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蟹如今是高档、奢华的代名词,动辄几百上千元一斤的单价让它成为普通人消费不起的食材。
都说物以稀为贵,可价格昂贵的帝王蟹数量其实并不稀少,并且在国外还泛滥成灾,席卷欧洲,甚至连南极都已经被入侵。为什么它还不降价?有人还说,帝王蟹其实不是螃蟹,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
帝王蟹又名石蟹或者岩蟹,是石蟹科的一员,名字叫勘察加拟石蟹,在我国被称为“阿拉斯加帝王蟹”,或者是“帝王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帝王蟹确实不是螃蟹,就跟小龙虾、波士顿龙虾其实不是虾一样。
![]()
而且通过名字不难看出,帝王蟹主要活动在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附近海域。那么它们是怎么越过广袤的大陆,出现在欧洲海域的呢?这事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上世纪60年代,苏联正在想办法发展渔业,有一个叫做尤里·奥尔洛夫的生物学家,提出可以把远东地区的帝王蟹,带到巴伦支海养殖。这样,俄罗斯人吃帝王蟹,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
帝王蟹属于深海蟹类,生存深度达850米,生存水温在2-5℃左右,最低可以忍耐1.4℃的水温。而巴伦支海靠近北冰洋,有北角暖流,南部的海面终年不结冰,海水温度适宜,正是养殖帝王蟹的好地方。
确定巴伦支海的环境适合帝王蟹生存之后,苏联人就抱着尝试的心态,把一批帝王蟹从远东地区运了过来,发现它们可以适应后,又运来约3000只投放在巴伦支海。
![]()
可是,巴伦支海的另一边,就是挪威管辖的海域。在巴伦支海里,帝王蟹没有天敌,食物种类繁多,它们在巴伦支海疯狂的繁殖,成为了这里最强的入侵物种。帝王蟹的繁殖速度惊人,虽然30年的寿命中仅4年能繁殖,但每年每只母蟹可产近万只成活小蟹。
很快泛滥成灾的帝王蟹就开始向外扩张领地,它们从海底蔓延到挪威海,并且出现在英国附近的海域。2016年时,挪威帝王蟹的数量据估算已经超过5000万只。
![]()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米的一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科学家称,这种外来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出现,可能是南极海域一场生态浩劫的预兆。
既然帝王蟹都泛滥成灾了,为什么它的价格还不降下来?首先,捕捞难度大。帝王蟹喜欢生活在海水温度低的深海,捕捞难度很大;10-11月份是捕捞季,捕捞周期非常短,一般来说只有3周左右的时间。
在秋冬季节,海上气温是非常低的,而且有的时候海风时速会达到130公里,经常出现十多米高的巨浪。渔民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捕捞,但捕捞量却比较少。
其次,运输成本高。海鲜讲究一个鲜活,为了保证帝王蟹能活着运输到目的地,需要提供非常好的运输条件,这就抬高了运输成本。所以,当帝王蟹被进口到中国的时候,运输成本加上关税,使得它们的身价一直那么高。
也有一种说法是,帝王蟹的高价是人为控制的。挪威和俄罗斯,都在严格限制帝王蟹的捕捞量,想要捕捞帝王蟹就需要一个特殊的捕捞证,据称在挪威拥有此证书的渔民或企业仅200多个。
即便有了捕捞证,出海捕捞帝王蟹的渔船,每年的捕捞还有限额,超过了额度还得罚款。多方面因素,造就了帝王蟹即便泛滥成灾,价格也居高不下的场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