨炀
心青年小组:
洪宇飞、郭梓鹏、李嘉欣、陈俊莹、张宝之、李志安、余浩然、孙亦成、肖癸汶、杨尚羲、邝炜文、王夏京、卢诗雅、钟宇琦
少儿小组:
郭小湉、林梓君、林梓蕴,阳舒闻、田展岳、林曦、罗子墨、毛丁子若、方苡晴、吴雨霏、刘若晴、叶奕谦、叶芷彤、李柏昕、蔡妤枫、黄诗斯、Jayden、陈春涵、梁靖桐、陈悦熙、胡凯博、刘芷菁
前言
蝴蝶?如是说——艺术疗愈季 · 同心共迎十五运
心与蝶
你所见的,从来不是蝴蝶本身,而是它在心底振翅的姿态。艺术家穷尽一生所追寻的,不过是如何诚实地捕捉这种内心的回响——那是一种只有灵魂才能听见的振翅声。
“诚实地描绘”,是一场与自我长久的对谈。我们所凝视的、所描绘的,无一不是过往生命经验的叠影。从凝视的对象,到呈现的方式,背后是一场细腻而复杂的内心工程——关乎我们感知世界的官能,也关乎落笔时每一次呼吸的节奏。
每个人的创作都是主观的;但奇妙的是,正是无数主观的相遇,共同编织了我们认知的图景。社会的进程与时代的脉动,恰恰是这些内心图景的交叠与共振。
艺术家郭青持续探索的,正是这种“内心图景的交叠”。他的作品游走于边界之间,呈现物象在不同境遇中的多元表型。此次,他带来了一系列容貌仪态“超越共识”的人物画作,邀请我们步入一场“心与蝶”的旅程——每一次破茧,都是自我认知的重塑。
在设计殿堂这一充满创造力的场域,每一处空间都成为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本身的线条与光影,与作品形成微妙的对话;展厅的布局与流线,则悄然引导观者完成一场心灵的朝圣。这里不仅是作品的容器,更是激发新感知的催化剂。
生活如同一间广阔的艺术疗愈室,我们在此互为访客与疗愈师。然而在这个信息纷繁的时代,连静观蝴蝶翩跹的片刻也常被切割成碎片。本展览愿为每个人开辟一处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在艺术营造的“疗愈场域”中,获得珍贵的“自我关照”。
柏拉图说,语言是实在之镜。展览中的每一幅画作、每一段手记、每一件装置,都是一种语言。在设计殿堂这个独特的场域里,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表达系统,将我们带入“前沉思”的状态——在艺术与疗愈的边缘,在“同心共迎十五运”的集体脉搏与个人心绪的共鸣中,完成一次适宜自身的心智练习,一次如蝴蝶破茧般的内在振翅。
部分参展作品
![]()
互动装置《抱抱我·拥抱问号》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装置《抱抱我·拥抱问号》以温暖而充满巧思的形式,引领观众开启一场与沉香香气的心灵对话。
三只巨型问号抱枕,分别选用紫色、粉色与蓝色,静静悬垂于展厅中央,邀请人们走近拥抱,在肢体与柔软的触碰间,自然而然地嗅闻到沉香纯净、安神的香气。
每一只抱枕都承载了不同的心意:
紫色问号悬挂最低,轻轻一拥,清雅的气息迎面而来,温和又充满灵气。
粉色问号则选用超临界萃取的沉香精油与水精心调配,香气清甜中带着雅致,能让人在瞬间感受到平静与放松。
蓝色问号所用沉香以古法萃取而成,气味醇厚细腻,余韵绵长。
“?”,不仅是装置的形态,也象征着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些未解的困惑与思绪。艺术家通过拥抱的互动,调香师借由沉香香气的牵引,共同为观者营造了一处可以暂歇、回归内心的安宁之地。在这里,您不必急于寻找答案,只需感受这一刻的宁静与自在。
![]()
咨询师手记:
《抱抱我
·拥抱问号》
人类对触摸的需要,本来就是与生俱来的。Harry Harlow的猴子实验首先发现了这一点:
“一群刚出生的小猴子面前有两个母猴模型。一个是有奶喝的铁丝模型;另一个是没有奶喝的布偶模型。对哺乳动物幼崽来说,觅乳是一种本能,但大部分时间里,小猴子都宁愿呆在没有奶喝的模型旁边。因为绒布柔软温暖的触感,满足了TA们触摸的需要。”
母婴间的触摸,不仅可以增强安全感和依恋关系,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触觉是我们在子宫内发育的第一种感觉,触摸也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最直接方式,拥抱是人类天生的渴望,人还会因为缺乏触摸,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情绪,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皮肤饥渴」,拥抱对于人格的形成、依恋模式都有影响。总是被忽视、缺少拥抱爱抚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类型。但成为大人的过程中,用身体去触摸的感受逐渐被我们遗忘。不妨回忆一下:今天,你和别人有过几次身体接触?
我们的身体非常需要接触,拥抱时我们的下丘脑会分泌催产素,催产素可能会影响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肽的高低,这些「快乐荷尔蒙」将开心愉悦的感觉穿提到全身。拥抱还会刺激皮下压力传感器,从而激活我们大脑中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的兴奋让我们的脑神经和肌肉放松下来,表现在生理指标上就是心跳、脉搏、血压变得平稳。与此同时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也意味着紧张焦虑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得到缓解。
什么时候你最想要一个拥抱?
艺术家做过装置「拥抱问号」——用充气压缩的方式来模拟人被拥抱时的身体体验。我们想知道:技术能够替代真人的拥抱吗?
有个很想拥抱的人,但却又抱不到。如果你还对拥抱感到不太确定,所有和皮肤有关的接触,其实都可以让人感觉很舒服。又或者,我们可以放下顾虑,尝试打开自己,也许会在拥抱中获得意外的收获。来吧,就现在,不用解释太多,用力地、坚定地拥抱ta 吧~
![]()
互动装置《
愛=love
![]()
![]()
![]()
![]()
![]()
咨询师手记:《愛 = Love》——
生命不可承受的轻
空气无形却自带重量。艺术家选择透明塑料薄膜,让空气在充盈与消散之间对抗环境——没有气球的伸缩和谐度,只有压力与反压力的直接碰撞。
在注入空气的过程中,薄膜像一片被时间拉扯的皮肤,鼓起、塌陷、抵抗、消融;它的每一次膨胀与松弛,都像一段情感的呼吸:爱从来不是单一的“轻”,它可以柔软,也可以拥有巨大的力量。
它不仅指向浪漫,也象征着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充满时的饱和与压迫,像亲密关系中彼此的期待与拉扯。消散时的空旷与轻盈,则是学会放手、接纳不完美的自我。生命的重量并非爱赋予,而是我们对爱的执念;当空气被排出,轻盈才显现出真正的力量。
站在透明玻璃前,感受空气与薄膜的起伏。
也许你会发现:爱不是占有,而是一次次“充满—释放—再生”的循环;在每一次呼吸之间,你都能与自己更靠近一点。
布览现场
![]()
![]()
![]()
![]()
![]()
![]()
![]()
展览指引
![]()
|当艺术成为信仰|
●水墨村美术馆位于东湖路东山湖畔,交通便利。距地铁6号线东湖站B1出口300米,步行约五分钟即可抵达!老城区车位紧张,恳请各位看官多多选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环保出行!
![]()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探索青少年抑郁解决方案,关注获取更多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