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梅林企业家故事 | 华强陈俊彬:从深圳到全球,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0
分享至


(深圳华强电子世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俊彬陈总)

导读:

世界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拐点。科技与地缘政治的角力,供应链与安全的博弈,让“确定”成为一种奢侈品。中美科技脱钩、AI产业的军备竞赛、产业链重组……每一个波动,都在考验中国企业的底气与定力。

在这样的时代,深圳华强显得格外不同。它不是喧嚣的互联网巨头,也不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它深耕于最基础的领域——电子元器件。

三十年如一日,默默支撑着中国制造业的神经系统。从深圳到全国,再到全球,它构建的不仅是一条供应链,更是一张支撑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产业底图。

有人说,华强北是深圳的骨骼,深圳是中国创新的灵魂。而在这片土地上,华强北的存在,恰似改革开放精神的延续——不喧哗,不追逐,而是用系统、技术与时间的复利,构建起属于中国自己的产业护城河。

今天,深圳华强的角色正悄然转变:它不再只是交易者,而是连接中国制造与世界科技秩序的桥梁。它代表的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稳定力量。

中美科技博弈,全球供应链的重构,科技创新的争夺,每一个变化都深刻影响着全球格局。中国如何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

而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中国的“定海神针”?谁能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创新不再只是追赶,而是引领未来?

这或许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而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有一家企业,在默默坚守中,为中国提供了某种“确定性”。它的名字叫做——深圳华强。

这是一家在低调中积累了强大底蕴的企业,它的成长,不是急功近利的扩张,而是以稳健、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突破与创新。

从深圳到全国,再到全球,深圳华强一步步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稳固了自己的位置,它的成功,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创新的重要标志。

在这家企业的背后,是一个人物——陈俊彬。作为深圳华强的核心高管,他将自己二十多年的企业之路,凝聚成了企业的战略与哲学。从初入华强的青年工程师,到如今的企业高管,陈俊彬的成长历程与华强的发展如影随形,

他是谁?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在这不确定的时代,或许正是像陈俊彬这样的人,凭借着清晰的洞察与坚定的信念,让深圳华强在复杂的全球市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第一章:时代的洪流与深圳的脉搏——深圳华强的诞生与使命

1979年,深圳,这座南海之滨的小渔村,被历史选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从那一年开始,成为无数中国企业家命运的注脚。

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里起势,也在这里形成了最具活力的经济样本。

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批与时代共呼吸的企业——它们不是简单的财富创造者,而是社会结构、产业体系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构者。深圳华强,正是这批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1994年,深圳华强在深圳诞生。那一年,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全球制造业正从欧美转向亚洲。

深圳,这座城市以“敢闯敢试”的姿态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在电子产业的浪潮中,深圳华强找到了自己的使命——让中国的电子元器件产业有自己的根,有自己的链,有自己的话语权。

当时的华强北,还是一个拥挤而嘈杂的电子集市,但在它的喧嚣之下,孕育着中国制造业真正的力量。

深圳华强以此为起点,从一个传统的元器件制造商起步,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子元器件交易与服务平台。它不仅是电子产业的一环,更是连接上下游的枢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1997年,深圳华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不仅标志着企业资本化的开始,也意味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那个外资占主导的年代,华强的崛起,是一种信号——中国企业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产业生态。

如果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那么深圳华强就是这扇窗里最闪亮的那束光。从制造业到电子分销,从线下市场到数字化平台,华强的每一次转型,都与深圳城市结构的进化同频。

2002年,华强电子网(HQEW.com)上线。那时,互联网还处在起步阶段,而深圳华强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将重新定义制造业。

它用数字化平台打通全球信息流,使深圳的电子产业第一次拥有了面向世界的信息中枢。这一年,深圳华强让“华强北”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市场,而成为全球电子贸易的象征。

2008年,随着华强电子世界二店开业,深圳华强再次刷新行业标准——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而是一座集产业交流、展示、交易、创新于一体的电子文明集散地。

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所言:“真正的企业家,不是顺势而为的人,而是让世界因他而改变的人。”
华强的创新,不仅改变了行业结构,更推动了整个深圳电子生态的迭代升级。

2015年,深圳华强开启第二次产业跃迁——通过收购“湘海电子”、“捷扬讯科”等国内领先分销商,正式切入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领域。

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一个平台,而成为整合产业资源的生态构建者。随后几年,又陆续收购“鹏源电子”、“芯斐电子”等优秀团队,形成“华强半导体集团(NeuSemi)”品牌。

2019年起,深圳华强布局CVC产业投资,将目光从交易端延伸至产业链上游,开始投资半导体设计企业和高精尖制造企业。

从电子市场到产业平台,从制造者到赋能者,深圳华强完成了对整个产业生态的系统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深圳也在完成自我进化——从世界工厂变成创新之都,从硬件天堂迈向数字湾区。深圳华强,就是这座城市产业转型的缩影。

深圳华强的故事,不仅属于深圳,更属于中国。在全球化竞争和中美科技博弈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电子元器件产业成为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链条上,深圳华强承担着前所未有的使命——它既是连接全球原厂与中国制造的桥梁,也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中枢节点。

当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供应链风险陡增时,华强以自身的产业积累,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供给与技术支持。

它的存在,让中国的制造业在面对国际压力时,依然拥有一份可控的底气。这份底气,不是来自资本的狂热,而是来自三十年如一日的产业积累与系统能力建设。

从深圳的电子街到全球的供应链舞台,深圳华强完成了中国制造业从追随到引领的跨越。它让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国创新,不喧嚣,却深沉;不炫目,却强大。


第二章:时代造就的人——陈俊彬与华强共生的二十年

如果说深圳是一部以改革为主题的史诗,那么深圳华强,就是这部史诗中的关键章节。而在这段篇章里,有一个名字,始终与这家企业的命运同频共振——陈俊彬。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者,却是那个被时代亲手雕塑出来的人。他的成长轨迹,正如华强的成长史: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在一次次的变革中沉淀出坚硬的灵魂。

1979年,陈俊彬出生。那一年,深圳刚刚设立经济特区,中国第一次向世界敞开大门。他的人生,与改革开放几乎同龄。当许多人还在摸索未来的方向时,他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必须与时代共振,才能走得更远。

他常说:“我所有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个时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不会有华强;而没有华强,我也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 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藏着一位企业家对时代的深深敬意。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是历史的产物,但伟大的人懂得与历史共谋。” 陈俊彬正是这样的人。他没有逆势而行,而是选择与时代同频;他没有等待机遇,而是在时代的浪潮中主动生长。

在那个一切都在重建的年代,他并没有去追逐浮华的风口,而是扎根在产业的底层,从电子元器件、市场运营到信息管理,一步步积累认知、磨炼格局。

正是这种对基础产业的执着与敬畏,让他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以更加宏观的视野,理解中国制造的深层逻辑。

从加入华强集团的第一天起,陈俊彬就深知,这不只是一个工作岗位,而是一所最好的“时代大学”。

在东莞华强三洋电子做工程师的那几年,他学会了什么是“标准与极致”;在华强新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担任信息主管时,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信息流与价值流”的关系;后来在华强商业管理、华强广场控股等子公司任职,他又看见了企业如何在复杂的商业系统中保持稳健与创新。

他几乎在华强体系的每一个关键岗位都留下足迹——工程、信息、商业、管理……这些经历构成了他最珍贵的“底层操作系统”。

这不是跳跃式的升迁,而是一个人在时间与实践中被淬炼的成长轨迹。这种成长,不是被任命出来的,而是被时代与组织共同打磨出来的。

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说:“组织的使命不是培养工具,而是成就人。”在陈俊彬身上,这句话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

华强不仅成就了一个职业经理人,更成就了一个拥有全球战略眼光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思想者。他以一名“华强之子”的姿态,回望自己的成长,常怀感恩。

他说:“华强是一所永远不会毕业的大学,我从这里学到的,不只是经营企业的方法,更是做人的方式——稳、真、敬畏。”

二十多年的历练,让陈俊彬的视野早已超越了企业的边界。他深知,一个企业家的成熟,不仅在于能经营公司,更在于能看清时代的结构。

站在全球竞争的高度,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制造业正处在被重新定义的临界点。他常说:“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体系之间的竞争,是文明与秩序之间的竞争。”这不是空谈,而是一种觉悟。

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陈俊彬深刻理解到:电子元器件不只是产业的基石,更是国家安全与经济独立的核心。

他参与推动公司加速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布局半导体与AI领域的CVC投资,在看似冰冷的产业逻辑背后,实则是一种“让中国制造拥有自主命运”的热血信念。

这种全球化的思考,让他不再把华强视为一家公司,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他在多个场合说过:“企业的终极价值,是让国家变得更有底气,让产业变得更有韧性。”这句话,像是一位时代企业家的誓言。

陈俊彬与深圳华强,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他亲眼见证了公司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国内到全球、从交易到生态的每一次转型;而华强,也见证了他从一个工程师到掌舵者、从执行者到思考者的成长。这种共生关系,构成了他内心最深的情感根基。

每一次走进“华强电子世界”,看着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商汇聚,他都心生敬畏。“这些年,世界在变,技术在变,唯独不变的是——中国人想要把事情做到极致的那种执念。”这份执念,让他保持清醒,也让他更加坚定。

他常引用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人是被召唤着去承担使命的存在。”在他看来,企业家的意义,不在于财富的累积,而在于为时代留下体系,为行业留下秩序,为后来者留下信心。

这也是他对华强、对行业、对中国制造最深的感情——一种温和却坚毅的信念:用长期主义的心,做时代确定的事。

在中国经济的大叙事中,陈俊彬不是最耀眼的光,但他像一颗稳稳发亮的星。他属于那种“被时间证明”的人,属于这个伟大时代孕育出来的中国企业家新范式。

他以平凡的岗位开始,以全球的格局思考;他让我们相信,真正的伟大,不是造浪的人,而是能在浪潮里让船不沉的人。


第三章:在撕裂的世界中前行——深圳华强的全球使命与时代担当

世界正处在新的“技术冷战”时代。中美博弈不再仅仅是关税、汇率或外交辞令的较量,而是科技与产业主权的系统性对抗。芯片成为新石油,算法成为新武器,数据成为新疆域。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全球竞争中,所有国家都在重新定义“科技独立”的含义。而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博弈不仅是经济战,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命运的产业觉醒。

深圳华强,就诞生在这种裂变的地壳之上。它不是战场的旁观者,而是中国科技自主体系中最关键的连接器之一。

它所在的电子元器件领域,正是整个科技体系的基础——如果芯片是心脏,那么元器件就是血管;而华强,便是让血液流动的循环系统。

2020年以来,地缘政治反复撕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科技封锁愈演愈烈。美国不断强化“去中国化”的技术政策,欧洲在平衡中左右摇摆,日本、韩国在半导体链条中亦步亦趋。

世界在分裂,但市场依旧在寻找秩序。

正如哲学家齐格蒙·鲍曼所言:“我们正生活在流动的现代性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在融化。”在这样的时代,唯有那些能在混乱中保持系统稳定的企业,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深圳华强正是这种稳定力量的代表。它没有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用三十年的积淀,重构产业链的韧性与可持续性。

面对全球供应链的断裂风险,深圳华强建立起覆盖上游原厂、中游分销、下游应用的完整体系,通过“华强半导体集团(NeuSemi)”持续拓展授权分销业务,并以数字化系统EBS实现了从信息流到交易流的智能匹配,大幅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安全性。

这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对国家产业体系的一种护航行为。在全球产业脱钩的阴霾下,华强用技术和结构的创新,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种确定性的可能。

在陈俊彬看来,全球化不是一个终结的故事,而是一种重构秩序的过程。他认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经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体系”和“参与规则”。

美国的Digi-Key、Mouser Electronics,以强大的数字平台和标准化体系称霸全球市场;欧洲的RS Components与Conrad Electronic,以供应链整合和技术服务赢得产业信任;日本的村田制作所(Murata)和瑞萨电子(Renesas),依靠极致的工艺与匠心精神稳固技术高地。

而深圳华强,正以中国式的系统能力与柔性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它不盲目模仿西方巨头,而是构建“中国速度 + 全球标准”的产业生态。

与其说它是分销商,不如说它是一个全球化产业中枢:既能连接国际原厂与国内制造,又能将中国的供应能力延伸至全球市场。

陈俊彬曾说:“我们的对手不是任何一家企业,而是时间。”他深知,中国企业的竞争不只是市场份额,更是体系的构建力。唯有在全球复杂的游戏规则中持续学习、重构与自我进化,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发言权。

这是一种冷静的自信,也是一种理性的民族意识。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言:“创新者不是挑战旧秩序的人,而是重新定义秩序的人。”

在陈俊彬眼里,华强的创新,不是推翻谁,而是让中国的声音成为全球秩序的组成部分。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深圳华强没有陷入短期防御,而是选择了长期主义的进攻。它持续加大在半导体设计、AI智能制造、前沿应用投资等领域的布局,通过CVC产业投资机制,扶持上游创新型企业,构建中国电子产业的生态闭环。

同时,深圳华强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智能仓储、数字化供应体系,在香港、深圳、济南等核心节点建立现代化仓储与数据中心,打造全球互联的“数智供应网”。

这意味着,它已经从一个传统分销商,蜕变为拥有数据、算法与物流体系的全球数智型企业集团。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技术不是手段,而是揭示世界的一种方式。”华强的技术战略,正是通过数据、智能与连接,让产业世界重新被“揭示”——更透明、更高效、更公平。

这种战略定力,来自陈俊彬对世界格局的深度思考。他认为,在大国竞争时代,中国企业要有“三个自信”:产业自信、技术自信、文化自信。

他带领团队反复研究欧美、日本的模式,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在比较中找到自我。“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体系,但要走出属于中国的路径。” 这句话,成为深圳华强所有战略决策的精神底座。

陈俊彬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在中美对抗愈演愈烈的今天,你焦虑吗?”他笑着回答:“焦虑没有意义,思考才是出路。”

他认为,焦虑是看不清未来的人才会有的情绪。而看清未来的关键,不是预测,而是构建自己能承受不确定性的系统。

在他看来,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学会在混乱中建立秩序。这也是深圳华强能够在多次经济下行中逆势增长的根本原因。

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尔斯曾说:“信息时代的权力,不在拥有者,而在连接者。”陈俊彬深谙此理。他把华强定义为“产业连接者”,让无数中小制造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依然能够触达资源、数据与机会。这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对他而言,深圳华强的意义,不止是业绩报表上的增长,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使命:在全球化的撕裂中,为中国提供产业稳定的锚,为世界提供东方式的平衡。

夜色落在福田的楼群上,“华强电子世界”的灯光仍旧通明。电梯门开合,人群穿梭,装着样品的黑色拉杆箱在地面轻轻划过。

有人用粤语讲价格,有人用英语问交期,也有人在视频那端用日语确认参数。你会忽然明白,这座楼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真实的流动——它们构成了深圳的脉搏,也构成了中国制造的呼吸。

那是全球电子产业的“风向塔”。每天有上万人在这里谈判、交易、学习、创新。他们中,有初创的工程师、全球采购商、芯片设计师,也有来自欧美、日韩的产业合作伙伴。

这些看似微小的交易,汇聚成了一座城市的能量。这座城市叫深圳,它的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它的脊梁,是像深圳华强这样的企业。

正是这些企业,让中国的产业从模仿走向创造,从制造走向智造,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脑库。


如果你是:

政府与产业管理者—— 希望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半导体等领域推动“自主可控”与“科技强国”,那么深圳华强,是值得信赖的系统型合作伙伴。

企业家与制造业领军者—— 你在寻找供应链的确定性、元器件的稳定供给与技术方案支持,深圳华强三十年的全球资源整合经验,将是你最稳固的后盾。

科技投资者与创新团队—— 如果你关注AI、智能硬件、物联网、车载电子等新赛道,华强的CVC投资体系与技术生态,将帮助你链接上游设计与下游应用的全部资源。

教育与科研机构—— 在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AI研发领域,深圳华强提供的不仅是器件,更是平台与数据支撑的产业场景。

跨国品牌与合作伙伴—— 如果你需要进入中国市场,或寻找高效可信赖的电子供应平台,

深圳华强将是你最稳健的桥梁。

深圳华强微信公众号:

第四章:一场双向奔赴的缘分——梅林与华强的共生之路

在深圳,有些缘分,是岁月酿出来的。华强与梅林,便是这样一种关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深圳的高楼还在拔节生长、当改革的风还带着新鲜的海盐味时,华强就在这片土地上落下了脚印。

那时的梅林,还不似今日的科创高地,更多的是工厂的喧嚣与建设的尘土。但就是这片充满原始力量的土地,见证了华强从制造业到科技服务业的每一次蜕变。

三十年过去,梅林变了模样,楼宇林立、街区焕新、生态升级,但华强的灯依旧亮着。从华强北的电子时代,到华强科创广场的智能时代,它始终在这里成长、扎根、再生。

有人说,华强见证了梅林的崛起;也有人说,是梅林成就了华强。而陈俊彬更愿意说:“我们和梅林,是彼此成就的同行者。”

这种同行,并非口头的承诺,而是日复一日的信任累积。在城市治理层面,梅林街道的思路很清晰——“让企业安心、让项目落地、让创新生根”。

梅林街道王汉伟带领的团队,不是坐等企业上门,而是主动下沉到企业中去,他们关心的,不只是营收数字,更关心企业家在想什么、在难什么。

在华强科创广场的建设阶段,涉及城市更新、产业布局、配套协调等复杂环节。很多时候,项目进度并不是靠会议推动的,而是靠一场场“深夜协商”——

有时在会议室,有时就在工地旁的板房里。“主任来了,什么都好办。”一位项目经理这样说。那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他们一次次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共同担当。

当企业有困难,街道会主动协调资源;当市场起波动,街道团队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他们知道,稳企业,就是稳产业、稳就业、稳信心。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该是管理与被管理,而该是理解与成全。”王汉伟主任在一次座谈中这样说。这句话陈俊彬记到了心里。

在他看来,梅林街道的团队像是一群“城市运营师”,他们懂得企业的语言,也懂得人心的节奏。他们不制造热闹,而是在安静地铺设底层逻辑——让企业感受到确定,让发展拥有节奏。

陈俊彬常说,真正的营商环境,不是红头文件,而是你拨一个电话,会有人真心接听;你遇到难题,会有人第一时间出现。这份真实的“被看见”,是所有创业者心中最深的安慰。

梅林街道的服务,不是浮在表面的效率,而是沉在底部的共情。它让企业有归属感,让奋斗有方向。

如今的梅林,已经成为深圳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它既有老城区的温度,也有新经济的锐度。而深圳华强,就像一棵在这里扎根三十年的树。根系深植于这片土地,枝叶却伸向全球。

王汉伟主任和他的团队,像这棵树的守林人——他们不喧哗、不干预,却始终在场。他们明白,一个真正的城市,不靠一两栋地标建筑,而靠一群能沉下来的企业和一支肯守护的团队。

这就是华强与梅林的缘分。不是一次合作、一次项目,而是彼此信任的长久同行。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他们以最平实的姿态,共同回答着一个古老又永恒的问题——一座城市,如何托起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又如何回馈一座城市。


(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看如何对待老人和孩子)

结语:时代的裂缝与光

世界正在进入一个裂变的时代。全球化不再是单向度的繁荣,它变成了一场关于规则、信任与秩序的重新分配。

有人在退缩,有人在等待,而像陈俊彬和他身后的深圳华强,选择了另一条路——在不确定中,去成为确定本身。

他深知,这个世界的复杂,早已超出个人的计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照亮人类的未来,也能割裂世界的共识。因此,企业家的使命,不只是做出产品,更是在分裂中寻找连接,在黑暗中守住秩序。

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真正的大业,从不以喧哗为荣,而以坚守为重。华强三十年的历程,正像深圳这座城一样,经历了无数次的拆与建、涅槃与重生。它不是资本的宠儿,而是时代的修行者。

陈俊彬常说,华强之所以值得尊敬,不在于它做了多少事,而在于它没变的初心——让世界相信中国的制造可以被信任。

这句话背后,是一种近乎修行的坚持:稳,不是保守,而是觉知;慢,不是滞后,而是节奏的自信。

佛家讲“无常”,却也讲“因果”。陈俊彬深信,一家企业的格局,取决于它面对无常的心。当别人被短期的焦虑裹挟时,他选择了长期的笃定;当全球化的风向摇摆时,他相信只有自力更生的体系,才能真正对话世界。这种自信,不是排外的孤勇,而是来自“自我可持续”的底气。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技术不是命运,人类对技术的理解才是命运。”在陈俊彬眼中,华强不仅仅是产业的齿轮,更是一种文明的器物。它连接的不只是供应链,而是人类对确定性的共同渴望。

当世界的秩序被撕裂,中国的产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修补裂缝——他们的手上是电路,他们的心中是信仰。

改革开放给了他舞台,给了这代企业家敢于思考世界的可能。如今,面对全球化的倒退,他明白:要让世界重新理解中国,不是靠口号,而是靠系统、靠品质、靠长久的信任。

也许,有一天,华强的故事会被写进更大的时代史里。那时人们会看到,在全球科技的风暴中心,有一群人,默默地稳住了世界的某个接口。他们不喧哗,不争辩,只在光与裂缝之间,默默地工作、思考、修复。

我一直笃信,“真正的光,不在照亮别人,而在黑暗中不熄灭自己。” 陈俊彬与深圳华强,就是这样的光。在纷乱的世界里,他们代表着一种中国式的安静力量——有定力,有温度,有使命。

这光不炽烈,却穿透时代的尘埃;它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总有人,在时代的裂缝中,把光修好。

文章最后把哥哥张荣国的《春夏秋冬》送给陈总以及致敬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希望的时代,也给当下的自己打气。春夏秋冬是一年的轮回,我们经历了一次次的春夏秋冬,这不冬天已快来临,春天还远吗?



(采访团队与陈总合影)

关于作者:

鸿彬老师:深圳民革党员、作家、企业家,主业做全球标杆企业研学,用笔记录这座城市,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故事,这个时代各领域杰出人才的故事,我们需要更多正能量的故事,也许下一个就是你。

鸿彬

2025年10月23日于深圳办公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橄榄油被打假!12款网购橄榄油送检结果:全部掺假或虚标

橄榄油被打假!12款网购橄榄油送检结果:全部掺假或虚标

南方都市报
2025-11-11 16:58:11
苗侨伟、戚美珍闹离婚,在大街上激烈争吵推推搡搡,到底为哪般?

苗侨伟、戚美珍闹离婚,在大街上激烈争吵推推搡搡,到底为哪般?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9 09:52:33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徐明娟病逝,年仅41岁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徐明娟病逝,年仅41岁

澎湃新闻
2025-11-11 20:54:29
一发就能瘫痪整个美国,美专家要求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武器

一发就能瘫痪整个美国,美专家要求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武器

沧海旅行家
2025-11-11 15:20:22
联想暗讽华为Air手机引发争议

联想暗讽华为Air手机引发争议

上峰视点
2025-11-09 15:38:47
同学聚会每人交2万,我加班没去,警方找上门:18人全死了

同学聚会每人交2万,我加班没去,警方找上门:18人全死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7 14:51:10
HWG!罗马诺:曼奇尼已决定接受萨德的报价,合同含解约条款

HWG!罗马诺:曼奇尼已决定接受萨德的报价,合同含解约条款

懂球帝
2025-11-11 02:48:29
福建一市局主要领导调整

福建一市局主要领导调整

鲁中晨报
2025-11-11 09:59:03
中国陆军13个集团军不够用怎么办?别忘了有武警,堪比8个集团军

中国陆军13个集团军不够用怎么办?别忘了有武警,堪比8个集团军

云上乌托邦
2025-11-11 12:06:30
A股: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明天,11月12日,股市大概要这样走了

A股: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明天,11月12日,股市大概要这样走了

花心电影
2025-11-11 15:53:18
车澈终于出现了!

车澈终于出现了!

嘻笑堂
2025-11-11 13:30:06
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李默尹,究竟啥级别的干部?55年能授何衔?

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李默尹,究竟啥级别的干部?55年能授何衔?

南书房
2025-11-11 16:15:03
别再穿大衣了!今冬流行这款外套,保暖+时髦+百搭,好看到犯规!

别再穿大衣了!今冬流行这款外套,保暖+时髦+百搭,好看到犯规!

看书有道
2025-11-10 19:31:52
即将拆队?匿名高管:小萨已不再是核心,他很快会被国王交易

即将拆队?匿名高管:小萨已不再是核心,他很快会被国王交易

懂球帝
2025-11-11 15:01:03
全运男篮四强出炉!浙江注定陪跑 四川实力太恐怖 辽粤优劣势相同

全运男篮四强出炉!浙江注定陪跑 四川实力太恐怖 辽粤优劣势相同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11-10 21:11:23
广州豹主帅:我们和铜梁龙同积60分却没能冲超,多少有点遗憾

广州豹主帅:我们和铜梁龙同积60分却没能冲超,多少有点遗憾

懂球帝
2025-11-11 09:44:05
刚刚,绍一初、元培、鲁小、塔小……全都发通知了!

刚刚,绍一初、元培、鲁小、塔小……全都发通知了!

我爱大绍兴
2025-11-11 10:04:15
4强诞生!斯诺克冠中冠战报:特鲁姆普6-2雷佩凡,强势冲赛季首冠

4强诞生!斯诺克冠中冠战报:特鲁姆普6-2雷佩凡,强势冲赛季首冠

越岭寻踪
2025-11-11 05:51:55
娶个洋媳妇能有多尴尬?网友:据说白人女孩体味很大,是真的吗

娶个洋媳妇能有多尴尬?网友:据说白人女孩体味很大,是真的吗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9 00:10:08
智能型组织:“一将顶千军”的AI革命 | 人力资本论

智能型组织:“一将顶千军”的AI革命 | 人力资本论

经济观察报
2025-11-10 15:30:06
2025-11-11 21:19:00
鸿彬商业频道 incentive-icons
鸿彬商业频道
链接更多老板,共同发家致富
640文章数 5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教育
游戏
本地

手机要闻

双11首发即破发!华为Mate 70 Air为销量拼了?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教育要闻

《2025海归留学生就业报告》发布!为何有人月薪5万、有人月薪5千?原因竟然是 ...

知情人爆料:ON离队!Knight和BLG续约难度大,missing加入LNG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