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大地,田野生金。“十四五”以来,在这片肩负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重任的热土上,辽宁烟草商业系统立足“三农”工作大局,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道路,全力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描绘着一幅产业兴、烟农富、生态美的现代烟草农业画卷。
绿色发展 厚植生态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辽宁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深知绿色是农业的根基、生态是农业的底盘,为此,坚持生产生态一起抓,加快产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覆盖育苗、田间、烘烤“三大场景”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大力推广植烟土壤保育、绿色高效植保、水肥高效利用、低碳精准烘烤等关键技术,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随着整地施肥前最后一批烤烟地膜被顺利回收,朝阳市建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成功实现了烤烟地膜回收100%的目标。这正是辽宁省局(公司)践行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生态理念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辽宁省局(公司)全面推进烤烟地膜回收工作。各产烟市局(公司)组织烟技员向烟农广泛宣传地膜回收对恢复土壤生态功能、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意义,讲解人工回收地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部署开展地膜回收机械作业,严格把控回收标准。
金秋时节,走进铁岭开原市八棵树镇陈家村,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新能源热泵烤房整齐矗立、满荷运转。新能源烤房的投入使用,不仅大幅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更通过先进的热泵技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烘烤成本,减轻烟农劳动强度。
截至目前,辽宁烟区有机肥施用和蚜茧蜂防治蚜虫覆盖面积实现100%全覆盖,水肥一体化面积达1.7万亩,地膜回收面积达5.09万亩,节水滴灌面积2.2万亩,建设新能源空气能烤房16座,生物质燃烧机保有量574台,烟叶生产的“含绿量”持续提升。
辽宁省局(公司)胸怀“国之大者”,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大势,始终坚持在重农抓粮大格局中找准烟叶发展定位,不断健全粮烟协同发展机制,因地制宜推广“烟叶+玉米”“烟叶+花生”等粮烟轮作模式,探索开展“烟薯”套种模式,全省轮作烟田面积占比达68%,既守住了“粮袋子”,又充实了“钱袋子”,持续释放烟叶产业联农带农新动能。
从数万只蚜茧蜂飞进田间守护烟田,到新能源热泵烤房群环保高效运转,再到金叶飘香和粮食满仓交织成景,以“绿”兴业、以“绿”惠农的生态新图景正在辽宁烟区绘就。
科技赋能 淬炼发展成色
以科技赋能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把创新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产业发展韧性和成色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期间,辽宁省局(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引领力度,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农机装备升级,发展专业化市场服务,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辽宁烟叶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凸显,产业发展的“含金量”愈加浓厚。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辽宁省局(公司)主动融入烟草行业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行动,协调推进“机艺田服”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打造“双减”全程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重点突破移栽、采收两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目前已研发改造苗床平整机、舱式移栽机、揭膜培垄机等机械15款,烟叶生产机耕、起垄、覆膜环节机械化作业面积实现全覆盖,全省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提高至78%,创建行业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1个,烟田宜机化程度逐步提升,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
图为朝阳建平县局(分公司)自主研发移栽机破解生产难题。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也在辽宁各烟区广泛应用。在丹东凤城市武装村吕永强的烟田里,植保无人机低空飞行喷施生物药剂,喷洒、悬停、转向等动作一气呵成。种植烤烟多年,烟农吕永强植保作业的工具从人工肩背喷雾器迭代焕新到植保无人机,这让他切实感受到的不仅是省时省力,还有资金投入的减少,更无需担心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
图为铁岭烟区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利用无人机进行烟田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数字化转型则是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辽宁省局(公司)对接应用全国统一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实现种植合同、移栽烟田、烟基项目、收购调拨、销售加工等全程数字化管理。在朝阳烟区试点推进数字烟叶平台建设实践中,“一张地图管好烟、一部手机种好烟”正推动烟叶生产迈上数智发展快车道。
辽宁省局(公司)还着眼于增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烟农和产业工人队伍,探索以“家庭农场”引领互助合作的专业化服务模式,推动烟叶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一站式服务”。
朝阳烟区立足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烤烟防雹网、防雹增雨燃气炮等防雹设施应用,充分发挥防雹网防雹、防病、防晒、防轻霜作用和聚能燃气炮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强化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烟田受灾损失,维护烟农植烟效益。
如今,行走在辽宁烟区,现代化农用机械穿梭田间,植保无人机快速掠过烟垄,越来越多的烟草科技正不断跃动升级、惠及烟农,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向新动力。
助力振兴 点亮民生暖色
让烟农受益、让乡村焕新,是辽宁烟草商业系统始终扛在肩上的责任。辽宁省局(公司)始终坚持服务民生的使命担当,积极推进“辽烟雷锋”党建品牌在烟区落地生根,持续开展“我为烟农办实事”活动,引领带动烟区产业振兴、助力烟农共同富裕。
![]()
图为丹东市局(公司)烟站技术人员逐户逐田指导烟农加强烟叶田间管理。
近年来,丹东烟区围绕技术服务、纾难解困、典型带动,建立“辽烟雷锋”模范工作站、党员示范田,有效提升党建与业务融合效能。面对烟农急难愁盼问题,他们还成立了“辽烟雷锋”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及时开展烟叶生产培训和政策宣传,主动为烟农送帮工、送物资、送服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服务在先,将党建服务阵地前移至烟区田间地头。
“以前分级屋子暗、储烟环境差,现在有了这两个新场地,烟叶分级效果好,各类等级纯度都有提高,预约交售肯定顺利!”铁岭市八棵树镇烟农李伟对改造或新建的分级室和储烟室称赞道。
铁岭烟区将“我为烟农办实事”活动贯穿烟叶生产全过程,着力解决烟农急难愁盼问题。如今的分级室宽敞明亮,便于烟农精准分级,储烟室则按照部位、等级分区存放管理烟叶,为后续预约、交售、运输提供便利。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近年来,辽宁省局(公司)充分发挥烟草产业优势,持续推动“职业烟农增收致富工程”,通过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托管服务等扶持措施,培育了一批长期从事烟叶服务的产业工人,特别是务工返乡人员,不仅推进解决了烟叶生产雇工难、雇工贵的问题,更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让烟区、烟农共享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碱厂沟村,烟农孙成文在丹东市局(公司)的协调帮助下,成立了“金叶世家”家庭农场,组建了专业化服务作业班组。农场常年提供22个固定岗位,雇工全部为本村或邻村村民,在烟叶、中草药、玉米生产季,大家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进。随着越来越多的乡亲留在了村里,以前冷清的村子逐渐热闹起来,处处透着烟火气。
站在新的起点,辽宁烟草商业系统将不断推动烟叶生产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方向迈进,持续释放烟叶产业联农带农新动能,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篇章、贡献新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