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心,是让打工人能“住有所居”。
但到了今天,很多人发现:
房子买不起、贷款还完了、公积金余额越攒越多——
却用不出去。
截至202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结余高达7.8万亿元,
而年度提取率仅有28.6%。
也就是说,超过70%的钱在沉睡。
![]()
问题来了:自己的钱,却用不上
像深圳程序员杨亮,工作8年,公积金账户上15万元,
但房价太高,只能眼睁睁看着余额睡觉;
银行职员奚敏更“无奈”——房早买、贷早还,
现在账户里每月进几千,却找不到地方花。
这些钱,本该属于劳动者的“延迟工资”,
结果成了“锁死资产”。
![]()
政策转向:公积金,要“活”起来了
今年两会期间, 有42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提案,
建议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经济学家 吴晓波 明确提出:
“公积金,本质就是职工的延期工资,
应当让职工自主使用,满足多样化生活需求。”
而最新进展已经来了
根据国务院正式公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从2025年7月起,公积金不再只限于购房!
将扩展至教育、医疗、养老、职业技能、创业投资五大领域。
![]()
简单来说,这相当于一次“变相涨工资”
举个例子:
你的账户里有10万元公积金,
以前只能买房、还贷;
现在能拿出来一部分用于孩子学费、父母养老、
甚至自己创业或提升技能。
实际上,就是让你的“冻结资金”重新流动,
帮你减压、补贴生活。
![]()
五大新用途 & 提取规则一图看懂
1️⃣教育支出→ 可用于子女学费(年上限3万元)
2️⃣大病医疗→ 可支付治疗、住院费用(年上限5万元)
3️⃣养老服务→ 用于康养、护理等支出(年上限4万元)
4️⃣职业技能提升→ 报培训班、考证书(年上限2万元)
5️⃣创业投资→ 可支持创业启动(年上限10万元)
同时规定:非住房类提取不得超过账户余额的30%,
以防止“过度透支”。
![]()
一线城市已先行试点
上海浦东新区在2025年4月率先启动试点,
首月就有8765名职工成功提取,
总金额超过2.3亿元。
像陈女士这种情况很典型:
“女儿出国留学,学费压力太大,
用公积金支付了15万元,家庭轻松多了。”
这不是政策口号,而是真实落地。
![]()
两大实质性利好:打工人真能受益
✅第一,盘活沉睡资金。
以前躺在账户里的钱,现在能用起来;
从“住房工具”升级为“全能保障包”。
✅第二,拉动消费、促进经济。
权威测算:首年预计释放2.2万亿消费潜力,
拉动GDP约0.6个百分点。
“过去公积金帮人安居,
未来它要帮人乐业。”
![]()
深层意义:从“住房保障”到“民生保障”
这次改革的逻辑是——
让公积金回归“职工福利”的原点,
从单一住房用途,转向全方位生活支撑。
它能缓解年轻家庭的教育焦虑,
能减轻中年群体的医疗负担,
还能为老年阶段提供养老支持。
从“买房梦”到“生活力”,
这正是一个制度成熟的标志。
![]()
公积金的这次“松绑”,
并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
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升级。
对普通人来说,
相当于每月多了一份“自由的工资”;
对国家来说,
是让万亿沉睡资金重新流动,
托底消费与信心。
那么你怎么看?
如果公积金可以自由提取,
你最想用它做什么?教育、医疗、养老,还是创业?
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