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Meta「透视」AI思维链:CRV推理诊断,准确率达 92%!

0
分享至


新智元报道

编辑:倾倾

【新智元导读】 在最近一篇来自Meta FAIR团队的论文里,研究者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他们能实时看到AI的思考过程。这项名为CRV的方法,通过替换模型内部的MLP模块,让每一步推理都变得「可见」。这不是隐喻,而是可量化的现象。Meta用它让错误检测精度提升到92.47%,也让人类第一次得以窥见AI是怎么想错的。

「Meta刚刚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实时观察AI的思维过程崩溃。」

一条看似寻常的推文,在AI圈炸开了锅。


发帖人是研究员@JacksonAtkinsX,他称Meta的新技术能让机器的思维「透明化」——不仅能看到模型在想什么,还能看见它在哪一步彻底「想错」。

在Meta FAIR团队刚发布的论文中,这项被称为CRV(Circuit-based Reasoning Verification)的新方法,就像一台「AI脑部X光机」:

它能追踪语言模型的每一次推理、记录每一条电流路径,甚至捕捉到思维崩溃的瞬间。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510.09312?utm_source

当屏幕上那张电路图突然从整洁的网状,变成混乱的线团——研究者第一次,看见了AI的思维是怎么崩溃的。

Meta「看见」了AI是怎么想错的

Meta刚刚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实时观察AI的思维过程崩溃。

当研究员Jackson Atkins发出这条推文时,AI社区瞬间沸腾了

乍一听像科幻小说的桥段。AI在思考的时候忽然断链、炸裂,而研究者却说能直接看到那一刻。

但这不是夸张。在Meta FAIR团队刚发表的论文 《Verifying Chain-of-Thought Reasoning via Its Computational Graph》 中,他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CRV(Circuit-based Reasoning Verification)。

这项技术能让研究者在模型「思考」的过程中,看到它的推理电路。

当模型推理正确时,它的「内部电路图」干净、有条理;一旦模型犯错,电路图立刻变得纠缠、杂乱。


推理指纹特征对比图。错误推理在这些特征上普遍更加分散、混乱。

研究团队将这种电路结构称为模型的「推理指纹(reasoning fingerprint)」。

他们发现,错误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形、有迹可循:只要读取这张「电路指纹图」,就能预测模型是否即将犯错。


在算术推理实验中,CRV 的检测精度(AUROC)从76.45提升至92.47,误报率从63.33%降至37.09%。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研究者关闭一个错误激活的乘法特征神经元后,模型立即修正了计算。


例如在表达式 (7 × ((5 + 9) + 7)) 中,模型原本输出105,干预后改为147——完全正确。

错误推理并非随机,而是电路执行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败。

Meta FAIR的研究者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目标:要让AI不仅能「给出答案」,更能「证明自己想得对」。

重塑推理结构

给机器装上「透明大脑」

要想让AI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见」,Meta做了一件几乎颠覆常识的事:他们重新改造了语言模型的大脑结构。

这项被命名为CRV(Circuit-based Reasoning Verification)的方法,核心思想不是提升模型性能,而是让AI的每一步推理都能被验证、被追踪。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模型更聪明,而是让它的思考过程本身变得可验证。

AI的大脑不再是黑盒:每个「神经元」都能被看见

研究团队首先将模型中的传统MLP模块替换为一种可解释的稀疏结构——Transcoder层。

在不同层将MLP替换为Transcoder后,模型的损失值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


Transcoder层的训练稳定性证明。CRV 不是理论概念,而是可以在大模型上稳定运行的真实工程结构。

每个Transcoder都像一组带标签的神经元,能代表特定的语义特征,例如「加法」「乘法」「括号」或「进位」。

这样一来,研究者就能在推理过程中,看到哪些神经元被激活、何时点亮、如何传递。

论文把这一步称为「X-Ray」,即为模型安装一层「透视皮肤」。

研究者形容它像「在黑箱里装上摄像机」:每一层的计算过程不再是难以解读的向量,而是清晰的电路信号。

AI的思维可以画出来:Meta让推理变成一张电路图

当模型执行一步推理时,系统会绘制出一张归因图(Attribution Graph),节点代表被激活的特征,边表示它们之间的信息流动。

每一次逻辑跳转、每一个概念结合,都会在图上留下痕迹。

这张图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推理动态变化的「思维轨迹」。

当模型看到「3+5=」时,研究者可以实时看到「加法特征」从底层被点亮、信息如何层层汇聚到输出。

而当模型出错时,路径就会打结、分叉、环绕——像一条错乱的神经信号。


CRV 方法流程示意图中展示了从「替换MLP模块」、构建归因图、提取结构特征,到最后交由诊断分类器判定「正确/错误」的全过程。

让AI自己暴露错误:Meta发现「思维崩溃」的指纹

当思维电路图生成后,Meta提取了大量结构特征:节点数量、图密度、平均边权、路径长度、中心性……

这些数据构成了模型的「思维指纹

接着,他们训练了一个分类器——它不读文字,也不看答案,只看结构。在实验中,研究者发现:

当图结构纠缠、分布混乱时,模型几乎一定在推理出错。

也就是说,模型是否思考正确,不必等它说完答案,只要观察那张「电路图」的形态,就能提前判断。

CRV的出现,让语言模型第一次拥有了「可诊断的神经结构」。

Meta并没有让AI更聪明,而是让人类第一次能看见AI是如何出错的。

黑箱不再完全密封,智能第一次露出了自己的「电路断层」。

不止是论文,更是AI研究的分水岭

在Meta公布实验结果后,最直观的震撼来自这组对比图:

CRV与多种验证方法的性能对比。图中展示了不同方法在算术推理任务下的检测表现。

红线代表 CRV,无论是在AUROC(检测精度)、AUPR(正确预测率) 还是FPR@95(误报率)上,都远高于或低于其他方法。

这意味着它不仅能看见推理电路的结构,更能精准判断模型是否会想错。


这样的结果让许多研究者意识到:CRV不只是一次模型改造,而是一次观念的翻转。

过去,我们判断一个模型是否推理正确,只能看它的答案。

它写出一段chain-of-thought,人类再去揣测逻辑是不是连贯,结论是不是对的。

这一切都发生在黑箱之外——我们只能看到输出,却无法追踪「它是怎么想的」。

而Meta的CRV,把这条思维链第一次摊在显微镜下。研究者不再靠猜,而是能直接看到模型内部的逻辑路径:

每一次特征被点亮,每一条信号被传递,都能在图上找到对应的「电路」。

他们不是在评估答案,而是在验证思维的结构本身。


更重要的是,CRV让「可解释性」和「可靠性」第一次真正接上了。

在过去的研究里,前者关注看懂模型,后者追求信得过模型,两条路几乎平行——我们能看到热力图,却依然不知道为什么模型会错。

而在Meta的实验中,研究者既能解释模型为什么出错,也能预测下一步它可能在哪出错。

CRV也许是通向「可控智能」的第一步。当推理错误能被结构化地识别,就意味着它可以被预测、干预,甚至被修复。

论文中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关闭一个错误激活的神经特征后,模型立刻修正答案。

这说明错误并非偶然,而是电路级的故障。如果未来能实时监测这些特征,我们或许能在幻觉发生前按下「刹车」。

从这一刻起,AI的错误不再是神秘的灵异事件。它们是有形的、可诊断的。


不同任务中正确与错误推理的拓扑特征分布图中蓝色表示正确推理,红色表示错误推理。

Meta把黑箱的盖子掀开了一条缝——让人类第一次有机会,不只是造出智能,而是看懂智能本身。

能看懂AI的那天

我们离「可控智能」还有多远?

就算Meta已经能「看见AI在想什么」,这项技术距离真正落地,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在论文结尾部分,研究团队自己就坦率地写下了「局限与未竟之处」。

我们的方法目前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因为必须将所有MLP层替换为Transcoder层,并计算完整的归因图。

也就是说,要让模型变得可见,代价是巨大的:每一层都要被重建,每一个特征都要被追踪。

光是绘制一次完整的归因图,就可能消耗掉普通训练的数十倍算力。这不是能随意做出的功能,而是需要投入巨大的工程。


更现实的问题是——规模。

实验仅在最大8B参数规模的模型上进行,将其扩展到更大模型仍需后续研究。

CRV目前只在中等体量的模型上被验证,而如今主流的大语言模型动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参数,要让整个推理电路都能被看见,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更棘手的是泛化问题。

CRV在算术任务上表现亮眼,但一旦换到自然语言推理、常识问答、代码生成这类复杂任务时,归因图结构的规律会完全不同,错误特征不再稳定,诊断效果明显下降。

最后,Meta团队也提醒读者:

Transcoder架构只是原始MLP的一种近似,并非完美替代。

这意味着,研究者看到的那些「电路轨迹」,其实是经过重新投影后的近似结构。

Meta的CRV不是让机器更聪明,而是让人类第一次得以窥见智能的内部结构。

那些曾被称为「幻觉」的错误、不确定的跳跃、莫名的偏差,如今都能被描摹成一张电路图,被一点点拆解、理解、修复。

或许距离真正「可靠」的AI还很远,但这一步已经改变了方向。

人类不再只是 AI 的使用者,而是它的读者、医生,也是见证者。

当机器的思维第一次被照亮,这束光也照进了我们自己的认知——照见了我们对智能的渴望、恐惧,以及那句始终悬在科学尽头的问题:

我们究竟是在教会机器思考,还是在学会看懂自己?

参考资料:

https://x.com/JacksonAtkinsX/status/1977721832909177032

https://arxiv.org/abs/2510.09312?utm_source=chatgpt.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巴基斯坦飞行员很清楚:驾驶美制F-16战机,就等于和建功立业绝缘

巴基斯坦飞行员很清楚:驾驶美制F-16战机,就等于和建功立业绝缘

云上乌托邦
2025-11-03 11:30:52
中国提出的模式,特朗普回国后最终同意了,并罕见自我“检讨”

中国提出的模式,特朗普回国后最终同意了,并罕见自我“检讨”

基斯默默
2025-11-03 18:03:48
中国南海战略大变化!不再填海建岛,却用钢铁浮桥将菲律宾逼入绝境

中国南海战略大变化!不再填海建岛,却用钢铁浮桥将菲律宾逼入绝境

林子说事
2025-11-01 02:46:24
原来,比预制菜更危险的,是自己做饭

原来,比预制菜更危险的,是自己做饭

陈天宇
2025-11-02 00:21:01
17.64亿!理想MEGA召回预估成本创纪录,主动担责撬动行业规范变革|封面独家

17.64亿!理想MEGA召回预估成本创纪录,主动担责撬动行业规范变革|封面独家

封面新闻
2025-11-01 10:21:03
如果在家突发心梗,黄金5分钟自救法,快了解,关键时刻可自救

如果在家突发心梗,黄金5分钟自救法,快了解,关键时刻可自救

风信子的花
2025-10-24 23:59:39
假若爆发战争,各国有平民愿为国而战?美59%,日德10%,中国多少

假若爆发战争,各国有平民愿为国而战?美59%,日德10%,中国多少

花花娱界
2025-11-02 17:51:06
美国终于明白,当年他们“误炸”中国大使馆,中国为什么不反击

美国终于明白,当年他们“误炸”中国大使馆,中国为什么不反击

蜉蝣说
2025-10-07 16:08:53
下放1天就反悔!杨瀚森被火速召回,是卖票还是藏招?队记揭秘

下放1天就反悔!杨瀚森被火速召回,是卖票还是藏招?队记揭秘

春秋论娱
2025-11-03 19:57:15
吕布死后三国第一猛将,近80人死在他枪下,蜀汉或因他延寿40年

吕布死后三国第一猛将,近80人死在他枪下,蜀汉或因他延寿40年

愚鉴
2025-11-03 15:40:29
师徒变死敌?刀郎撤回版权不到一年,云朵终于反击,结果大快人心

师徒变死敌?刀郎撤回版权不到一年,云朵终于反击,结果大快人心

凡知
2025-09-29 10:37:29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向日本索要任何道歉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向日本索要任何道歉

科学发掘
2025-11-02 07:57:50
李连杰状态太好了,手术3个月豪宅游泳,62岁脱光上衣自证清白!

李连杰状态太好了,手术3个月豪宅游泳,62岁脱光上衣自证清白!

娱圈小愚
2025-11-03 10:30:35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3 18:18:49
刘强东问蔡磊钱够吗?蔡哽咽:儿子才1岁!随后刘的决定令蔡泪崩

刘强东问蔡磊钱够吗?蔡哽咽:儿子才1岁!随后刘的决定令蔡泪崩

瑶卿文史
2025-10-29 22:56:09
北约威胁抹去莫斯科,普京亮出波塞冬核鱼雷,先拿一国测试下?

北约威胁抹去莫斯科,普京亮出波塞冬核鱼雷,先拿一国测试下?

第一军情
2025-11-03 11:45:03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找中方要说法,荷兰被“公开处刑”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找中方要说法,荷兰被“公开处刑”

沧海旅行家
2025-11-03 19:39:54
黄金税出来之后,电商平台的金条出现大幅度涨价

黄金税出来之后,电商平台的金条出现大幅度涨价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02 18:32:57
德军在莫斯科成片冻死,为什么不砍树烧木取暖?苏联人做法很绝

德军在莫斯科成片冻死,为什么不砍树烧木取暖?苏联人做法很绝

丞丞故事汇
2025-10-30 13:56:04
电火灶已经量产,引发行业变革,燃气公司需转型升级

电火灶已经量产,引发行业变革,燃气公司需转型升级

阿离家居
2025-11-01 00:39:39
2025-11-03 20:40:50
新智元 incentive-icons
新智元
AI产业主平台领航智能+时代
13776文章数 662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李亚栋院士: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数学物理

亲子要闻

关于父母为什么总盼着孩子上学

旅游要闻

部分免门票,最早11月1日起!佛山这些景区推出十五运优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