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日本的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刚上台就给日本人来了记“闷棍”——粮食减产!
2025年10月21日,高市早苗在国会选举中胜出,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可她上任没几天,就传出政府拟将2026年稻米产量压至711万吨的消息,比今年的748万吨还要继续减少37万吨。
![]()
一边是因为“米荒”,93.9%的日本人抱怨农产品涨价,一边是日本为维持高粮价主动减产,另一边厚劳省还放话要继续放宽劳动时间,上限是“不过劳死就行”——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的日本专家说:“日本完了。”
![]()
日本的“米荒”到底有多严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据日本总务省2025年4月数据,东京都的米价同比暴涨93.8%,连续7个月刷新纪录,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突破4200日元,比去年贵了一倍还多。大阪80%的零售店都出现过断货,东京市民凌晨4点排队抢储备米的场景屡见不鲜。有网友吐槽:“以前买米随随便便,现在跟抢演唱会门票似的。”
更魔幻的是,米价都涨成这样了,居然还有人盼着减产。据雅虎新闻22日报道,日本农协表示“怕供应过剩导致粮价下跌”,主动要求限制产量。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这就是日本搞了几十年的“减反政策”——给补贴让农民休耕,靠控制产量和进口抬价。可此举带来的后果就是明明市面上有便宜的粮食,但日本人就是吃不到,由此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米荒”。
![]()
2025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失去参众两院控制权,成为“跛脚执政”。没背景的石破茂成了“背锅侠”,被菅义伟和前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劝辞。而小泉进次郎之前一直力推增产,甚至跳过农协直接卖储备米,这下他一辞职,主张减产的势力立马抬头。
为啥这些人非要跟粮食过不去?根子在那个叫“农协”的组织上。这个号称“保护农民”的团体,早就和议员、官员结成了“政—官—农”铁三角,靠减反政策把米价抬得老高,自己从中抽成。有前农林水产省官员爆料,要是彻底放开生产,日本一年能产1000万吨大米,根本不愁吃,可农协就赚不到钱了。高市早苗刚上台,显然得先讨好这些实权派。
要命的是,减产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测算,现在储备米只剩15万吨,已经要把饲料米当主食米投了。要是2026年产量再降,米价恐怕还得涨,到时候寿司、饭团这些平民食品都要变“奢侈品”。有经济学家预测,这可能让日本通胀再升一个台阶,普通家庭的日子更难过了。
说到高市早苗,这人也挺矛盾。作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她的政策却比老年男性还保守。据多家媒体的早前报道,她坚决反对夫妇婚后保留各自姓氏,还坚持天皇必须是男系血统,这些都是保守派老年选民的核心主张。因此被外界评价“比男人还男人”。
![]()
这边粮食政策让人破防,那边劳动政策更让人看不懂。上野厚劳大臣表示“上限是过劳死亡线”,说要放宽劳动者的时间限制,这话在审议会上一出来就炸了锅。可讽刺的是,日本地方政府想提高生育率,还在鼓吹“上四休三”。一边逼着人加班,一边又想装“人性化”,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那么问题来了,高市早苗为啥要走回头路?笔者认为,她刚靠逆风翻盘当上总裁,根基不稳,必须靠保守派和农协撑着。毕竟自民党内部派阀林立,她要是得罪了实权派,首相宝座可能坐不了几天。
可底层民众的耐心是有限的,现在还靠着“首位女首相”的新鲜感撑着,等这股劲过了呢?
引用来源:雅虎新闻、日本总务省、日本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NHK)、日本朝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