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行条困局:千年瑶寨事件照见景区服务痛点…
“刚出去吃个饭,回来就不让进了?我还住在景区里啊!” 近日,广东清远千年瑶寨景区的一则纠纷引发热议。一名入住景区酒店的男游客外出就餐后返回,因未持 “放行条” 被保安拦下,即便出示门票与住宿记录仍遭拒,最终被迫重新购票入园。这场看似偶然的冲突,实则暴露了景区管理中的普遍性漏洞。
![]()
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 “隐形规定” 与游客知情权的失衡。据当事人描述,他对 “出门需开放行条” 毫不知情,景区仅在入园处张贴提示,未通过验票员、酒店前台等关键环节主动告知。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张仅限 3 小时有效的放行条,既无补办渠道,又与售票处 “门票不出景区即有效” 的说法自相矛盾。保安 “只认条不认人” 的机械执行,让本应灵活的人性化服务沦为冰冷的制度壁垒。
![]()
对比国际成熟景区的管理模式,此事更显反思必要。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早已采用指纹扫描技术,游客凭原票即可实现当日自由出入,无需额外开具凭证。即便在需要二次凭证的场所,如澳大利亚的持证经营场所,也明确要求凭证需包含专属标识与日期,且需主动发放给已核验身份的访客。反观千年瑶寨,既未采用技术手段简化流程,又未建立完善的告知与补救机制,暴露了管理理念的滞后。
![]()
从法律层面看,景区的操作亦存瑕疵。根据《民法典》第 509 条,景区与住宿游客已形成服务合同关系,应遵循诚信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律师分析指出,若景区未通过合理方式提醒规定,游客无过错情况下,保安强制二次购票的要求虽符合景区制度,却缺乏充分法理支撑。这种 “制度优先于服务” 的逻辑,与近期乌库楚雪山因告知不足引发的强制消费争议,本质上都是服务缺位的表现。
值得肯定的是,千年瑶寨在 10 月 21 日的回应中展现了正视问题的态度。其官方账号承认在告知流程、服务灵活性上的不足,并承诺优化入园提示、加强各环节主动引导。这种及时纠错的姿态,相较于部分景区的回避推诿,更易获得游客谅解。毕竟在旅行消费中,游客对服务瑕疵的容忍度,往往与景区的解决态度直接挂钩。
此事也为游客与景区双方敲响警钟。对游客而言,出行前需关注景区细则,但更要注意保留门票、住宿记录等凭证,遇纠纷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对景区而言,人流管理的初衷无可厚非,但不应以牺牲游客体验为代价。正如业内所言,优质服务始于 “四个一”—— 看一眼、笑一下、点个头、问一声,主动沟通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
从一张小小的放行条,能窥见旅游服务的大文章。当景区真正将 “以游客为中心” 从口号落到实处,用技术赋能管理,用温度软化制度,类似的 “心塞事” 才能真正绝迹,让旅行回归本应有的轻松与愉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