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瑶瑶
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三门峡,一起欣赏我们古人智慧结晶的一处建筑,据说该建筑是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被大家称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居民史上的活化石,此处建筑就是陕州的地坑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有关地坑院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分享参观游玩攻略,希望对准备前往陕州地坑院游玩的朋友有所帮助。(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我们一起欣赏各地美景,了解地方美食和特产!)
![]()
一是陕州地坑院情况简要介绍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人类穴居活化石”,是中国四大古民居之一。陕州地坑院其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的庙底沟文化时期,采用“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的独特营造技艺,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天然空调”窑洞,冬季温度达10℃以上,夏季温度保持在20℃左右。
二是陕州地坑院旅游交通指南
自驾:可以导航至“陕州地坑院”即可到达。
公交:可以在三门峡市区乘坐公交车101路或者5路直达景区;在高铁南站也可以乘坐公交车5路转旅游专线直达,如果是乘坐为车,可以在火车站乘坐7路公交车转旅游专线直达
![]()
三是陕州地坑院必了解的历史文化知识
院落:院子一般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被称为北方的四合院,这是当地的村民纯手工挖出来的,据说一般都是大家帮着一起挖,一般要挖两到三年的时间,才可以挖出一个完整的地坑院,根据家中的人口数量,一般会挖6至12个窑洞,一家四代都住在这里也没有问题,地坑院如果日常进行了有效维护,还可以循环使用个几百年。
拦马墙:它位于地坑院的四周上方与地面接触的地方,通常是用砖砌成的低矮的围墙,高度一般为50公分左右,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地面上的水倒灌入地坑院,同时也防止有人不小心或者动物家畜等掉入地坑院。
窑洞:里面的空间并不是很小,一般是根据家庭的需要往深处挖,需要多大空间一般就会挖多大空间,有的空间大小和我们正常的一室空间相差不多。窑洞内的温度是冬暖夏凉,夏天不用空调,冬天不用取暖器,窑洞内的温度随着室外温度自动调节,据说冬季室内温度会在10度以上,夏天温度会保持在20度左右,住在地坑院既节能又环保,温度适宜,并且无论外面刮多大的风,院子里面基本上都是没有风的。据说这样的地坑院还能防震抗震,所以当地人就选择这样的宜居环境来居住。
![]()
穿山灶:它是陕州地坑院独有的灶台,非常的长,整个灶台建成的是一个斜坡,它的高度是越来越高,里面相通,烧火做饭时,热气就会从低处慢慢的往上走,可以节省许多的燃料,它的上面可以放九口锅,也就是一次可以同时做出九道美食。而且根据锅离火苗的距离不同,每口锅受到的火力也不相同,可焖可煮,可炖可炸也可保温,前面的锅离火苗近,可以用来爆炒,中间可以煲汤,后面用来保温。一个灶台满足了所有的做饭形式,据说此灶台是为当地最高规格的宴席:陕州十碗席专门打造设计的,寓意着十全十美。据说当年慈禧老佛爷带着光绪逃难到此时,当地的官员就是用十碗席来招待的他们。
旱井:也被叫做渗坑,是非常重要的排水系统,日常里面没有水,深度一般为4至5米,因为陕州这里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超过500毫升,雨水并不充沛,更没有大暴雨,如果有雨水的话,这里的旱井就会起到一个很好的蓄水作用,据当地人说这里从来没有被水淹过。
为何住地下?据了解北方地区非常的干燥,到了冬天又冻得像冰窖,现在我们夏天可以开空调降温,冬天还可以烤火炉取暖或者用暖气取暖,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器具,并且在古代的时候大家都普遍较穷,不光穷,家里孩子还多,要给每个孩子都盖房,那时根本就盖不起,但是只要挖个地坑院,只在孩子多,挖的还快,所以古人就发挥他们的聪慧才智,挖坑住在窑洞里面,一住就是几千年,不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而且挡风隔音,防震抗震。
![]()
四是陕州地坑院周边美食
陕州十碗席:300年婚宴菜,含条子肉、小酥肉等;
羊肉糊饽:焦香烙饼烩羊肉;渗井面:井水手工面;
朋友们,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或者没讲到的地方,还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感谢!(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感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