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一个努力脱离低级趣味的电台
![]()
![]()
![]()
![]()
话说上一次夏之禹来大内和划水怪聊天儿,是今年6月的事儿了,那时候他一直CUE自己的新专辑《人人都爱嘻哈乐》,到了8月的时候,这张夏之禹X地磁卡合作的专辑终于问世!本期节目,夏之禹、地磁卡还有明堂唱片的老板李天杲一起空降大内录音棚,势必将和喜爱音乐的划水怪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
这并不是夏之禹和地磁卡第一次合作,二人早有渊源,地磁卡刚加入明堂唱片时,首个项目便是与夏之禹合作的《殉情》,这次新专辑更像是多年默契的延续。夏之禹也承认,两人是渐渐才好起来的,从最初的不太熟悉,到如今在音乐上惺惺相惜。
![]()
▲夏之禹和地磁卡
那么,这张专辑究竟讲述了什么?
与《Young Fresh Chin II》那条清晰的、关于“一个好孩子如何走入歧途”的叙事线不同,《人人都爱嘻哈乐》是一幅生动的市井群像。夏之禹明确表示,上一张专辑是由一些听说的故事和模糊的印象组成的,专辑创作时刻意往“残酷和冰冷”的方向描写;而这一张专辑则更多是身边的原型。所以这张专辑更放松,也更贴近真实,老家那些在街头长大的伙伴,反而更偏爱这张新专辑,觉得专辑整体不刻意,就像在说自己的事儿。
![]()
《人人都爱嘻哈乐》作为一张Hip-hop专辑,当聊到当下嘻哈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时,划水怪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对你们三个人来说,嘻哈音乐这件事情在你们眼中,跟你们刚接触的时候,有变化吗?” 这个问题瞬间勾起了三人对早年嘻哈记忆的回溯。
地磁卡首先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完全不一样。”他回忆2000年代初期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午休就在操场上battle,那个时候都没有Beat,纯粹就是用押韵骂人。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听Eminem、50 Cent、Dr. Dre这些国外说唱歌手。后来他慢慢接触到本地的说唱团体,不过他发现,全昆明五、六个说唱团体,用的Beat都差不多,后来觉得没意思,就想着自己学做Beat。地磁卡坦言,他对当前黑人音乐的发展感到困惑,特别是Trap音乐如何从一种电子音乐分支,变成了当代Hip-hop的主流——“新风格名词一天一个,根本跟不上,感觉就像一棵树长着长着,突然往另一个方向歪了。”
![]()
夏之禹的感受同样强烈,他的嘻哈启蒙始于新华书店的一张50 Cent的盗版CD——“一个黑哥们儿,满身纹身一脸凶相”。他坦言最初接触说唱的动机相当朴实:“唱歌实在是太不行了”,而说唱这种“没有音乐性的音乐”为他这样不擅歌唱的年轻人找到了一条“活路”。
![]()
▲50 Cent《The Massacre》
而作为明堂老板的李天杲,则提供了一个更为审慎的视角。他坦诚自己更喜欢有灵魂乐感觉的Tyler, The Creator。他一针见血地指出:“Hip-hop本来就是一个很商业的音乐,它当然是要跟着更商业的规则去走。”
![]()
▲李天杲
![]()
![]()
聊到三个人的成长经历,谁还没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呢?
地磁卡的成长故事里,藏着青春期的叛逆与转变。初一之前,他成绩不错,可自从换了班主任,一切都变了。新班主任总针对他,把 “怂恿全班写联名信换老师” 的罪名扣在他身上。后来就连“班费丢了”也认为是他偷的,他一气之下当着老师的面掀了桌子。委屈之下,让原本成绩不错的他彻底对课堂失去兴趣,慢慢变成了别人眼里 “爱打架、爱逃学” 的叛逆少年。
![]()
▲地磁卡
而夏之禹的童年里,有一段充满“反抗精神”的往事,夏之禹笑称这个故事为“高光时刻”:小学五年级时,班级玻璃碎了,班主任不问缘由就认定是他干的,还让他用一下午的时间调查出真凶,否则就要负责任。年少的夏之禹不服气,反问老师 :“路上有人死了,警察能随便抓个路人让他找凶手吗?”见老师不依不饶,他干脆抄起垃圾桶旁的松沙坑铁锹,把剩下的玻璃全砸了,然后跟老师说:“现在我负责!”这段经历让他对学校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让他后来在创作中格外关注“真实与公平”,不愿刻意迎合主流叙事。
![]()
▲夏之禹
后来的夏之禹接触到了哈狗帮和更地下的“粗口狂”音乐。对于青春期的夏之禹而言,嘻哈最初并非什么高深的艺术,而是一种纯粹的“荷尔蒙宣泄”。“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聊什么,”他回忆道,“但是就觉得一顿哔哔哔的脏话,荷尔蒙得到了释放。”
![]()
▲MC HotDog
李天杲的童年,则与“磁带”紧密相连。小时候,他特别喜欢买磁带,还会在当当网上淘2元一张的特价正版磁带,再以5元的价格转卖给同学——不为赚钱,就为多买几张磁带听。那时候,他的梦想是开一家音像店,因为这样听音乐就不用花钱了。后来,他好奇唱片封面credits(制作人员名单)上的那些陌生名字的工作,长大后也就慢慢地了解到了音乐行业,机缘巧合下创办了明堂唱片。说到这,划水怪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也喜欢研究唱片后面的小字,后来进入到唱片公司工作。
![]()
▲李天杲
![]()
![]()
说回专辑,《人人都爱嘻哈乐》藏着一条清晰的成长故事线。开篇以《长途》切入,描绘出幼年小屁孩跟着爸爸跑长途的童真画面,是对童年时光的温情回望。随着情节推进,故事迎来转折。从幼年时懵懂的叛逆萌芽,到一心想出去疯玩的少年心气,最终在《Party Like 见手青》这首歌里落下转折——因玩得太野,被父母强行送到城里打工,道出成长中身不由己的蜕变。整条故事线层层递进,从童年到少年再到18岁成年收尾,用音乐串联起普通人成长中的迷茫、叛逆与转变,让听众能在旋律与歌词里,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
![]()
专辑中《街头女孩》的创作故事,完美诠释了这种“真实”的质感。这首歌源于夏之禹一位高中女同学的真实经历。这位女孩当年气质凶悍,不穿女装,留着像“八神”一样的斜刘海,曾非常严肃地告诉夏之禹:以后结婚生了孩子就要离婚,而且一定要生男孩,要生两个,因为男孩更能打,这样更安全,如果母女生活就太辛苦了。然而,生活的戏剧性在于,当专辑发布后,夏之禹发现这位女同学结了婚,有了小孩,夫妻恩爱的如胶似漆。他哭笑不得地感慨:“都是谎言!”
![]()
▲夏之禹和地磁卡
谈及女性主义,夏之禹的分享格外坦诚。最初,在爱人的影响下,他经历了一段“皈依者狂热”时期。然而,随着理性回归,他开始对这种不假思索的狂热产生怀疑。当然,这种怀疑并非否定女性主义本身,而是对任何极端化和不理性的警惕。
![]()
▲夏之禹
李天杲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社会思潮的狂热往往反映了年轻人的经历,比如早年大家对嘻哈的狂热,现在对女性主义的关注,都是时代的印记。而当代年轻人的狂热也在侧面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但狂热过后需要冷静,不能因为支持一个观点,就否定所有不同的声音,更不能搞对立。
![]()
▲李天杲
基于这些思考,夏之禹提出了一个观点:狂热是来源于虚弱。 他结合自身经验解释道:“小时候我对Hip-hop非常狂热,我不允许别人侮辱Hip-hop,现在想想,那其实是自己最虚弱的时候。”夏之禹还呼吁大家,不要把各种思潮的碰撞变成“战争”。很多时候,关于社会议题的讨论到最后就变成了攻击——双方都自诩正义,容不下对立面的存在。但是任何群体都没有绝对的正义,遇到问题我们要理性看待。
聊到未来的具体计划,夏之禹和地磁卡透露,马上就要开启《人人都爱嘻哈乐》的巡演了。他们原本想搞点“花活”,比如三面墙都打 VJ,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专辑故事,但考虑到现场可控性和场地限制,最终还是放弃了。
![]()
▲地磁卡
从一张专辑出发,夏之禹、地磁卡与李天杲不仅分享了创作的细节、成长的故事,我们也同样看到他们对于嘻哈音乐的热爱与思考。话不多说,快去听节目吧!
![]()
![]()
主播 / 相征
嘉宾 / 夏之禹 地磁卡 李天杲
封面设计 / 划水怪
音频后期 / 陆凯BBBBUDDHA
音频上传 / 恬恬
![]()
⊿ 00:00:38 / 大内夜市双十一特惠您了解一下
⊿ 00:04:33 / 新专辑《人人都爱嘻哈乐》
⊿ 00:11:43 / 俩人的合作感受
⊿ 00:21:24 / 关于雷鬼的“爱恨纠葛”
⊿ 00:30:25 / Hip-hop的变化
⊿ 00:47:56 / 年少叛逆过么?
⊿ 01:02:53 / 从音乐爱好者到厂牌老板
⊿ 01:13:57 / 新专辑讲了什么故事
⊿ 01:15:28 / 《街头女孩》背后的故事
⊿ 01:20:46 / 性别议题与社会思潮的反思
⊿ 01:27:51 / 综艺与剧本引导
⊿ 01:35:19 / 巡演要来了!!
⊿ 01:41:51 / 夏之禹、地磁卡 - 鞋底子 + 十八岁
![]()
头图设计 / 划水怪
文案 / 恬恬
排版 / 恬恬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Copyright ©midnightalks.All rights reserved
![]()
![]()
![]()
![]()
再点个在看就更完美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