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短缺,限制了 AI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速度。
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产品化以及行业落地方面正进入高速发展期,但与之同步的,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日益凸显的人才缺口。
多份报告均指出,2024年中国AI人才的总体缺口已超过500万,供需失衡。
这个短板制约了中国在AI产业赛道上的全球竞争力。如何快速培育技术人才?或者说,如何让学习更高效,以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
![]()
变革技术人才培育模式
古话说,知行合一,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无论是哪种教学,实践都是理论转化的关键环节。创新教学模式,以 “AI 技术深度融入实训” 为突破口,成为寻求 AI 人才培育的路径之一。
2025年10月21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数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尝试让学生在真实业务场景中掌握智能时代商科核心技能,在实践中理解算法逻辑,在操作中掌握AI应用。
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认为,“实战化教学+项目化实践”培养体系是未来的升级方向。
“学生不再是‘模拟操作’,而是直接参与真实跨境电商业务的智能运营。”南数集团董事长李东明表示,借助多语言人工智能服务系统(基于垂直大模型衍生的应用工具),学生可完成多语种商品文案智能生成、跨境客户咨询AI辅助应答。“通过后台算法模块,还能学习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精准营销方案设计,甚至参与大模型迭代过程中的‘真实数据标注与策略优化’”,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只有融入真实运营场景,才能真正实现在实践中理解算法逻辑,在操作中掌握AI应用。
讲课台变成工作台
据悉,本次校企合作明确了四大“AI+实训”核心共建方向,将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深度绑定,建设跨境电商AI实训中心。以“算力底座”为基础支撑,打通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实时数据链路,通过“算力+大模型”一键跑通选品、定价、售后,让学生即学即用。
南数集团负责人表示,会开放集团专属的 “智能数据分析后台”,指导学生用大模型做需求挖掘、趋势预测,练成数据决策思维,将讲课台变成工作台。据了解,“智能数据分析后台” 由该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跨境电商垂直大模型搭建而成,内置选品推荐、用户画像、运营策略优化等核心算法模块,可实现从“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决策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
该负责人希望,在 “讲课台变成工作台” 的同时,鼓励学生基于大模型开发轻量工具,将 “作业” 也变为 “产品”。
让技术 “具象化”
观察人士认为,作为该集团在陕西落地的首个“AI+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基地,开创了高职院校“技术具象化实训”的新模式。
通过将自研垂直大模型、核心算法、算力底座等原本停留在“技术概念”层面的元素,转化为学生可操作、可感知的实训工具与业务场景,真正解决了“AI技术与高职教学脱节”“算法应用难以落地实践”的行业痛点。
合作双方表示,未来双方将持续优化算力底座的支撑能力,迭代垂直大模型的行业适配性,逐步拓展AI技术在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更多新商科领域的实训应用。最终形成“技术输出-实践培养-人才反哺”的闭环,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兼具商科思维与 AI 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打造高职教育 “AI + 实训” 的标杆案例。
校企签约现场,南数集团及地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教育培训部门负责人,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党总支相关负责人等代表共同出席仪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