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材质五花八门,随便列举一下:金、银、铜、铁、铅、镍、锡、牙、骨、木等等。
大家都知道,钱币的价值和年代相关性不是很高,主要讲究稀有性和热度。一些通货美品,清代的价值要远高于汉五铢、唐开元、宋丝丝。
但今天要介绍一种奇异的钱币,你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要么年代非常远,要么就非常近。
![]()
玉贝3枚 嘉德2020拍卖:7475元
这就是玉质钱币!为啥说只能买到太远或太近的?因为先秦古老的“玉贝币”,存量较多,且有一些是流入市场的“合法品种”。
而清代尤其是后期,玉质压胜钱在民间非常流行,数量也比较大。
至于其他朝代怎么说呢,因为太罕见且冷门,除非一些资深小圈子,否则在大众市场就是有价无市。
各大拍卖行也几乎见不到!为何这么少?
![]()
各种玉贝
这就要了解相关玉文化了,玉在中国目前的考古发现中,最少有上万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还是权力、地位和神灵的象征。
对玉的开发在上古时期,就已经达到巅峰。乃至特定的贝壳被当成货币之后,因需求的加大,产生了铜贝、金贝和玉贝。
但春秋之后,我们熟知的布币、刀币等铜钱诞生,玉贝退出流通,回归了最初的“信仰与文化”。
于是,玉质钱币又成了陪葬品或者一些重要的装饰品!
![]()
战国玉质古币“安邑釿” 图源中国考古网
民间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不过说实话,正是因为价格难以估量,在市场上它们真的就是“无价”了。
比如这枚玉质的“安邑釿”,冷门吧?最早查到的资料还是20多年前,鸡骨白、铁锈红等玉质老化特征,看起来还挺像样的,不过没有任何出土记录。
非流通货币,只是为贵族显示身份而专门制作的佩钱,这种钱币的归宿也只能是博物馆了。
![]()
汉代玉五铢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到了汉代,玉质钱币的功能更加讲究在“特定场景”了。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明确记载:“黄金以溢名,为上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黄金还是最强的上等货币,而其他贵金属的功能用在“器饰宝藏”上。
汉代玉钱估计喜欢收藏的人也不多,因为大多用作口琀,比如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出土的玉五铢,就是这种功能。
也不是都放在嘴里,还有塞后门的呢!当然大多都放在墓主旁边,多数高古玉都是这么出来的,真正喜欢的人也不避讳。
![]()
开元通宝玉钱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唐代就有意思了,很多稀奇的钱币大多出自佛塔地宫,之前说过法门寺出土的一组玳瑁开元通宝,和这些比起来,金银材质都显得微不足道。
还有著名的杭州雷峰塔,里面没有“白娘子”,但各种顶级文物也是眼花缭乱,不得不说古代的寺庙真有钱!
其中就有一枚玉质的开元通宝,也是纯手工雕刻。现在还有人说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玉钱。
下次看见要记得纠正这个错误,中国玉钱的历史源远流长。
![]()
政和通宝玉钱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宋代后,玉钱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因为用玉限制逐渐放开,治玉的技艺也大幅提升。
这时候,祛邪攘灾和喜庆祈福的功能,开始在民间也流行了。
和其他铜钱差不多,什么“洗儿钱”、“撒帐钱”之类的。金、银、玉材质当然是最受欢迎的,从皇族贵胄到富商皆有使用。
除了年号钱,如果刻有“食禄万钟”、“长命富贵”等吉祥话,自然更珍贵。
不过有一枚“加官进禄”的玉钱,出自秦桧家族墓,就很尴尬!
![]()
青白玉钱形佩 嘉德四季第30期拍卖:4600元
明清之后,玉钱文化已经进入生活方方面面,大街上看到个公子哥,腰上别着钱形佩属于稀松平常。
不过顶级的料子,一般都会雕刻得更加繁复精致。普通料子那就象征性雕一下,再加上高古品种大多有流通限制,晚清时期普通钱形佩又太多。
这就导致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情况,非常稀少的品种有价无市(或者只在某些圈子流通),常见的品种又比较冷门,卖不上价。
它是另一种形式的“货币”,交换的是古人对权力、健康、吉祥和永恒的精神追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