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外表平凡,身世不显,隐姓埋名四十多年。
刘祚坤,湖北省唯一一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直到一次平凡的事件,终究还是被迫展示了自己不平凡的过往。
热血少年
刘祚坤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贫寒,父母早逝,成了孤儿。
在年少时,他便开始通过劳动,赚取生活所需。
![]()
村里的木匠刘老汉看到他机灵勤奋,便将他收为徒弟,刘祚坤渐渐学会了做木工、打家具,养家糊口。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他看着身边的乡亲,耳闻目染着他们的讨论与期盼,那些崇敬的目光在他的心中点燃了希望,也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火种——报效祖国。
当时,朝鲜战事不断,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虎视眈眈,国家的安全岌岌可危。
他虽然出身贫寒,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明白:每一位有担当的中国人,都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刘祚坤毫不犹豫地决定报名参军。
![]()
决定了参军的他,便开始从村里出发,去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他所加入的部队,不是那些声名赫赫的精锐之师,而是一个普通的后勤队伍。
刚到前线,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他在同伴们的帮助下迅速完成了适应,他所扮演的角色从战斗员到后勤保障员,都是无比重要的。
生死瞬间
1953年4月26日,那一天,刘祚坤正准备休息,身心疲惫的他躺在简陋的战地营房中。
![]()
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响声打破了寂静的夜晚,刘祚坤猛地从床上坐起,随即,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飞机轰炸声。
“敌机来袭!”一个战友急促的喊声传入耳中,营房里的士兵们快速跑向掩体。
这是一片负责物资中转的车站,而最重要的物资,正是那些刚刚运送过来的航空汽油。
没有了这些汽油,志愿军的空中作战将陷入瘫痪,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战局的走向。
这些珍贵的油料,关系到战局的胜负,关系到无数战士的生死。
刘祚坤没有时间考虑其他,一心想着的,只有如何保护这些油料。
![]()
没有一丝犹豫,刘祚坤几乎是下意识地奔向了油车集中的地方。即使知道敌机正在疯狂地轰炸,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这些航空汽油被摧毁!
当他跑到油车旁时,火焰已经开始吞噬周围的一些车厢。
就在那一刻,刘祚坤心里闪过的唯一念头,就是“必须守住!”
油车前方的火焰越来越大,爆炸声此起彼伏,而眼前的油车,几乎随时都可能被点燃。
跑到油车前,刘祚坤发现第一节车厢已经被炸得不成样子,火焰喷涌而出,四周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
![]()
那股热浪扑面而来,他的皮肤被灼烧得火辣辣的,但他毫不在意,死死咬住牙关,迅速跳到车厢旁,开始徒手搬运被炸得零乱的油桶。
就在火焰几乎要吞噬整个车厢的瞬间,刘祚坤冲进了车厢内部。
他伸手去抓那些即将被火焰吞噬的汽油桶,几乎用尽全力将它们一一滚出车厢。
滚动这些沉重的油桶,并非容易之事。
一个油桶,至少有几十公斤重,而在那时的环境下,一个油桶掉落下来,几乎能致人于死地。
但刘祚坤没有停下,他拼尽全力,一次又一次将油桶滚向安全区域。
![]()
一个个油桶被他从车厢里滚出来,刘祚坤的双腿早已因为油桶的重压而肿胀不堪,他的身体也因不断翻滚油桶而感到疲惫不堪。
他没有停歇,几乎是凭着本能和决心,他继续冲向下一个车厢,继续把那些珍贵的航空汽油拯救出来。
最终,尽管周围的爆炸声还在继续,尽管敌机还在疯狂扫射,但刘祚坤与他的战友们终于成功将325桶航空汽油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
他的伤势非常严重,几乎无法站立。
那一夜的英勇事迹,成了志愿军后勤保障部队的一段传奇。
刘祚坤最终因这次英勇的行为,被志愿军总后勤部授予“一等功臣”荣誉。
隐姓埋名
战火终于熄灭,刘祚坤从战场回到了祖国,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土地——湖北咸宁。
回到家乡的刘祚坤,做了一个最简单的决定——回归田园,过自己想要的普通生活。
![]()
没有高官厚禄,也没有张扬的荣誉,他选择了最质朴的农民生活,用双手去耕耘土地,去照顾家人,去过一个普通百姓的日子。
即使他的英勇事迹早已成了传说,他却始终没有为自己的勇敢争取任何特别的待遇。
对他来说,能活着回来,能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的故乡,已然是天大的幸运,剩下的日子,他只愿过得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人们知道他是志愿军的老兵,但却没有人知道他曾被授予一等功臣的荣誉,每每被问及战场上的事,他总是用一种自谦的语气说:“我那时就搬运些东西,运运油料,没什么好说的。”
![]()
他没有想过炫耀,心里清楚,自己能活着回来,已经是对祖国做出的最大回报。
那些倒下的战友们,他们用生命为国家换来了和平,而他,作为其中的一员,回到家乡,守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已经是一种幸福。
四十年的时光,在这片土地上悄悄流逝。
他没有选择向政府寻求优待,也没有要求特殊的待遇。
对于他来说,这份平静才是最珍贵的,是他为祖国所付出的一切最终的归宿。
![]()
为孙子参军而揭开身份
2000年初,刘祚坤走出了家门,朝着几十公里外的咸宁市民政局赶去。
今天的这一行,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如此急切地离开家门,目的是为自己的孙子刘建光报名参军。
刘建光是刘祚坤的长孙,刚刚到了适龄参军的年纪,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也怀揣着一颗想要为国家奉献的心。
刘建光从小便受到祖父的影响,对军人这个身份充满了敬仰之情。
![]()
每每祖父提起战争时,他都如同听着传奇故事般全神贯注,满心向往着能够像祖父一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刘建光怀着满腔热情前去报名参军时,征兵办公室却告诉他,由于名额有限,已经选定的兵员数已满,暂时无法接纳他。
对于这位充满抱负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年少的他,曾梦想着穿上军装,投身保家卫国的行列,可这一切在那一刻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刘祚坤坐在家里,看着满脸沮丧的孙子,心中满是难忍的痛惜。
![]()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为孙子出面,向有关部门证明他应当得到参军的机会。
进入民政局的双拥办后,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刘祚坤。
老人声音沙哑,讲述着自己孙子无法参军的经过,但这并没有改变工作人员的决定,他们依旧婉拒了他的请求。
刘祚坤顿时有些失望,但他没有放弃,坚决表示要亲自带来一些证明材料。
于是,刘祚坤从随身的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三本泛黄的册子,递到了工作人员面前。
![]()
工作人员接过册子,看着那封面上泛黄的字迹,一时竟愣住了。
封面上赫然写着《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以及上面极为显眼的“一等功臣”字样。
工作人员开始仔细翻看,看到里面的证明材料,终于意识到这位老人并非普通的退伍老兵,而是那段历史中,一位为祖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
他们眼前的老人,正是湖北省唯一一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那个曾经在战火中拼死抢救航空汽油的英勇战士。
![]()
而这一切,直到今天才被揭开。
工作人员被震惊到了眼前的老人并非寻常人,他的请求,是为了自己孙子的未来,而非为了个人的荣誉。
工作人员拿着那些证明材料,顿时心生敬意,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更高的领导。
经过几番沟通,最终,刘建光的入伍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整个过程中,刘祚坤并没有过多地提起自己的曾经,而是把一切的焦点都放在了孙子的未来上。
![]()
即便他已经是一位荣誉满身的英雄,面对这一切,他依旧选择了低调。
2000年春天,刘建光穿上了军装,带着祖父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踏上了参军的征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