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北宣恩的苍翠群山中,
一位退伍军人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将三代传承的木作技艺化为唤醒乡愁的“钥匙”。
他凭借刻刀与匠心,
让沉睡在深山中的土家吊脚楼
重焕生机。
今日,
让我们一起了解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吊脚楼
营造技艺州级传承人——黄俊的创业故事。
![]()
清晨,黄俊的工作从挑选木料开始。成百上千块硬木料靠墙堆着,经过几个月阴干的硬木密度高,雕刻细节时可减少掉渣、开裂的概率。选料时,黄俊也是格外耐心仔细,从木料的纹理,再到木料本身的形状、有没有节疤来构思造型。选好木料后,打胚、修光、雕刻、打磨、上漆这五道工序,就是黄俊每天的工作内容。
![]()
黄俊介绍说:
“刚开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想以后能有一门手艺去挣钱,很简单,但是随着慢慢地深入了解,就发现其中,有非常多的乐趣在里面。”
2018年,
黄俊正式向土家族吊脚楼
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拜师学艺。
他不仅刻苦钻研传统技艺,
还主动学习了CAD制图、
雕刻和数控机床等现代技术,
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数字化的完美融合。
2022年,黄俊成立个人工作室,
开启了文化创业的新征程。
他的吊脚楼模型先后在全国各大比赛中
获得诸多奖项,
其作品《金丝楠木吊脚楼》
也被中南民族大学国家艺术基金组委会
评为优秀藏品。
![]()
![]()
”看到黄俊获得的众多荣誉,黄俊父亲黄志鹏十分欣慰:“我是非常高兴的这件事,我们父母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望子成龙嘛,那当然自己的小辈搞得好了实际是非常高兴的,再说他也是传承我的手艺是不是,本身我们学这一行做这一行,也就是为了传承下一代,造福人类,给别人带来一些美好的享受。”
![]()
![]()
更值得称道的是,
黄俊已被湖北城建学院、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聘为研学讲师,
截至目前,
他已开展非遗研学课程50余场,
授课学员超过8000人,
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吊脚楼营造技艺。
其认真严谨的态度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黄俊,我的师兄。他从当兵前就开始打基础,然后当兵回来以后就继承父亲的手艺,然后一步一步地成长出来,他就是典型的匠心人,我感觉只有他才能把这个东西发扬光大,他比我们的心要细。”
黄俊师弟刘兴骊说道。
![]()
![]()
如今,
黄俊的工作室已培养年轻学徒5人,
开发出文创产品10款,
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
走进他的工作室,
一座座精妙的金丝楠木木雕在灯光下
流淌着温润的琥珀色光泽,
黄俊的妻子正熟练操作手机,
将其木雕产品通过直播间带到全国人眼前。
“其实大家都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就是热衷于网上购物,我们就要适应时代的潮流,以后会着重于线上,因为它整个线上是针对全国性的,可能后面我们会做国外的电商平台。”
黄俊介绍道。
![]()
一根木材,三代匠心。
返乡创业,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
而是要让传统技艺走向未来。
从军人到匠人,从传承到创新,
黄俊用一把刻刀,
凿开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隔墙,
让沉睡的“建筑化石”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用匠心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
接下来,
黄俊也将继续将这项工艺传承发展下去:
“我们今年的话,在椒园进入了产业园区了,有4000多平方米,然后自建的厂房,后续按照我们的设想,应该最少能带动50人左右的就业。大概预计在2026年2月左右我们就可以进行研学,包括电商直播等,就可以开始正常运转。”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如果您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可以将“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号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或“点赞”。宣恩发布感谢您的支持!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 张璇 李阳 通讯员 向奕洁
编辑 | 荀静
校对 | 胡颉
签发 | 欧阳章平 贺敏
投稿微信 | xuanenfabu
投稿邮箱 | xuanen@vip.163.com
广告合作 | 15172819685
宣恩县融媒体矩阵
云上宣恩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