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赵祖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将就业服务精准送达每一位有需要的群众身边,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一项以“乐业在青”为品牌,以提供“家门口”服务、实现“一站式”就业为目标的民生实践正在展开。“乐业在青”通过“政府主导、国企运营、数字赋能、基层延伸”的创新模式,将征集到的居民就业需求有效转化为具体服务举措,进而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国企担当 构建就业服务新枢纽
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北部的产业重镇,近年来与许多地区一样,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高校毕业生、大龄人员、灵活就业者等重点群体存在“就业渠道不畅、信息对接不准、服务供给不精准”的困扰。一边是企业求贤若渴,一边是群众求职无门。其中,群众求职无门的痛点难点,正是通过基层走访、线上平台等渠道广泛征集到的居民核心诉求。
“以前找工作,得专门跑到区上的人才市场,路途远、信息杂,往往跑一趟收获不大。”家住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的居民张大姐回忆道。这种“等人上门”的传统服务模式,效率有限,覆盖面窄。
困局如何破解?
重任落在了区属国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港汇科服公司的肩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区人社局与港汇科服协同创新,决定发挥国企资源整合能力强、公信力高的优势,将人民建议征集中反映的共性需求转化为服务枢纽的建设方向,搭建“青白江就业服务枢纽体系”。其核心是构建一张覆盖全域、贯通上下的四级服务网络:“1个区级枢纽+3个管委会片区+7个镇(街道)驿站+83个村(社区)站点”。
依托区人社局的授权,港汇科服整合了全区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的目标,形成了“国企运营、政府监管、社会参与”的可持续运行机制,旨在打造一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最近的地方,让‘国企主导、政企协同’成为破解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力量。”就业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机制变革,将就业服务从一项政府职能,转化为更贴近市场、更灵活高效的“民生产品”,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供给”的深刻转变。
精准滴灌 打造全周期服务链条
有了坚实的组织架构,如何让服务内容精准匹配各类需求?
港汇科服围绕求职者、企业、政府三大主体,系统梳理并构建了“全周期、全人群”的就业服务事项体系,其服务项目的设定精准对接了前期人民建议征集中梳理出的各类需求。
对于求职者,突出“精准”二字。公司建立实名制求职台账,提供从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到就业援助的“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对重点群体,推行“一人一策、一人一岗”的精准帮扶,将征集到的个性化就业需求落到实处。
今年刚从成都一所高校毕业的小王,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根据他的专业和兴趣,不仅推荐了匹配的岗位,还提供了面试技巧指导。
“没想到在社区的服务站就能得到这么专业的帮助,没跑远路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太方便了。”小王欣喜地说。数据显示,该体系已累计服务求职者超3万人次,帮助超1万人实现就业。
对于企业,强化“保障”力度。港汇科服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档案,实施“一对一”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特别是对台嘉玻纤、巨石成都等重点企业,实行“白名单”制度,开展专场招聘、跨市招工、定点输送等服务。
截至目前,港汇科服已服务企业超3000家次,发布岗位信息5万条次,解决企业近3000人的用工需求,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对于招聘场景,注重“创新”形式。传统招聘模式(如现场招聘会)与“直播带岗”“探岗短视频”等新型模式相结合,打破了时空限制。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百余场,打造的“直播带岗”等新场景累计吸引求职者超3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
触手可及 激活基层服务末梢
服务能否真正“沉下去”,是检验这项改革成败的关键。依托“乐业在青”品牌,青白江区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机制持续吸纳基层声音,将就业服务的毛细血管延伸至社区街巷。
在城厢镇的一个“乐业在青”就业服务驿站,不少居民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查询岗位信息、填写简历。这里不仅是信息发布点,更是政策咨询点、技能培训报名点和情感交流站。
![]()
居民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查询岗位信息、填写简历。青白江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此外,针对特定群体打造的“大龄人员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10个线下特色站点,以及“青亲就业e站”线上平台,共同构成了“群众出门就能找工作、企业出门就能招到人”的便捷场景。线下站点已累计服务群众超6000人次,成功推荐就业1300人次。
“我年纪大了,用手机不熟练,以前打零工全靠熟人介绍。现在有了这个零工市场,信息多、可信度高,离家还近。”一位正在服务站咨询的五十多岁的李师傅说道。
如今,就业服务驿站已成为社区不可或缺的“新地标”,居民纷纷点赞:“找工作不用出社区,服务就在家门口!”这正是人民建议转化为治理实效,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体现。
数字驱动 提升就业治理效能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赋能是提升服务效率的核心引擎。青白江区正在建设“智慧就业服务枢纽平台”“i乐业在青”等系统,建立全区统一的岗位信息库和求职人员库。
“我们将运用AI算法,实现岗位与求职者之间的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不断提高成功率。”港汇科服的技术人员解释道。
同时,港汇科服将同步建立就业数据监测分析机制,动态掌握全区就业形势变化,为政府制定和调整就业政策、企业优化用工策略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支撑,探索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现代就业治理新范式。此外,港汇科服还将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就业服务从“人工撮合”向“算法推荐”升级,让服务更智能、更高效。
据介绍,下一步,青白江区将围绕“建圈强链、产才融合”战略,持续深化“乐业在青”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就业+培训+创业+保障”四位一体服务新模式,致力于打造“成渝北部就业服务高地”,为“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的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民生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