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系列的最后,我想和大家聊一聊,ToB和ToC,交集在哪里。
不论是ToB还是ToC,品牌的功能都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但各有不同侧重。
![]()
![]()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营销其实就是同时在干这两件事。所以每个品牌,都会释放信号,品牌是个信息包。
信息效率,其实就是知名度建设,主要体现在各种与客户交互的推广与活动。当然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品牌系统(企业品牌逻辑+核心产品矩阵)才可以完成与客户的交互。
![]()
如果没有,就是有交互,无效率;或者有交互,低效率。(比如花很多钱参与了一个行业活动,但因为没有很好的品牌系统以及针对此活动的专项策划,活动参与了,钱也花了,但什么动静也没有,这就是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完全不考虑投入产出比)。
在信息效率方面,ToB和ToC不相上下,这充分说明,每个品牌企业,都要持续的做声量,做曝光度,做信息交互,这是品牌存在的根基,也是营销落地的核心。
同样一个产品,为什么客户买你的,不买他的,皆因为,不同品牌在客户心智中占据了不同的位置,或者一点都没有位置。
![]()
![]()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大家觉得有保障。有保障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大家会觉得有品牌的企业,他们首先会好好爱自己,其次会好好爱客户。
怎么理解,也就是说,做品牌是有成本的,企业花费了这么多成本,其实就是给客户提交了一份投名状——我很靠谱,我很值得信任,有了问题我也会负责任,大家可以试着和我合作一下。
信任是如何构建的,是通过信息效率以及一次次的活动交互得来的,如果说B2C品牌信任低也可以成交,因为是个体决策,喜欢了就会购买,购买非常快,那B2B品牌,没有信任,就没有上谈判桌的机会,因为是企业级决策,极其讨厌风险,购买周期长,数量大,因此下单都会非常谨慎,没有信任是不可能成交的,而品牌,就是信任的代名词。
![]()
![]()
形象利益可以理解成品牌溢价,这是做C端消费品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品牌重点,因为它的权重太高了,笔者团队也曾运营过C端品牌,真实体验后才发现,B端和C端品牌,真的相差巨大,如果说ToB品牌的产品最多可以有10%左右的溢价,那ToC的产品则可以达到40%,所以我们在运营ToB品牌时并不需要过分关注溢价问题,也就是说不要动不动就谈情怀,玩精神愉悦,更不需要过分的在包装,外宣物料,品牌活动中过分追求高端设计感(当然,财大气粗的除外),因为B2B玩的不是心动,而是实力和口碑,是诚意和坚守,毕竟品牌溢价的投入产出比有限,还是要分清轻重缓急。
![]()
期待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都自行解答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B2B企业应该做抖音,快手,小红书吗?基本用不着。比如B2B企业需要做直播带货吗?基本用不着。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的探索者可以掘一桶金。但大规律是用不着。
再比如,B2B企业需要做视频片或视频号吗?需要。为什么?因为B2B是企业级采购,多人决策,很多人不懂技术,不懂专业,但就需要轻松愉悦的呈现企业或产品,就算懂,也期待更有趣,更轻松的表达——这是人性,这不是B2C的专属。
再比如,B2B企业需要做线上会议或会议同步直播吗,需要!扩大声量,增加知名度,是营销永不落幕的主旋律;B2B企业可以老板出镜做个人品牌吗,当然!但需要用心策划,不能太随意。不论是哪种安排,万变不离其宗,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两点:推广品牌,产生商机。
![]()
还有很多为什么,期待大家能自行解答或跟我一起探讨。其实写本系列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在内卷的当下,聚焦有限资源,在正确的道路上,先做正确的事,然后再努力把事做正确。如果能对您有点滴帮助,那将是我的荣幸。
![]()
本系列暂时告一段落,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和作者微信交流。下一个系列【“三言两语”说产品】正在路上,敬请期待!
“三言两语”说品牌系列目录——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