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上个阶段常被提及的「降本增效」,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虚拟拍摄如何突破物理限制、在美术画面上优化成片效果,以及创作者的拍摄体验如何得到升级。
作者 | 郑林御(北京)
监制 | 张一童(上海)
「Golden Hour」,通常指日出或日落前大概一小时的黄金时间段。此时太阳位置低,光线柔和、温暖,且带有金色调,能削弱阴影和硬光。常用来呈现浪漫、诗意,或富有戏剧性的视觉效果。作为一天中自然光最美的时间段,「Golden Hour」是所有导演和摄影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时刻,也就是主创常说的「追天光」。
但在爱奇艺的虚拟摄影棚中,这种自然环境下限时拥有的光线,却能由剧组打光师和虚拟制作团队复刻出来,让主创实现想拍就拍。
应用了虚拟拍摄的剧集《魅影神捕》,在爱奇艺2500平米的虚拟棚中构建出鬼门、天枢阁、金龙殿等多个极具奇幻色彩的场景,无论是晨昏光线变化,还是丰富的光影细节,都能通过巨大的LED屏幕配合现场打光呈现出来,从监视器看到的画面甚至无法分辨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
《魅影神捕》天枢阁-素材直出画面
视觉效果上的冲击是一方面,创作体验的提升让主创感慨颇多。《魅影神捕》导演郑伟文告诉我们,「绿幕拍摄不知道后期做出来会是什么样,虚拟拍摄马上可以看到想要的东西,它可以刺激我们对画面上的要求,这个东西对导演来说是很兴奋的。」
2020年以来,爱奇艺已经陆续在多部剧集中用上虚拟拍摄。《大梦归离》《狐妖小红娘》系列的尝试让一些中式志怪、奇幻元素从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
这次在横店的爱奇艺虚拟摄影棚探班过程中,相比上个阶段常被提及的「降本增效」,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虚拟拍摄如何突破物理限制、在美术画面上优化成片效果,以及创作者的拍摄体验如何得到升级。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平台更希望虚拟拍摄这一新技术回归工具本质,解放创作想象力、推动行业艺术水平提升才是最终目标。
1突破光影的自然限制
《云襄传之将进酒》中,主创为男主出场构思了一个极具中式意境的场景:被晨雾笼罩的半水岸边,清晨的阳光斜射而来,打在水面和飞过的白鹭身上。男主在水岸边钓鱼,旁边是延伸的一片树林。
如果想在实景拍摄中捕捉稍纵即逝的晨雾,必然会给主创带来极大的拍摄压力,后期还需要再制作出白鹭等动物形象,成品效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但在爱奇艺的虚拟拍摄棚中,巨大的电子屏右侧中部做了开孔,主光灯从此处打下来模拟清晨时分太阳,现场的打光包括屏幕内的晨雾都可以由导演随时调整,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并且能反复多次拍摄,真正突破实景下的物理限制。
光线一直是影视拍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爱奇艺的虚拟拍摄棚中,打光师与背景画面的配合,不仅能留住「Golden Hour」,还能随时切换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光线状态。
《魅影神捕》的设定中,摇光阁是一处贯穿剧集的男主重要场景,在清晨、日间、夜间三种不同的时间里,场景会呈现不同的气氛。在虚拟景中可以立刻切换,无需等待自然时间的流动。类似的还有像晚霞等奇幻瑰丽的气象和场景,都能在虚拟棚中呈现,让创作者能不受自然光线的影响稳定进行创作,复杂戏份的拍摄也能在虚拟棚中更高效高质地完成。
![]()
《魅影神捕》摇光阁-素材直出画面
导演郑伟文非常享受这种能现场掌控光影的感觉,他介绍道,「绿幕拍摄只能现场打一个光,电脑后期制作时再配合现场打光,但在虚拟拍摄现场的灯光和背景画面马上可以结合在一起,光效上非常好。」
凭借突破自然光线限制这一突出优势,爱奇艺的虚拟拍摄已经吸引来众多业内咨询。爱奇艺副总裁及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透露,除了一些知名导演、摄影师及美术指导的合作咨询外,还有大量年轻主创与各类投资项目的创作者来探讨合作。
随着虚拟制作技术的推广,它已不再局限于头部制作才能享受的专利,而是逐渐向中腰部的项目延展,这也是平台的愿景,让更多创作者能享受新技术的普惠,进而助力整个行业的内容创作向好。
2让主创体验「当上帝」
减少拍摄中的不确定性,是虚拟拍摄为影视创作带来的一个显著优化。在虚拟棚中进行实际拍摄之前,镜头预演和技术预演相当于为导演提供了「演练拍摄」的机会,提前试错。
其中镜头预演会以动画的呈现形式让主创看到最终画面里的呈现状态,技术预演则以第三方视角展现背景变化、相机运镜和演员动线,也就是更直观地模拟出现场调度状况。
考虑到拍摄中正反打镜头产生的制作成本,爱奇艺的虚拟拍摄棚特别装置了一个置景大转台,需要拍摄反打镜头的时候只要180度旋转置景,摄像机的位置、演员动线和布景不需要再改变即可继续拍摄,这样能极大提升效率。
![]()
包括一些复杂的镜头在爱奇艺的虚拟摄影棚中也可以实现。例如《与晋长安》中有个场景是男女主坐在悬崖边,从俯视镜头看去在浪漫中还带着危险,这意味着虚拟拍摄不仅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场景,垂直方向同样可以。像是角色站在高楼顶或悬崖上的俯瞰镜头完全可以在这里实现。
技术提升是为了反哺创作,爱奇艺的虚拟制作团队与影视创作者紧密合作,双方以共创的关系共同推进内容创作。
爱奇艺虚拟棚中特别设计的太空灯灯阵,灯光的强度、色温都是与场景紧密捆绑的。虚拟制作团队将场景交付给摄影师和导演的时候,是连带屏幕内的数字资产和LED的灯光设定一同交付的。剧组的灯光师在接管棚内打光的基础上有着自己自由控制的空间。
在朱梁看来,不需要让创作者关心太多算法和技术的细节,「我们的目标是让导演有一种当上帝的感觉」。
按常规影视拍摄的固定流程来看,必然要经历剧本确认-导演定方向-美术出图-主创确认,最后再进行预算排演,现场陈设、灯光布置,这些前期的环节在虚拟拍摄中却能化繁为简,美术出图和导演提方案可以同时进行,灯光布置也不必再等到拍摄现场才进行。也就是说传统的线性工作流程变成了多线程,极大地压缩了前期筹备耗费的时间。
正如《魅影神捕》制片人原昕介绍,「虚拟拍摄极大节省了沟通成本,现在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一次会议中基本就能全部明确。」
虚拟拍摄技术的加持下,不仅导演和摄像师能获得「所见即所得」的掌控感,演员的表演体验也大不相同。郑伟文导演告诉我们,演员来到虚拟摄影棚都非常开心,在绿幕环境下他们的想象空间没那么足,也不知道后期会如何呈现,而虚拟拍摄会将背景直接呈现给演员,细节到河边的凉风和月光,都能在现场感受到,也就极大地提升了演员表演的准确性。

《与晋长安》素材直出画面
3.解放想象,技术驱动艺术
虚拟拍摄与AI技术的融合应用下,能辅助创作者呈现出以往人力难以复刻的梦幻场景,在玄幻、仙侠、中式志怪等题材上,能让导演尽情释放创作想象力。
比如在喜剧短剧《大王别慌张2》的剧本中有一段戏只有一句话概括,叫做「走过千山万水」,在导演的想象中,角色在短时间内跨过丰富的时空变换,极其风格化。虚拟制作团队通过文生图、图生视频的尝试,通过对AI的训练达到想要的背景效果。实际拍摄中,通过虚拟背景与演员的配合,很好地打造出了电影《芭比》中戏剧舞台式的效果。
类似这样的镜头,在传统绿幕拍摄中演员和导演都要面临脑补背景的难题,实景拍摄时的打光如何与后期制作的背景自然融合也是一大技术难关。但在虚拟拍摄的电子屏前,色温、亮度等现场打光状况直接匹配背后AI生成的画面,演员身临其境,导演也能随时调整效果。
对剧组搭建的实景道具的扫描复用,让虚拟拍摄能制造出各种虚实结合的场景。《大王别慌张2》的设定中,有一个突破想象的天庭开会的场景,镜头中看到的一些柱子、屏风,包括鸟兽造型的灯都是虚拟资产,而一些实景搭建的柱子,经过扫描后也可以成为1:1的数字孪生资产,与真实置景产生虚实结合的效果。
这次探班,从创作者聚焦于创作效果、拍摄体验的输出来看,现阶段的虚拟拍摄技术更新指向的更多是艺术价值的提升。影视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产品输出的是情感、审美、故事等,这些东西拥有打动观众的独特价值,就像朱梁说,「做任何产品都不应该考虑成本是多少,而应该考虑用户是不是觉得它有价值。」
![]()
《魅影神捕》河滩(夜)-素材直出画面
朱梁透露,爱奇艺探索虚拟制作的这些年,与美国、日本的同行曾进行过交流,对方看到平台已执行项目时的反应是非常惊讶的。
像是一些秀肌肉式的大胆俯拍镜头,在实拍当中可以完全不对实景和虚拟场景交接处进行遮挡而拍摄输出,在外国同行看来这要耗费非常高的技术成本,但平台坚持的是不为创作走捷径。「如果技术上达不到,创作者就会不得不在艺术上让步,这就逼着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难题。」
通常来讲,一部影视作品从立项到面世要跨越几年的周期,这期间观众审美和市场偏好都在极速迭代,拍摄时的画面场景等到播出时很有可能观众已经不再买单。而虚拟制作缩短了制作周期,能更快速赶上市场的更新,甚至在观众之前做艺术审美引领。现阶段虚拟拍摄的价值就像朱梁所说,「核心还是要更懂观众,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用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做出来,观众才会买单。」
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也需要更多从业者先来了解。11月2日,爱奇艺将在横店举办首次虚拟摄影棚开放日,通过这个窗口,影视主创和媒体能更直观地了解到这项新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实用和进阶之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