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三个人不该杀。
吕布这人,谁都知道,打仗那个猛劲儿,是真放在那儿的,看谁都不顺眼,他爹丁原,后来的义父董卓,全都让他给掀了,后来跑去刘备那儿借个地盘,又在袁术那儿混过一阵子,来来回回的,最后到了曹操跟前,还琢磨着干点大事,曹操其实也不是没得选,他能用吕布吗,不是吕布没那两下子,是真管不住他,怎么放都不老实,当个先锋能冲,守个城三英都拿他没办法,你要让他老老实实当个部下,太难了,徐州那会儿,看着挺安生,实际上骑在刘备脖子上,人家一出门打仗他就把城给偷了,吕布身边那几个人,张辽算懂点事,吕布也管不了,陈宫心眼够多,可出的主意都太野,高顺又忠心又能打,结果让吕布自己给废了。
说到底,曹操真把他收了,能用规矩把他框住吗,你得想明白,吕布那个性子,谁都按不住,有点本事就找不着北,带着五百骑兵就敢去冲人家的粮仓,一句“吾儿奉先”就能让他上天,你拿什么东西拴着他,不杀他,天天耗着自己的精神,曹操要的是听话、忠诚、能控制的队伍,不是在身边养一头没拴绳的猛兽,杀了吕布,队伍里的人心里有数,宁可不要这头狼,团队稳当才是真格的。
关羽那事儿,荆州打来打去,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名气大得很,孙权嘴上说着要结盟,背后早就准备好了偷袭,最后关羽让人家埋伏了,退都退不回去,兵败被杀,吕蒙要是抓住了不杀,把他押到建康去,真能帮东吴把天翻过来吗,关羽那脾气,到了建康,就两条路,要么自己抹脖子,要么让人家一刀砍了,你想拿他当人质,孙权自己能睡得着觉吗,人关在那儿不配合,天天骂吴狗,把整个风气都带坏了,建康自己内部就得先乱起来,吴国里头也不见得都服气,人质这事儿,刘备能忍,关羽可是他拜把子兄弟,刘备真要下决心打东吴,也不是不能忍那点伤心,孙权留着他,杀又不能随便杀,反而更不好办,这事儿最后一刀下去,利索。
再说刘封,这案子最让人难受,刘备当年收的养子,没亲儿子的时候是真当继承人看的,连诸葛亮都说这小子能打,可惜脑子在政治上转不过弯,孟达找他救命那会儿,他怕惹事不去救,等关羽完蛋了,诸葛亮一看,这人能打是能打,可人缘不行,关键时候指望不上,刘备自己有了亲儿子刘禅,对刘封就没那么亲了,现在的人说他“能制衡诸葛亮”,其实放到那时候,刘备早就看透了,诸葛亮是能带队伍的,搞内部管理也稳当,刘封真要有别的想法,变成第二个吕布也不是不可能,刘备不是那种能容忍“外姓干儿子”跟“亲生嫡子”对着干的人,家有家法,这不光是用人,也是立规矩,刘封一旦管不住,朝堂里就是个大隐患,诸葛亮也不可能放心让他带兵,杀刘封,有情绪,但不是一时冲动,是看清了后面的局势,自己一死,刘封就是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的玩意儿,谁心里都不踏实。
三国这个局,说到底就是拼人,谁说了算,谁信得过,谁能被管住,这才决定生死,不是看谁打仗厉害,谁功劳大,谁能打就能留下来,历史上说的“猛将易得,良臣难求”,其实更难的是能管得住的猛将,还有靠得住的接班人,曹操杀吕布是为了队伍的规矩,孙权杀关羽是为了抢占先机,刘备杀刘封看重的是稳定,三个人都是看明白了局势才下的手,不是因为恨,也不是脑子一热,这些人该不该杀,不是咱们现在拿着一堆数据就能说清楚的,人在那个位置上,心里的算盘打得更响,局势逼着你必须走那一步,说“杀错了”或者“杀对了”,那都是后话,在三国那个地方,想活下去,总得踩着别人的血才能走出一条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