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地气温创今年下半年新低,怕冷的人恨不得把家里的所有衣服都套身上。不光要穿羽绒服,里面还要穿毛衣、秋衣、打底衣层层套。
但……这么穿舒服程度直接跌破一星,不仅束缚得难受,而且没暖和到哪里去。
不是说冷了就加衣服吗,那为什么羽绒服多穿点反而不如少穿来得暖和?
![]()
保暖的关键,是适度蓬松
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产生热量,由于人体和外部环境的温差,我们也在时刻发生着散热。如果散热太快,产热速度跟不上,我们就会感到很冷,而如果几乎不散热或者散热速度慢,我们产生的热量都能积蓄在身体周围,自然就能暖暖的。
因此保暖的本质,就是减少人体本身热量向环境的散失。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传导热量速度比较慢的东西。那怎么看物质传递热量的速度呢?
我们可以看热导率( 又叫导热系数 )这个指标。热导率是单位面积、长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下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简单来说,一种物质的热导率越低,它传递热量的速度就越慢,而保温效果就越好。反过来,热导率高,传递热量速度快,保温效果就不好。
材料类型
导热系数/(W·(m·K)-1)
80.2
锦纶
0.244~0.337
聚酯纤维(涤纶)
粘胶纤维(简称“粘纤”)
0.055~0.071
羊毛
聚丙烯腈纤维(德绒、腈纶)
羽绒
静止空气
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
我们目前常用在保暖衣服中的羽绒、羊毛、棉等天然纤维,以及腈纶、粘纤、涤纶等,都是热导率相对比较低的材料。但如果要说目前世界上热导率最低的物质,还得是静止的空气。
因此,对于一件既定的衣服而言,除了它本身的热导率要够低,它还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适当厚度且稳定的空气层,强强联合保温效果更佳。
现在流行的保暖材料,基本上都是制造稳定空气层的好手。
比如羽绒,绒朵呈现稳定的、立体的朵状结构,比表面积很大,能黏附非常多的空气;绒朵上的绒丝呈现中空结构,能存储空气。一朵一朵的绒朵结合起来,就成了一整个能大量存空气的立体结构。也难怪目前在保暖这块,日常材料中还没谁能比得上羽绒。
![]()
放进衣柜压了一年的羽绒服没有上一年穿着暖和或水洗后不暖和了,就是因为绒朵的立体结构被破坏无法储存空气了。用洗衣机的空气洗功能或让洗衣店处理一下,就能恢复保暖性能了。
人造纤维也在通过优化纤维结构来储存更多空气。比如棉服填充中常用的聚酯纤维(涤纶),就可以通过把纤维制成中空结构再制成絮片等方式来制造存空气的立体结构,从而提高衣物的保暖性。近年很火的德绒,有特殊的双T型纤维结构能存下更多空气,因此德绒的保温性能也就比普通腈纶好。
总之,无论是哪种保温材料,保温的关键都在于制造适当厚度并且足够稳定的空气层。
舒服又温暖,真不难
![]()
![]()
![]()
![]()
![]()
![]()
来源 |科普中国
徐州广电编辑 | 王峤
一审 | 蒋莉
二审 | 朱宸昕
三审 | 张清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