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报设计 王思祺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10月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如约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天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这个“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节气,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以针代笔,以线着色,把星空宇宙“绣”出来的著名苏绣艺术家陈英华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用苏绣诠释霜降节气的创作理念、技法创新与文化思考。
时间刺绣
霜降三候恰似刺绣过程
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之美,蜂蝶不见踪迹,蛰虫无声,都为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天作准备。
从事苏绣工作40多年的陈英华,也用苏绣定格自然之美——经过无数次穿针引线,将上万种颜色和针线互相交织,将星河之美定格在织物之上。
![]()
陈英华苏绣作品《马头状星云》
![]()
陈英华苏绣作品《猎户座星云》
《蟹状星云》《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大星云》《马头星云》《日斑》《星空》……有人说陈英华是“织女下凡”,有人赞她“为世界带来奇迹”。在她看来,自己的刺绣“星空系列”与霜降节气存在“精妙的精神共鸣”。“它们都在‘一针一线’与‘一叶一秋’中,完成了对宇宙尺度的诗意丈量。”
![]()
陈英华
陈英华解释道:“在刺绣创作中,我用0.1毫米的丝线在方寸之间重构星云,这种‘以微知著’的创作理念,恰似霜降时人们通过观察草木摇落,感知天地肃杀。当我在绣绷前用24色丝线渐变表现猎户座星云时,与农人通过霜花预判来年收成,本质上都是对自然密码的精密解读。”在她眼中,霜降特有的“降维美学”令人着迷:“从浩瀚银河到窗棂霜花,从宇宙洪荒到屋檐冰凌。这与我用苏绣表现星空的创作逻辑完全一致——将光年尺度的壮丽,转化为指尖可触的温度。就像霜降这天,我们既能仰望北斗七星,又能俯拾一片带着霜纹的银杏叶。”
江南的霜降景致,也深深融入到了陈英华的生活与创作。“残荷听雨、晚菊抱香、红柿压枝的意象,早已成为我记忆中的水墨底色——最深的秋意不在萧瑟,而在残荷茎秆里蓄着的来年生机,在柿蒂处凝结的时光蜜糖。”陈英华说,苏绣创作从起针到收针的完整过程,更恰似霜降作为秋季终点的象征意义:“起针如春生:丝线劈分、针脚布局,需精准规划;润色似夏长:通过数十种丝线叠加呈现自然过渡,类似节气中万物繁茂的积累过程;收针同秋收:如同霜降时节的沉淀,赋予作品厚重气韵。”
![]()
陈英华苏绣作品《星河万里》
采访中,陈英华还提出了“时间刺绣”概念:“霜降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恰似刺绣的起稿-铺底-收针过程。当我在绣制M42星云时,那些需要分12次晕染的星云层次,与霜降期间每天变化的物候特征,都体现着自然时序的精密算法。”她表示,这种连接正是东方美学特有的“宇宙观照”:“在绣绷上,每一针都是对星辰的临摹;在节气里,每一刻都是对天地的应答。这种‘精微处的宏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用苏绣表现节气
连接传统与当代生活
![]()
陈英华
要让宇宙星空、自然节气等意境在苏绣中落地,既需要扎实的传统功底,也离不开技法与材料的创新。陈英华强调:“苏绣的创新确实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从‘手艺’到‘艺术’的过程中,在材料、针法上有很多转换。”25年前(2000年),陈英华用了6个月时间,绣成了第一幅星空作品《蟹状星云》,“开始绣得不太好,反复地拆。”为了绣出星云绚烂、缥缈和朦胧的意境,她不断创新针法,绣了拆、拆了绣。“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同时,吸收油画与摄影中的光影处理,才能把刺绣作品中的立体感和星空的光影完美体现。”她还专门学习专业的天文知识,了解了各类星系的运行轨迹。
![]()
陈英华苏绣作品《蟹状星云》
被问及若创作“霜降”节气的苏绣作品会如何做时,陈英华思量片刻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霜降时节的特殊质感确实需要细腻的针法来表现。我会从两个方向进行探索:一是在‘星空针法’基础上创新。用更细密的短针法表现晨霜的颗粒感,通过疏密变化模拟霜花凝结的层次。采用金属丝线穿插技法,在传统丝线中加入极细的银线,表现霜晶的冷冽反光。借鉴星云渐变技法,改用灰白系丝线的晕染过渡,表现霜雾的朦胧感;二是从传统针法中汲取灵感。苏绣‘乱针’技法可以表现寒风的流动感,细乱针中的‘交叉针’能增强萧瑟的肌理感,传统‘打籽绣’适合表现霜粒的立体质感。”
![]()
陈英华苏绣作品《蓝色星球》
创作时,她倾向于将两者结合:“以星空针法的渐变晕染为基底,叠加传统针法的肌理表现,比如用打籽绣点缀霜粒,以乱针勾勒风痕。这样既能保持个人风格,又能准确传达霜降时节特有的清冷质感。”在色彩方面,陈英华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丝线色彩层次实现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并置,主要在于控制色彩饱和度和过渡比例。采用银灰、雾蓝、月白等冷色调丝线,通过渐变绣法表现霜的透明感,如用银灰打底叠加半透明白色丝线模拟霜雾覆盖效果;选用朱红、橙黄、赭石等暖色丝线,以粗线打底,细线润色,绣出果实饱满感,局部点缀亮色丝线增强光泽。”
![]()
陈英华苏绣作品《极光》
无论选择何种表达方式,她都遵循着苏绣创作的核心逻辑:“我们先要看懂图案或画稿表达意境,然后选择需要的彩线,选择合适的刺绣针法开始绣制。”陈英华认为,以苏绣表现二十四节气意义深远:“这为年轻人理解非遗与传统生活提供了具象化、艺术化的桥梁,连接传统与当代生活。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年轻人能感知节气背后的农耕智慧与自然哲学。”
图据受访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