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日本女首相首秀神操作——外界评价“比男人还男人”!

0
分享至

咳咳,日本的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刚上台就给日本人来了记“闷棍”——粮食减产!

2025年10月21日,高市早苗在国会选举中胜出,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可她上任没几天,就传出政府拟将2026年稻米产量压至711万吨的消息,比今年的748万吨还要继续减少37万吨。



一边是因为“米荒”,93.9%的日本人抱怨农产品涨价,一边是日本为维持高粮价主动减产,另一边厚劳省还放话要继续放宽劳动时间,上限是“不过劳死就行”——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的日本专家说:“日本完了。”



日本的“米荒”到底有多严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据日本总务省2025年4月数据,东京都的米价同比暴涨93.8%,连续7个月刷新纪录,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突破4200日元,比去年贵了一倍还多。大阪80%的零售店都出现过断货,东京市民凌晨4点排队抢储备米的场景屡见不鲜。有网友吐槽:“以前买米随随便便,现在跟抢演唱会门票似的。”

更魔幻的是,米价都涨成这样了,居然还有人盼着减产。据雅虎新闻22日报道,日本农协表示“怕供应过剩导致粮价下跌”,主动要求限制产量。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这就是日本搞了几十年的“减反政策”——给补贴让农民休耕,靠控制产量和进口抬价。可此举带来的后果就是明明市面上有便宜的粮食,但日本人就是吃不到,由此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米荒”。



2025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失去参众两院控制权,成为“跛脚执政”。没背景的石破茂成了“背锅侠”,被菅义伟和前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劝辞。而小泉进次郎之前一直力推增产,甚至跳过农协直接卖储备米,这下他一辞职,主张减产的势力立马抬头。

为啥这些人非要跟粮食过不去?根子在那个叫“农协”的组织上。这个号称“保护农民”的团体,早就和议员、官员结成了“政—官—农”铁三角,靠减反政策把米价抬得老高,自己从中抽成。有前农林水产省官员爆料,要是彻底放开生产,日本一年能产1000万吨大米,根本不愁吃,可农协就赚不到钱了。高市早苗刚上台,显然得先讨好这些实权派。

要命的是,减产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测算,现在储备米只剩15万吨,已经要把饲料米当主食米投了。要是2026年产量再降,米价恐怕还得涨,到时候寿司、饭团这些平民食品都要变“奢侈品”。有经济学家预测,这可能让日本通胀再升一个台阶,普通家庭的日子更难过了。

说到高市早苗,这人也挺矛盾。作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她的政策却比老年男性还保守。据多家媒体的早前报道,她坚决反对夫妇婚后保留各自姓氏,还坚持天皇必须是男系血统,这些都是保守派老年选民的核心主张。因此被外界评价“比男人还男人”。



这边粮食政策让人破防,那边劳动政策更让人看不懂。上野厚劳大臣表示“上限是过劳死亡线”,说要放宽劳动者的时间限制,这话在审议会上一出来就炸了锅。可讽刺的是,日本地方政府想提高生育率,还在鼓吹“上四休三”。一边逼着人加班,一边又想装“人性化”,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那么问题来了,高市早苗为啥要走回头路?笔者认为,她刚靠逆风翻盘当上总裁,根基不稳,必须靠保守派和农协撑着。毕竟自民党内部派阀林立,她要是得罪了实权派,首相宝座可能坐不了几天。

可底层民众的耐心是有限的,现在还靠着“首位女首相”的新鲜感撑着,等这股劲过了呢?

引用来源:雅虎新闻、日本总务省、日本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NHK)、日本朝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随着国足2-0韩国,收获首胜,熊猫杯最新积分榜如下,四队同积3分

随着国足2-0韩国,收获首胜,熊猫杯最新积分榜如下,四队同积3分

篮球国度
2025-11-16 10:40:53
马筱梅曝自己孩子不会争家产,公开和大S真实关系,原来小S说谎了

马筱梅曝自己孩子不会争家产,公开和大S真实关系,原来小S说谎了

小徐讲八卦
2025-11-16 10:07:28
这才是咱们普通人该学习的高级感穿搭思路

这才是咱们普通人该学习的高级感穿搭思路

牛弹琴123456
2025-11-14 23:05:03
撒贝宁一家回武汉聚餐,龙凤胎可爱,李白又高又瘦蝴蝶结头绳抢镜

撒贝宁一家回武汉聚餐,龙凤胎可爱,李白又高又瘦蝴蝶结头绳抢镜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4 12:37:52
3000只繁殖到2000万只,挪威帝王蟹泛滥成灾,为啥还卖几百元一斤

3000只繁殖到2000万只,挪威帝王蟹泛滥成灾,为啥还卖几百元一斤

天下十三洲猎奇
2025-10-17 11:30:43
挤爆了!上海迪士尼排队2小时还没进门,“含孩量”飙升,热门项目排队100分钟起

挤爆了!上海迪士尼排队2小时还没进门,“含孩量”飙升,热门项目排队100分钟起

新民晚报
2025-11-15 14:34:28
iPhone 18 Pro Max,外观彻底变了!

iPhone 18 Pro Max,外观彻底变了!

果粉俱乐部
2025-11-15 14:12:44
26胜7负!樊振东回应4-2逆转王楚钦:他现在是国乒的绝对领军人物

26胜7负!樊振东回应4-2逆转王楚钦:他现在是国乒的绝对领军人物

风过乡
2025-11-15 14:36:33
大衣哥官宣女儿订婚,将择吉日完婚,女婿是邻村种地的老实人

大衣哥官宣女儿订婚,将择吉日完婚,女婿是邻村种地的老实人

娱慧
2025-11-14 17:25:14
沈巍从青浦退房暂住粉丝家,女友晓晓照顾他起居,重新焕发活力

沈巍从青浦退房暂住粉丝家,女友晓晓照顾他起居,重新焕发活力

可乐谈情感
2025-11-15 15:48:51
李嘉诚曾和梁洛施私下做交易,不把3个孙子纳入李家,是一种算计

李嘉诚曾和梁洛施私下做交易,不把3个孙子纳入李家,是一种算计

娱乐团长
2025-11-09 14:33:37
王伟烈士的妻子阮国琴退役了,如今他的儿子 也是一位海军现役军官

王伟烈士的妻子阮国琴退役了,如今他的儿子 也是一位海军现役军官

Ck的蜜糖
2025-11-13 11:46:35
出大事!薛剑总领事遭美日围攻,中方:驱逐将引发严重后果

出大事!薛剑总领事遭美日围攻,中方:驱逐将引发严重后果

朗威游戏说
2025-11-15 16:05:40
神器降临!新机官宣:11月17日,正式发布登场!

神器降临!新机官宣:11月17日,正式发布登场!

科技堡垒
2025-11-15 12:01:29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影孖看世界
2025-11-15 18:12:56
李诞直播徐志胜私事,难堪话题引多人围观,徐志胜的回击很有水平

李诞直播徐志胜私事,难堪话题引多人围观,徐志胜的回击很有水平

娱乐独家内幕
2025-11-14 03:30:59
苏提达陪泰王赴灵光寺,跪拜高僧,踩10厘米细跟皮肤“白到发光”

苏提达陪泰王赴灵光寺,跪拜高僧,踩10厘米细跟皮肤“白到发光”

译言
2025-11-16 09:43:40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王瑄自驾
2025-11-13 20:32:34
女性“高潮”的秘密:别再假装了,教你的伴侣如何带你到达巅峰

女性“高潮”的秘密:别再假装了,教你的伴侣如何带你到达巅峰

精彩分享快乐
2025-11-12 00:05:03
2-0胜韩国,熊猫杯实时积分榜国足U22登顶!

2-0胜韩国,熊猫杯实时积分榜国足U22登顶!

懂球帝
2025-11-15 21:40:22
2025-11-16 11:20:49
凑近看世界 incentive-icons
凑近看世界
希望这是一个有趣的世界
3474文章数 15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看透了高市早苗 采取前所未有的反制措施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看透了高市早苗 采取前所未有的反制措施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中国县城的打工人,快被AI培训班包围了

科技要闻

苹果最新爆料:库克或最早明年卸任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旅游要闻

2025上海郊区红叶地图发布,秋色秘境藏不住了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手机要闻

W45单品销量榜大变,苹果最稳,REDMI K90冲上来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