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绘课堂:专项训练,三个提升色彩突出能力的练习
很多人觉得自己 “会调色却不会用色”—— 能调出好看的颜色,却无法用色彩突出主体、营造层次,画面总显得 “色彩平淡、重点模糊”。其实,色彩突出能力并非天生,通过 “黑白稿上色、限色练习、照片色块提取” 三个专项训练,就能针对性解决用色难题,让你从 “会调色” 进阶为 “会用色”,轻松用色彩抓住观众视线。
![]()
第一个练习:黑白稿上色,专注用色彩 “塑造与突出主体”。
黑白稿已确定好光影明暗关系(受光面、背光面、视觉焦点的对比),上色时无需再纠结明暗,可全身心聚焦 “如何用色彩让主体更突出”。选择一张光影逻辑清晰的黑白稿(如人物肖像、静物场景),先明确画面主体(如人物脸部、中心静物),再为主体与背景制定不同的色彩策略:主体用 “高饱和、高对比度” 的色彩(如主体人物穿亮红色衣服,肤色选暖调),背景用 “低饱和、低对比度” 的色彩(如背景墙面用浅灰蓝,家具用淡灰棕),通过色彩对比强化主体与背景的差异。比如给 “女孩抱猫” 的黑白稿上色,女孩的连衣裙用高饱和的淡粉,猫咪的毛发用暖黄,背景的窗帘用低饱和的浅灰绿 —— 即使黑白稿中女孩与背景的明暗对比已存在,色彩的差异仍能让主体更 “跳脱”。这个练习能帮你摆脱 “依赖明暗突出主体” 的惯性,学会用色彩本身的特性(饱和度、色相)打造焦点。
第二个练习:限色练习,用 3-5 种颜色 “逼出色彩布局思维”。
平时画画时颜色选太多,容易陷入 “随手调色、毫无章法” 的误区;而限制只用 3-5 种颜色,能强迫你主动思考 “色彩如何分配、如何通过有限色彩形成对比”。比如设定颜色为 “浅黄、深灰、亮红、淡蓝” 四种,画 “书桌场景” 时,需规划:主色调浅黄(占 60%,书桌、纸张),辅助色深灰(占 30%,书架、笔筒),点缀色亮红(占 10%,钢笔、便签),淡蓝作为过渡色(少量用于书本封面)。过程中若觉得主体(如钢笔)不够突出,不能随意加新色,只能通过调整亮红的饱和度、在钢笔边缘加浅黄的环境光来强化 —— 这种 “被迫思考” 能让你更关注色彩的布局比例与对比关系,避免无意义的色彩堆砌。坚持限色练习,能快速养成 “色彩有主次、布局有逻辑” 的习惯,让用色更精准。
![]()
第三个练习:照片色块提取,学习 “优秀作品的用色逻辑”。
优秀照片(如摄影佳作、电影截图)的色彩搭配经过自然筛选或专业调色,是最好的 “用色教材”。找一张光影色彩突出的照片(如黄昏街景、室内暖光场景),用软件(如 PS、Procreate)新建图层,用硬边笔刷将照片中的色彩概括为 5-8 个大色块,忽略细节,只保留 “主体色块、背景色块、点缀色块” 的关系。比如提取 “秋日公园” 照片的色块:主体树木的色块(暖橙、深棕)、背景天空的色块(淡蓝紫)、点缀色块(地面的亮黄落叶、远处的红色长椅),观察这些色块的 “占比、色相对比、饱和度差异”—— 你会发现,优秀照片的色彩往往符合 “主色占比大、辅助色做过渡、点缀色小而亮” 的逻辑。提取后可尝试用这些色块重新创作一幅画,模仿其用色比例与对比关系。这个练习能帮你跳出 “主观臆想用色”,直观学习成熟的色彩搭配思路,积累可复用的用色经验。
色彩突出能力的核心,是 “主动控制色彩的对比与布局”。这三个练习分别从 “色彩塑造主体、色彩布局逻辑、借鉴优秀用色” 三个维度发力,避免盲目练习。每天花 30 分钟专注一个练习,坚持 1-2 个月,你会明显感受到:自己用色时不再 “凭感觉”,而是能有目的地通过色彩突出重点、营造层次,画面的色彩表现力也会大幅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