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是俄罗斯!全世界最大的斯坦国家,开始向中国出口猪肉了

0
分享至

前言

10月份的一则消息让全世界大为震惊,全球最大的斯坦国家向中国出口猪肉,哈萨克斯坦的猪肉已经到了中国人的餐桌。

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哈萨克斯坦这一行为让很多人懵了。

为何哈萨克斯坦敢这样做?是什么让一个穆斯林国家打破常规?



作者-常

5000吨肉"闯入"中国,超市一幕让人惊呆

10月15日,注定被记入中哈贸易史册。

中国海关总署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在边境签下协议,这个被不少人习惯性归纳为"草原游牧"的中亚大国,正式打开了对中国的猪肉出口闸门。

中欧班列牵引着首批5000吨冷鲜猪肉进场,不少人这才意识到:在哈萨克斯坦,猪不只是传说,也能成为国际贸易主角。



提到"斯坦"国家,很多人脑子里还是清真寺和禁吃猪肉的宗教标签,其实情况远比想象的丰富。

哈萨克斯坦过去就是苏联养猪业的大户,一度存栏高达320万头,主要靠北部草原的农业基础——那片土地至今贡献着全国三分之一的猪肉。

虽然苏联解体后养猪业一度萎缩,但官方补贴和产业调整,又把哈萨克斯坦送回了中亚最大猪肉生产国的位置。

这个国家每年自己消化十几万吨猪肉,还能拿出几十万吨走出国门。



饮食多样也离不开人口结构。

哈萨克斯坦是著名的多民族社会,俄罗斯族占将近20%,他们的猪肉传统与哈萨克族的牛羊习惯并存。

现实生活里,从超市柜台到街边餐厅,你可以看到猪肉、牛肉、羊肉同台竞争,民众各取所需,没有复杂的宗教争议或者饮食禁忌。

同桌吃饭,谁点猪肉谁管自己,包容早已成了日常风景。



这个国家虽以穆斯林为主,实际生活里宗教和世俗界限分明,既尊重信仰,也不干预个人选择。

有网友说得直接:"把传统宗教和生活习惯混在一起看,天天揣摩别人怎么吃、怎么活,还是自己活得累。"

他们的猪肉消费,是实打实被民族融合堆起来的——俄罗斯族人口占到整个哈国的五分之一,这比例谁看了都得说惊人,历史上本来就大杂烩,牧民和农人混着过。



哈萨克斯坦上世纪生猪存栏最高时320万头,名副其实的养猪大户在苏联时代,工业化推广养猪,草原大面积种植粮食,顺手就把养猪也发展了。

哈萨克杂交猪,这个品种名听起来都透着本地化气质,苏联科学家为了让猪更耐寒,直接就搞出来专供草原的猪。

苏联解体后养猪业滑坡,人口结构变动,养猪户变少了,可是补贴一出,每公斤猪肉补贴约1.6元人民币,养猪户又活了过来,生猪存栏没回到巅峰但也有100万头,远超周边国家,成了现如今中亚猪肉供应的大头。



有人问,这是不是把宗教信仰耍了,嘴上不吃猪肉,桌子底下自己养?

可现实是,哈萨克斯坦宪法本身就政教分离——清真寺能变成遛娃场所,天天开着酒吧、超市猪肉柜台根本没人管。

宗教信仰里该严的就严,自家桌上怎么吃,吃啥,多元到没谁干涉谁。



苏联解体留下的"猪肉遗产"

要理解今天哈萨克斯坦的猪肉现象,必须回到70年前。

1932年,苏联在中亚草原上推行强制农业集体化,一场人道主义灾难随之而来。

中亚地区绝大部分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因此自古以来就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1926年当局进行统计的时候,有25%的人从事农业,38.5%的人从事牧业,32.2%的人农牧兼从,10%的人过着游牧生活。



全国75%的土地用于放牧,游牧是当地人所选择的最适应环境的生产方式。

但当时的苏联中央却缺乏这个认识,认为从事牧业"具有与社会进步相抵触的落后的性质"。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改造在中亚草原上开始了,牧民们被迫宰杀掉自己的牛羊,在荒滩上建立的集体农庄里劳作。

让不熟悉农耕的牧民去种地,结局只能是农业和牧业都遭受到严重打击。



1932年苏联爆发了因强制农业集体化而出现的大饥荒,哈萨克共和国是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约有15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这场饥荒使哈萨克族在他们自己的共和国之中变成了少数民族,150万死亡人口中有130万人是哈萨克族,直接让哈族在哈萨克共和国所占的比例从60%降到了38%。



到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哈国境内哈族和俄族的人口比例分别为39.7%与37.8%。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俄语为该加盟共和国的通用语言,伊斯兰宗教思想也并不能登堂入室成为制约其他民族发展特色产业的阻碍。

因此在饥荒过后,养猪产业在哈萨克共和国蓬勃发展起来。



不过传统上哈萨克斯坦并不是适合养猪的地区。

除了宗教问题,干旱、日间和夜晚过大的温差和极低的冬季温度都对猪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农业专家开始着手培育出特别的猪品种。

1968年一个名为"哈萨克杂交种"的项目被批准,经过了数代的筛选和改良,适应荒漠草原气候的哈萨克杂交猪问世。

到1990年,哈萨克共和国的农场里约有320万头猪,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蓄养猪数量的最高位。



自1992年至今,哈萨克斯坦国内的俄罗斯族人口数量从620万降低到360万人,大量的俄族人口退出了这个中亚国家,返回他们的母国俄罗斯。

这一深刻的历史巨变再一次改变了这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占人口的71.3%,而俄罗斯族占14.6%。

尽管法律并未赋予伊斯兰教以特殊地位,尽管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坚持称哈萨克斯坦是世俗国家,但这个国家吃猪肉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72小时直达,邻国的"猪肉生意经"

中哈猪肉贸易的达成,更是双方需求的精准契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人均年消费量达40公斤,2025年前8个月猪肉进口量占肉类进口总量的16.7%,但传统供应国集中在西班牙、巴西等远途国家,且近年多次出现订单波动。

哈萨克斯坦的加入,凭借与中国新疆接壤的地理优势,通过中欧班列可实现"72小时直达",大幅提升食材新鲜度,其无猪瘟疫情的优质肉源也更具竞争力。



对哈萨克斯坦而言,国内人均猪肉消费量不足5公斤,市场容量有限,中国市场恰好为其40多万吨的年富余产量提供了出口通道。

中国肉类供应的饲料基础高度依赖美洲大豆,而从哈萨克斯坦直接进口猪肉,相当于间接减少了对跨太平洋供应链的依赖。

截至目前,中哈已签署23份农产品进出口议定书,1718家哈萨克斯坦企业获得对华出口资质,猪肉贸易只是两国农业合作的新起点。



它让我们看到,一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可以有发达的养猪业,一个"斯坦"国家可以充满饮食包容。

在这个被刻板印象裹挟的世界里,这样的贸易恰恰印证了:差异从不是隔阂的理由,尊重与包容才是文明共生的密码。

哈萨克斯坦满大街的猪肉柜台与酒吧,正是对这种极端认知的最直观反驳。



事实上,哈萨克斯坦的饮食包容,在世俗化伊斯兰国家中并非个例。

在很多穆斯林国家,吃猪肉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家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各吃各的就好,可以同桌各吃各的,不会有强迫禁食的事情发生,也不会有"猪"这个词连说都不能说的怪事。

土耳其的超市里猪肉制品常年供应,印尼巴厘岛的烤乳猪更是标志性美食,这些国家的实践都证明,宗教信仰与饮食多元完全可以和谐共存。



五花肉瓦解偏见,一顿饭的和解哲学

更深一层,以前中国大量进口美洲大豆喂猪,本地猪不够吃还得靠远途进口肉源,现在邻居变贸易伙伴,跨国供应链直接缩短,少了不少不确定因素。

目前中哈已经有1700多家哈萨克斯坦企业拿到对华出口资质,光农产品进出口协议就有23份,猪肉贸易只是开始……

有人还举棋不定,担心进口肉会不会抢了本地生意,也有人举双手欢迎,能吃上最新鲜的进口猪肉,图的就是实惠和选择。



你说现在是宗教妥协现代?还是多元共生的日常?

老百姓自然各有看法,同样的饭桌,谁坚持吃什么,谁避开什么,其实都不会影响别人,只要买得到、吃得好,对大部分人来说,那就是好买卖。

差异被现实包容了,冲突化成了市场经济的选择权,中哈的这场"猪肉通车",让多少人讲不清的偏见,一下子被一块五花肉瓦解。



经历过饥荒、国家独立和猪瘟疫情,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产业就在这一次次巨大的变动中兴起、衰落又再次迎来机遇。

把猪肉放进对方的菜篮子,就是把信任装进彼此的手里。

中哈用一套可执行的规则把猪肉贸易稳稳落地,既补上中国市场的缺口,也让哈萨克斯坦的产能有了稳定去处,邻里更紧密、生意更长久。



2017年以后,哈萨克斯坦高层也开始正视了国内养猪产业面临的困境。

为了避免人口进一步流失以及失业率扩大问题,政府在《2017-2021年国家农业工业综合体发展计划》中重新分配国家援助,为养猪的农户提供补贴。

补贴力度相对可观,每1千克猪肉能获得的国家补贴为98哈萨克斯坦坚戈(约1.6元人民币),在政策扶持下,猪只数量开始缓慢恢复,现在已经接近100万头。



随着中国猪肉出现巨大缺口,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相关从业者又看到了希望。

2020年,哈萨克斯坦养猪户联盟主席维克托·林(Viktor Lim)表示,希望到2025年哈国生猪存栏数量能达到120万头,每年可出口10万吨肉制品到中国和俄罗斯两国。

香肠工厂在疫情好转之后立马投入了生产加班加点搞创汇。



结语

哈萨克斯坦的猪肉贸易告诉我们,标签化思维是理解世界的最大障碍。

当不同价值观找到各自的空间,包容就不再是妥协而是智慧。

你是否也有过被刻板印象误导的经历?欢迎分享你的发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声叹息!杨兰兰案第四次开庭否认所有指控,可能不了了之

一声叹息!杨兰兰案第四次开庭否认所有指控,可能不了了之

热点菌本君
2025-11-14 14:06:36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
2025-11-13 15:50:52
不是迷信!今日寒衣节,晚上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不是迷信!今日寒衣节,晚上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阿龙美食记
2025-11-20 01:15:05
54岁姥姥的自述:给女儿带外孙4年,外孙一句话,我果断回老家

54岁姥姥的自述:给女儿带外孙4年,外孙一句话,我果断回老家

清水家庭故事
2025-11-19 14:35:39
21届最强双星!火箭内线核心进步明显 活塞状元已成持球大核

21届最强双星!火箭内线核心进步明显 活塞状元已成持球大核

惊奇侃球
2025-11-21 00:01:42
四川队获全运男子4X400米接力金牌

四川队获全运男子4X400米接力金牌

体坛周报
2025-11-20 21:13:14
最令大龄剩女崩溃的瞬间是什么?网友扎心评论:万家灯火与我无关

最令大龄剩女崩溃的瞬间是什么?网友扎心评论:万家灯火与我无关

小鬼头体育
2025-10-20 10:37:55
这次哈马斯的认怂和服输会让哪些人备感失落呢?大概有三类人!

这次哈马斯的认怂和服输会让哪些人备感失落呢?大概有三类人!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0-12 15:49:50
叫嚣要出兵台海后,高市早苗迎来外援,解放军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叫嚣要出兵台海后,高市早苗迎来外援,解放军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老黯谈娱
2025-11-20 03:15:48
如果有人问:你觉得美国好,你为什么不去美国?怎么回答比较好?

如果有人问:你觉得美国好,你为什么不去美国?怎么回答比较好?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1-15 09:03:25
你心中有过不去的坎吗?网友:能伤到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亲的人啊

你心中有过不去的坎吗?网友:能伤到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亲的人啊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11 00:05:03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空间设计
2025-11-09 12:15:02
重磅:波兰关闭最后一个俄罗斯总领事馆!发起最大规模军事部署

重磅:波兰关闭最后一个俄罗斯总领事馆!发起最大规模军事部署

项鹏飞
2025-11-20 20:52:01
斯诺克赛程:决出4强,3场世界冠军较量,赵心童首秀,75双雄出战

斯诺克赛程:决出4强,3场世界冠军较量,赵心童首秀,75双雄出战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20 08:10:15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美国越是加码施压,中国反而越坚定发展更快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美国越是加码施压,中国反而越坚定发展更快

爆角追踪
2025-11-20 18:56:13
江湖梦9:突然袭击

江湖梦9:突然袭击

金昔说故事
2025-11-20 16:38:58
苹果官网国补页面更新,iPhone 17 大降价!

苹果官网国补页面更新,iPhone 17 大降价!

花果科技
2025-11-19 13:32:36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是否考虑过国家队?朱婷扭头就走:没考虑过 记者疑似爆粗骂人

是否考虑过国家队?朱婷扭头就走:没考虑过 记者疑似爆粗骂人

风过乡
2025-11-20 07:01:16
中央组织部决定:刘巍履新

中央组织部决定:刘巍履新

鲁中晨报
2025-11-20 10:42:04
2025-11-21 01:43:00
古事寻踪记 incentive-icons
古事寻踪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3651文章数 10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本地
健康
教育
家居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教育要闻

2020年吉林省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时间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