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5年,长宁区人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专项监督第一组以精准监督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程跟踪、深度介入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与“追光小屋”困境未成年人居室微改造两大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两项工作于9月提前收官,用监督实效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
监督小组直奔项目一线,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为项目提质增效锚定方向。始终坚持开门搞监督,组织2次专题汇报会,邀请项目单位、街道居委、社区居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将群众诉求转化为项目优化的具体举措,让民生服务更贴民心。建立“建议提出—跟踪推进—效果核验”的全链条监督机制,确保每一条建议都落地生根,每一项服务都惠及群众。
爱心暑托班:
从“看管”到“成长”守护夏日童年
走进华阳路街道省吾学校开班点,全程观摩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院长姚薇主讲的“科创芯片课堂”开班第一课。监督小组发现暑托班“单纯看管”的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家庭需求,提出“从‘看管型’向‘多元化服务型’转型”的建议。各暑托班融入科普实验、艺术培训、体育锻炼等特色内容,让孩子们在托管中收获知识与乐趣。
![]()
监督小组从群众反馈中梳理出“学籍限制严”“报名期数少”“接送时间赶”三大痛点,助推项目实施单位推出三项“暖心改革”:一是打破学籍壁垒,面向全市学籍小学生开放报名;二是放宽报名限制,从“限报1期”调整为“可报2期”;三是试点延时服务,只要班级15名以上家长有需求,即可将托管结束时间从16点延长至17点。改革后,暑托班规模显著扩大——办班数从26个增至28个,班级人数下限从25人提至30人,招生总数从1300人增至1640人,增幅达30%。
为让爱心暑托班真正“区别于学校课堂”,监督小组在实地考察和专题座谈的基础上提出“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课程供给”并全程跟踪资源对接情况等建议。项目牵头单位采纳落实了相关建议,区委政法委、区体育局、区生态环境局等党政部门和地铁维保、春秋航空、东航等区域化团建单位,以及青联委员纷纷“搭把手”,累计为暑托班配送3360节次特色活动。其中,科普系列活动实现“周周有主题”,无人机体验、古籍科学解读、AIGC数字素养、算法编程等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同时,青少年应急救护、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主题活动同步推进,让暑托班成为“成长加油站”。
“追光小屋”:
微改造点亮困境少年家庭暖人心
“追光小屋”项目旨在改善困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其中帮扶对象精准识别是关键。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团区委联合区民政局、各街镇青少年社工站,对辖区内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地毯式”排摸,累计上门走访188户,最终筛选出基本符合条件且有改造意愿的家庭。
![]()
对于政府单一投入、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监督小组则建议实施单位创新“多方众筹”模式。团区委联合区房管局依托党建联建机制,率先在仙霞新村开展“全屋重点部位改造”试点,同时联动建工集团团委、区青联及爱心企业,推出“一起追光·圆梦加油包”增值服务,为困境青少年送去书卡、科技场馆门票、课业辅导、床上用品等“长宁特色关怀”,让“一间小屋”不仅有“温度”,更有“深度”。
在监督小组的推动下,项目实施单位联动各方形成“改造合力”。针对20世纪50至80年代老公房改造,协调居委会提供物品临时存放点、物业公司免费清运建筑垃圾、施工企业解决房屋漏水问题;考虑到受助家庭经济困难,联动暑托班项目为孩子提供免费托管服务;针对个性化需求,为20户最终确定的改造家庭“量身定制”家居方案。截至9月,20间“追光小屋”改造已全部完工,昔日昏暗狭小的居室变成“明亮温馨的家”,困境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
从“实地察”到“专题议”,再到“跟踪督”,区人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专项监督小组以“钉钉子”精神全程护航民生实事,让爱心暑托班成为“孩子成长营”,让“追光小屋”成为“孩子暖心屋”。

资料来源于区人大
编辑:孔建宏、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