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房地产史上,有这么一家极为闪亮的明星企业,即使在行业黄金时代落幕的今天,他依然矗立在全国前三,多年持续保持盈利。
这就是中国建筑旗下的优质企业——中国海外发展(以下统称中海地产)。
![]()
虽然在销售上,中海地产暂居全国TOP2(2024年仅差第一名保利发展124亿元),不过从今年1-9月新增货值、新增土地价值、新增土地面积均排第一的势头来看,中海地产对销售额TOP1信念感极强。
随即而生一个新问题,这个全国销售排名第一的成就,是在颜建国任内诞生,还是在接班人身上出现,很快就会有结果。
回望这五年,曾经那些明星房企都经历了重估、收缩乃至阵痛。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在存活并持续发展的房企身上看到更多的是务实、高效和专业。
在这场行业退潮中,千亿姐认为更像是一场重生之旅,正如中海地产这样的企业,它的财务表格仍是板正的、现金流仍是正向的,债务率依然近乎保守。
而被视作“央企样板”的房企,中海地产已经来到了另一道时间分界线上,我们发现目前已59岁的掌舵人颜建国或将不久后开启幸福的退休生活。要知道,在颜总带领下,中海成功穿越周期、稳居第一梯队,2024年成为TOP5央国企中唯一销售额实现增长的地产公司。
每一个高能领导者的故事,终究会落幕,不过对颜建国而言,带着现有的成就到退休之时完全称得上是“功成身退”。
此时,人们的好奇心逐渐转向下一个问题:
谁会是中海地产下任领导者?下一任能不能继续带领中海地产稳住地位?
PART 01 颜建国的时代:九年超2.6万亿,中海地产献给中国建筑的大礼包
在中海地产的历史上,颜建国的任期是一段“稳中求进”的高光时刻。
2016年12月任命之初,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调控加码的前夜。彼时的中海,销售额虽说还可以,但增长乏力,远远排不上龙头老大。颜建国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策略”:新战略讲求“又好又快发展”,在保证规模扩大、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高效发展。
事实证明,这套打法极其有效。
从2017年到2023年,中海地产销售从2320.7亿元提升至3098.1亿元,和保利发展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并成为少数几个能稳定盈利的房企之一。
![]()
在颜建国的治理下,中海地产像一台运转精密的机器,尽管相比2020、2021年,TOP级的央企地产公司(中海地产、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华润置地、中国金茂)近年来全口径销售额均有所减少,但到2024年,中海地产却是上述五家中唯一实现全口径销售额同比增长的企业。随着严格坚持财务稳健下的高质量发展,中海地产财务也保持绝对的安全边界。
千亿姐甚至认为,没有颜建国,就没有如今TOP级的中海地产。
时间来到2025年,在各地市场情况不一致的环境下,中海地产仍然交出了一份极具说服力的财报。
公司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海地产系列公司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1,201.5 亿元,位居行业第二。尽管销售额未有跨越式增长,但在行业整体承压期能维系千亿级规模,本身就是一道防线。
![]()
从安全边界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海展现出强劲的财务稳健性,在“三条红线”监管指标下,中海被评级机构及市场视作“绿档”房企。
当民企同行普遍为负债发愁时,中海地产仍然保留极强的防御属性。它没有因市场波动而滑入高杠杆、高负债状态,而是守住安全基线。
更令人注目的是,中海地产在上半年依然保持拿地节奏,未被市场调整所牵制。公告披露,2025年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总地价人民币403.7亿元。
![]()
可以说,这一份中报数据,在行业分化加剧、融资紧张、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之下,为中海在市场中继续赢得了“稳健答卷”的信誉。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缔造中海黄金时代的掌舵人,目前还身兼中建股份助理总裁身份。遗憾的是,千亿姐在中国建筑官网的管理层名单中并未找到颜建国的名字,对于9年贡献超2.6万亿销售额的子公司一把手,或许目前母公司的职级会成为不少“颜粉”的遗憾。
![]()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官网公开页
不过,如果下一代接班人能也像颜建国一样的出成绩,不知中国建筑官网名单会不会给他留有一席之地?
千亿姐还是挺期待班子名单里能有中国海外发展一把手的出现。
PART 02 传承的节点:59岁的颜建国与“中海接班人”
时间来到2025年,颜建国已年近60。
对中海地产这样体量的央企而言,管理层更替不会是“突然事件”。
从2020年起,颜建国淡出日常行政运营,把行政总裁一职交给了张智超——这位1979年出生、东南大学毕业、从中海基层成长起来、与颜建国一样也担任过苏州总经理的职业经理人。
从此举就能看出颜建国善用、敢用、愿用年轻人。
况且,这一举动打破了中海地产多年来的主席兼任行政总裁的传统,也曾被业界猜测此轮人事调动是否预示着新变革的开始。
颜建国似乎也在有意腾出空间——一步步调整重心,转向集团事务层面,更多专注于母公司。
如果说颜建国是“守正”的领导者,那么张智超,更像是“进取”的实干派。
近年以来,中海地产在多个区域的打法出现微妙变化。过去强调“狠拿地、低杠杆”的中海,如今开始尝试“精细化盈利”与“结构性创新”,加强城市更新、文化保育区、新型商业等新业态布局。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核心归母净利润87.8亿元,核心归母净利润率达到10.6%。这不是“守住盘”的结果,而是一次主动升级。
更关键的是,在融资和成本管控上,年轻管理层的策略更灵活。公司在销售端、财务成本端已形成业内标杆——行政销售费用率仅3.8%,平均融资成本2.9%;同时打造供应链整体集采体系与大供应链平台,成本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这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开始。对于未来,“颜粉”可以充分期待和信任只有46岁的张智超,并成为“超粉”。
中海未来的走向并不是延续,而是在延续中创新。
无论下一位一把手是谁,相信颜建国留下的底子、与下一任董事长的管理,或许会为公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新中海时代”。
PART 03 接班,从来不是守成
中海地产真正的底气,并不仅来自财务稳健,而是它在行业拐点中重新定义增长的能力。
房地产市场过去二十年的增长逻辑是“地价驱动”与“杠杆驱动”;如今,这两条曲线都被切断。新一代接班人,必须找到第三条增长曲线——这或许是颜建国留给他的最大考题。
而这个答案,正在成形。
其一,中海地产正在从“住宅开发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物业运营收入达人民币35.4亿元。这部分资产为公司提供了长期、可持续现金流,也在逐步对冲住宅销售波动。
其二,财务稳健给了中海地产逆周期扩张的空间。过去一年,当多数房企忙于“活下去”,中海却聚焦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投资开发。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它,地方政府乐意与它合作,购房者愿意买它的房子——这就是稳健带来的信任红利。
![]()
当一个企业能在逆势时仍主动布局,它就已经为下一轮复苏埋下伏笔。中海地产,正在这样做。
张智超透露,中海地产将持续深化“今天、明天、后天”三大产业结构:在销售型业务上,牢牢占据市场领先位置,未来将充分把握改善性需求,聚焦核心城市,在住宅市场的规模与质效上保持行业领先,成为行业佼佼者。
同时,持续做强做优持有型业务,涵盖商办、购物中心、长租公寓、酒店、康养等业态。
如今中海地产的关键词,不再是“安全感”,而是“开拓力”。
颜建国打造了坚实的地基,而继任者,正在为这栋大楼加盖新层。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场转型并非在顺风期进行,而是在最艰难的行业周期中启动。能在行业底部完成结构性调整,才是真正的实力派。
房地产的游戏规则已彻底改变。过去比规模、比拿地,如今比现金流、比产品力、比内功。
颜建国带领中海地产跨越了高杠杆的时代,让它成为“活得好的央企房企”;而新一代接班人,正在一个更复杂、更精算的周期里,用更扎实的方式让中海继续成长。
从财务表现来看,或许已经做到了“接得住”;从战略视角看,还要做到“超得出”。尽管当前的平均融资成本很低,但随着"三条红线"政策常态化,单纯依赖财务安全边际的竞争壁垒正在弱化。
新一代接班人亟需证明:中海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守擂,更是破局。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行业整体仍在寻找方向时,中海地产或于不久后逐渐拉开接班大幕,成为房地产新时代里值得持续关注的故事。
——稳健的中海地产,还是会有更新的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