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专业认知深度,环境设计专业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陈炯教授,于10月10日下午1点在燕京理工学院报告厅,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新生带来一场题为“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华北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沈宏教授、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郑建楠教授以及环境设计教研室全体教师与新生共同参与,讲座由艺术学院侯晓乐老师主持。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我们共同探讨环境设计前沿,展望行业未来的重要平台。
![]()
(现场照片)
陈炯教授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艺乡建” 创始人。兼任中国美协、雕塑家协会会员,乡村规划与产业振兴专委会副会长等职,担任多省市文旅文创及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他主持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公安部派出所建筑设计等多项重要工程,曾参与中国法院法徽修改及法庭外立面设计,所提交内参获中央及地方政府采纳批示。
![]()
(现场照片)
讲座中,陈炯教授以其深厚的教育经验,为同学们精心勾勒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成长路径。他强调,在大学生涯的起点,改变思维习惯至关重要,鼓励大家跳出固有框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为解决未来复杂的设计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陈炯教授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在团队协作中锻炼沟通与领导力。他还特别呼吁同学们踊跃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这不仅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途径,更是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激发学术兴趣的有效方式。
针对艺术与多学科的融合,陈教授着重分析了艺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他详细阐述了如何以艺术设计为抓手,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要求,从乡村风貌的塑造、文化传承的创新、特色产业的发展等多个维度,充分展现了艺术设计的巨大潜力。此外,陈炯教授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展望了深化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势,并指出了环境设计专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
(现场照片)
为了给同学们搭建从知识通向实践的桥梁,陈教授结合村博馆、民宿等实际设计项目,强调了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关注人的存在感、获得感、价值感和幸福感。陈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在村改居和城乡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实现可持续的城乡发展模式。在设计理念上,他特别强调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国式审美,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正如他所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是绕不开的一件事。”
![]()
(现场照片)
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陈炯教授深入探讨了AI与艺术设计的结合,分析了AI多模态语言模型在图像生成、概念辅助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但他同时强调,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始终是“人工”的辅助工具,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能力,依然是其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讲座的最后,陈炯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了有关AI与环境设计的关联,以及乡村振兴等前沿热点问题。同学们积极提问,教授耐心解答,师生之间思想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
讲座的尾声,陈炯教授为同学们展示了精彩的大地艺术作品——《看见风》。这件作品深刻启发了在场师生对艺术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深刻联结的思考,让大家感受到了艺术所能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
(现场照片)
本次讲座不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一次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指明未来职业生涯方向的重要导航。陈炯教授的精彩讲授,无疑为所有参与者带来了宝贵的学习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作者:来源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研室李国盼老师
摄影 : 室内2408贾子彤
编辑:牛筱滢 王潇涵 袁芝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