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兼谈陕西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学术讲座在渭南市博物馆举办(组图)
陕西网讯(通讯员 张文婕)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旧石器时代”可能只是一个模糊而遥远的概念,认知往往停留在“原始”与“简陋”的层面。本次讲座通过富平石川河流域一系列最新的考古发现——从60万年到1万年连绵不断的古人类生活遗存——将这些模糊的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历史画卷。诸多发现有力地告诉公众: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上演过波澜壮阔的人类生存史诗……
![]()
10月22日上午,“渭南文博讲堂”第38期在渭南市博物馆开讲。本期讲座特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改课以《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兼谈陕西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为题,引领现场公众进行了一场穿越六十万年的时空对话。
![]()
张院长从“什么是旧石器?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开讲。通过国内外大量的图片材料,系统梳理了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宏大历程,并分享了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如何通过冰冷的石器和古老的化石,来解读早期人类的技术密码与生活场景。
![]()
![]()
另外,张院长还重点分享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渭南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考古团队在富平石川河流域的最新考古发现。他介绍,该区域新发现的12处旧石器遗址,首次填补了渭北中部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通过坚实的地层学和年代学证据,将该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活动时间从距今约7000年前后追溯至距今60万年以前。这些遗址分布密集,出土了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石器,并首次在渭北地区发现了原位埋藏的手斧、盘状石核等重要遗物。
![]()
张院长指出,石川河流域遗址群是国内罕见的超长序列、连续发展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渭北地区的人类历史,也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地下支撑,引发了学界对黄河中游史前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张院长凭借深厚的学识修养和丰富的田野经验,逐一解答。该讲座让现场观众对古人类发展史的“童年”轮廓逐渐清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