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令下来8天,首尔终于开口了。10月22日,韩国产业通商部长官吕翰九和中国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李承钢视频连线,韩方说了一堆外交辞令——“表达关切”、“希望沟通”、“愿意协商”。
不过细看这些表态,怎么琢磨怎么觉得有点心虚的意思。
![]()
事情得从10月14日说起。那天,中国商务部发了一道公告,把韩华海洋旗下5家美国子公司拉进了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任何组织和个人跟这些公司做生意。
原因说得很清楚:这些公司协助支持美方对中国造船业发起“301调查”,损害了中方利益。公告一出,韩华海洋的股价当天就跌了5.8%,连带着现代重工也跌了4.1%。投资者一看不对劲,赶紧撤,足见这次制裁的杀伤力。
韩方的反应耐人寻味。10月14日当天,首尔总统室紧急表态说要和中方沟通,降低企业损失。不过这话说得颇有些自我安慰的味道——他们判断影响“有限”,因为被制裁的公司和中国企业往来“不多”。
可接下来8天,韩方一直没有正式回应,直到10月22日才安排这场视频会。这8天的沉默背后,恐怕是首尔在反复掂量措辞。
![]()
眼下韩方的表态很微妙。吕翰九在会上“表示关切”、“希望沟通”、“愿意协商”,听起来态度诚恳,但仔细看,通篇没有一个字提到韩华海洋的问题。
韩企协助美方对中国发起调查,这可是铁证如山的事。
今年3月26日,韩华海洋旗下子公司韩华海运的副社长还专门跑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听证会上表态,公开支持对中国造船业征收“港口服务费”。这摆明了就是站队美方,现在挨了板子,连个认错的姿态都没有,这让中方怎么往下谈?
韩方之所以这么纠结,说白了是因为左右为难。一边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正推动“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韩华海洋去年砸了1亿美元收购了费城造船厂,今年8月又追加50亿美元投资,深度绑定了美方的产业布局。
![]()
另一边是中国,韩华海洋在山东威海还有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船舶部件模块运回韩国组装。这次制裁虽然精准打击美国子公司,但供应链是连着的,真要较真起来,影响可不止“有限”那么简单。
从时间节点看,中方这次出手卡得很准。10月14日,美方正式实施针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中方当天就亮出了反制清单。
动作之快、目标之精准,既表明了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也留下了回旋余地——制裁只针对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韩国本土业务和其他企业都没动。这种克制,明摆着是考虑到中韩经贸关系的大局。
不过韩方还没完全领会中方的意思。10月22日的视频会上,韩方除了谈韩华海洋的事,还捎带着提了中国9月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问题,说韩国产业界“关切”,希望“稳定供应链”。
![]()
韩方这么做,可能是想借着这次沟通的机会,把积压的问题一起摆出来谈。可这一下子把两件事搅在一起,容易让人觉得是在模糊焦点。稀土管制是中方的正常贸易政策,和韩企协助美方围堵中国是两码事,性质完全不同。
说到底,韩方现在的尴尬在于——既想维持和美国的安全同盟、产业合作,又不想彻底得罪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韩国总统李在明上台后主打“实用外交”,强调从国家利益出发处理周边关系,可这次韩华海洋的事,恰恰暴露了这种平衡的脆弱性。
企业跟着美方跑去充当“急先锋”,政府想置身事外搞等距外交,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中方的态度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14日的答记者问中强调:欢迎合作,但绝不姑息围堵行为。这话既是对韩华海洋说的,也是对首尔当局说的。
![]()
李在明政府号称对华友好路线,可下面的企业公开站队美方搞事,政府要是连个明确表态都拿不出来,这“友好”两个字的成色就要打问号了。
接下来韩方怎么办?光靠外交辞令是没用的。
首先得拿出实际行动——至少要让韩华海洋公开说明情况,承认协助美方调查的事实,表个态。其次,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首尔需要想清楚:是继续两头下注、左右摇摆,还是真正从国家利益出发,找准自己的定位。
![]()
8天的沉默,酝酿出来的这番表态,在中方看来恐怕还不够。韩方要想解除制裁,光说“愿意沟通”是不够的,得拿出诚意来。毕竟,这次不是一般的贸易摩擦,而是涉及到协助第三方围堵中国的原则问题。分寸感,首尔需要好好掂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