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笔杆子”舒同

0
分享至

王剑

1941年,陕甘宁边区为了搞好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拟聘请一批颇具声望的社会人士担任政府参议员。

萧之葆说什么也不答应。他是前清翰林,品行清正。因对晚清官场腐败深恶痛绝而隐退乡里,潜心修撰地方志。他之所以多次拒绝边区政府的盛情邀请,是因为心中的文化偏见,他认为刚刚兴起的共产党队伍都是“土包子”,“没文化”。

毛泽东听说此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他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让舒同给他写封信!”

让舒同写这封信,是有原因的。舒同自幼苦练书法,遍临颜柳欧赵诸家法帖,书风苍劲,自成一体。1926年,舒同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红四军政治部担任政治宣传工作。毛主席巡察苏区时,偶然看到舒同用石灰在墙壁上书写的革命标语,大为赞赏。后来在《红星报》上又读到舒同撰写的《遵义追击》《芦花运粮》《向北进攻——胜利的开始》等文章,更是连连叫好,称赞舒同是“马背书法家”“党内宝贵的一支笔”。何香凝也说:“国共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

舒同接到任务后,深知这封信的分量。稍加思索,便将满腔的家国情怀与对文化人的敬重融入笔端。他分析了国家危亡的时局,也表达了共产党人求贤若渴的诚意,言辞恳切,文采斐然。

萧之葆接信展读,口中连连赞叹:“字美文雅,没想到共产党里也有这样的人才啊!”于是欣然应允,出任边区参议员。一场看似无解的政治僵局,就这样被一封信轻松化解。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舒同被推举为首任主席。其独创的“舒体”,更是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来源:中国政协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7248文章数 2007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