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消息传出,央视知名主持人李梓萌带货涉嫌骗钱,此消息一度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谁能料到,这居然是一场处心积虑的AI骗局。
好在国家迅速采取行动彻查事实,这才发现,遭受侵害的并非仅有一人……
![]()
厄运与好运交织,李梓萌在央视的“江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作为《新闻联播》的关键播音员之一,她的出勤表现堪称行业传奇,曾缔造一年出镜112次的佳绩。
众所周知,《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搭档组合更迭颇为频繁,一批接着一批更换。然而,李梓萌却始终如一地坚守在主播台上。正因如此,网友们打趣地说她是“流水的搭档,铁打的李梓萌” 。
![]()
她之所以能拥有这样的地位,除了具备扎实出众的专业能力,还得益于她极具圈粉特质的性格反差。
在镜头的聚焦下,她是吐字清晰、神情庄重的新闻主播;而在镜头之外,她却满是诙谐与风趣。
在以往参与综艺节目的过程中,她不仅毫不扭捏地拿自己嘴瓢的过往打趣,还与嘉宾们相处融洽、打成一片,丝毫不见央视主播常有的那种距离感。也正因如此,无论是长辈还是年轻人,都对她青睐有加。
![]()
然而,李梓萌的央视征程,既有着幸运相伴,亦蕴含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挑战。
从学校毕业之初,她便凭借优异的专业表现,成功获得了央视的实习机会。
需知央视实习岗位的竞争堪称白热化,数百人争抢一个名额乃是司空见惯之事,而李梓萌能够从中崭露头角,其强大实力不言而喻。
![]()
更为幸运的是,在实习阶段,她得以师从罗京、李瑞英等新闻领域的前辈。这些资深前辈毫无保留地传授多年积累的播音经验,从吐字归音的精妙技巧,到镜头前的出色表现力,一步一步助力她雕琢专业技能。
在历经《国际时讯》《新闻30分》等诸多栏目的磨砺后,2006年,李梓萌于《新闻联播》正式登场,成为彼时这一王牌栏目的最年轻播音员。
彼时,她年仅28岁,转瞬之间便成为了业界备受瞩目的新星。
![]()
然而,青春年少在她起步阶段却成了阻碍。
彼时,观众已对成熟稳重的新闻主播见惯不惊。当气质较为年轻、长相清秀的李梓萌出现在眼前时,很多人对她能否hold住《新闻联播》的气场表示怀疑。
为契合栏目的整体风格,李梓萌不得不戴上沉甸甸的假发套亮相荧屏,而这一戴便是数年之久。
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那顶标志性的黑色短碎发假发几乎成了她的专属标识,仿佛是她形象的一部分。直至后来,随着观众对她专业能力的逐步认可,她才渐渐舍弃假发,展露自己原本的发型。
![]()
除了外在形象方面带来的困扰,李梓萌还屡屡因嘴瓢登上热搜。
在新闻播音领域,对精准度的要求堪称严苛。哪怕仅仅念错一个字,依据台里的规章制度,都将面临罚款。
有一回,她将“亳州”错念成了“毫州”;又有一次,把“国新办”误说成了“国新饭”。这些细微的口误,让她攒下了不少罚款单。
前辈倪萍曾在节目中打趣道:“梓萌呀,你这哪叫上班,分明是在‘贷款’上班呢!”
![]()
幸运的是,观众们都格外宽容。大家纷纷表达:出镜的次数越多,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李梓萌一年要出镜一百多回,偶尔有个小失误,实在是再正常不过。这份体谅,也成为支撑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虽说李梓萌偶尔会因细微差错被打趣,但她在业内的专业能力堪称顶级,每逢紧要关头,总能勇挑重担,展现非凡实力。
最为经典的一幕发生在某次突发新闻的播报现场。彼时,她接到一份将近两千字的紧急稿件,并且被要求必须脱稿进行播报。
![]()
彼时,距离直播开启仅剩8分钟,换作旁人或许早已乱了阵脚,而李梓萌却迅速镇定下来。她手持稿件,目光如炬地快速浏览、全力记忆,就在镜头亮起的刹那。
她神态自若地开启播报,在整整8分钟的时长里,咬字精准、条理连贯,以零失误的完美表现出色完成了任务。
这段播报视频一经上传至网络,即刻登上热搜榜单。网友们不禁感慨:这便是央视主播的硬核实力,这超强的记忆力,实在令人叫绝!
![]()
在长达二十余载的职业生涯中,李梓萌始终如一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还是日常的新闻播报,她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也正因如此,赢得了观众与业界的广泛赞誉。
李梓萌原本以为自己的事业正朝着稳步向上的方向迈进,然而在2025年,一场毫无预兆的名誉危机却突然向她袭来。
![]()
今年年初,诸多网友在刷视频时,刷到了一个颇为吸睛的直播间。镜头前的人神似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跨界干起了直播带货的营生。
当众人纷纷对这位气质端庄、形象大气的新闻主播突然跨界投身电商领域感到好奇之际,背后的真相却着实令人惊愕不已。
直播间里的李梓萌竟然是AI合成的冒牌货!
![]()
这事儿说起来实在是离谱至极。北京有一家公司为了推销商品,竟然启用了AI主播进行带货,而他们所选用模仿的对象,正是李梓萌。
他们于网络上搜罗了众多李梓萌的新闻视频资料,借助AI软件抽取其面部特征与语音模式,进而合成了一个仿冒的李梓萌。
为提升可信度,他们精心布置了仿新闻演播室的直播场景,放置提词器,让AI李梓萌在直播间中神情严肃地推销一款深海多烯鱼油。
![]()
在直播间内,这个冒牌李梓萌将产品吹嘘得天花乱坠,宣称不仅能治疗头晕头痛、手麻脚麻,还号称能专门解决中老年朋友的各类健康问题。
依托李梓萌的公众影响力,这个直播间仅用三周时间,便实现了420万元的产品销售额。
然而,又有谁能料到,这款被捧上天、仿佛神药一般的鱼油,本质上不过是普通糖果罢了。其执行标准属于食品范畴,压根儿不具备任何医疗效果。
![]()
谎言难以长久隐匿,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察觉使用该产品毫无效果,大量举报信息纷纷涌向北京市市场监管局。
经监管部门深入调查核实后,迅速开出罚单。涉事企业需即刻停止虚假广告发布行为,同时还需缴纳罚没款共计126万元。
更严厉的是,相关责任人被列入了失信名单,3年内严禁涉足直播行业,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这场骗局的受害者并非只有花钱购货的消费者。
李梓萌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原本在观众眼中,她就是专业、靠谱的化身,哪曾想,就因为这场虚假直播,其职业形象遭受了相当大的冲击。
![]()
更令人惊愕的是,李梓萌的经历并非孤例,AI仿冒名人的不良现象早已悄然扩散。
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声音竟被AI克隆,用于为土鸡蛋带货。
![]()
她的队友孙颖莎、王楚钦同样未能逃过一劫,其AI声音被不法分子冒用,用于农产品带货。粉丝们出于对奥运冠军的喜爱踊跃下单,最终却发现这竟是一场骗局。
演员靳东已然成为AI仿冒的高发对象。
某自媒体博主的声音被克隆,随即出现了24小时语音直播,以此诱导粉丝进行打赏来谋取利益。
就连张文宏医生以及老牌港星黄百鸣,也都曾遭遇过相仿情形。不是被AI合成形象用于售卖保健品,就是声音被替换去代言药膏,着实令人防无可防。
![]()
所幸,监管部门与平台已然付诸行动。
2025年9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
规定所有由AI生成的内容,都要添加明显或隐晦的标识。比如在视频的角落注明“AI生成”,亦或是在音频里嵌入特殊的数字水印,以便人们能够迅速辨别其真假。
![]()
平心而论,AI技术本身并无过错,错的是那些对其进行滥用的人。
AI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助力医生开展疾病诊断、辅助科学家推进科研工作,还能为残障人士提供诸多便利,在诸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且有意义的作用。
我们理应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让技术服务于人类福祉,而非沦为骗子的手段。
身为消费者,我们同样需要持续汲取新知识,紧跟时代前行的节奏,如此方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