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陆的四块“超级粮仓”,就像四个大餐盘,养活了整个亚洲31亿人口。其中中国稳稳握住了其中两块华北-东北平原,总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支撑起10亿人的饭碗。
而另外两块,印度死守不放的恒河平原,以及被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瓜分的东南亚湄公河平原,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未竟的南下目标。
![]()
亚洲四块顶级平原堪称“天选之地”。而东北平原是世界稀有的黑土带,粮食年产量足够每个中国人分25斤,华北平原则承载了四亿人口,从北京到淮河,小麦水稻轮着种,撑起半个中国的餐桌。
而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堪比10个江苏省的大小,养活了13亿人口,堪称“人类密集生存区”。
东南亚的湄公河平原,地跨四国,土壤肥沃到“一年三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基地,泰国、越南的大米从这里走向全球。
![]()
不夸张地说,这四块平原的分布,决定了亚洲人口与经济的基本格局。中国拥有两块,印度拥有一块,东南亚板块则由多个国家共享。
中国平原面积只占国土的12%,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一半。山地高原让中国国土“褶皱不断”,有限的平原却要养活世界最多的人口。
那怎么就拿下了两块,实际中国历代王朝并非对东南亚平原毫无兴趣。
![]()
直观来说,地理障碍是首要因素,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原王朝的扩张就面临着一个现实困境:西北是荒漠与贫瘠的草原,西南是高山与茂密的热带丛林。
而横断山脉就像是一道天然城墙,从青藏高原骤然跌入南亚,多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脉纵横交错,峡谷深达2000米。古代马帮翻山需要三个月,粮食还没运到就被猴子抢光了。
更加棘手的是,热带雨林里的蚊子、毒蛇、瘴气能团灭一支军队。清朝名将傅恒就死在越南一带,乾隆六次征讨未果,最终认定此路“不归”。
![]()
中原王朝也曾尝试间接控制,但后来也并未成功。
此外,中原王朝长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防御北方,无法全力南下。加上西南地区土著部落擅长雨林游击战,使中原军队难以有效控制。
另外农业文明的扩张需要时间和人口。中国用了一千多年时间,才完成了从黄河到珠江的文明扩展。而要进一步向南推进,需要更多时间和人口基础。
![]()
加上中国文化强调“以德服人”,不主动欺凌周边弱小民族,这也限制了古代中国的扩张冲动。
如今,中国正通过泛亚铁路、澜湄合作机制全面介入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越南南部的基建、物流、能源、农业都受益于中国的“技术输入”。
所以老祖宗没拿下另外两个板块又如何?
![]()
如今的湄公河三角洲再肥沃,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市场、贸易和人才的滋养。拿地是一时的,影响力才是长治久安。
而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关键在于“精准农业+数字治理”。在东北平原,北斗无人农机夜间照常作业;在江苏,盐碱地上种出了亩产650公斤的耐盐水稻。
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不再通过领土扩张实现,而是通过经济合作与技术输出。东南亚平原的农产品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的投资和技术也助力了东南亚的农业发展。
![]()
而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创造了比单纯领土扩张更可持续的利益共享机制。
铁路网穿过曾经难以逾越的横断山脉,中国的商品、技术、投资如水流般涌入东南亚。湄公河平原上,一船船大米正驶向中国市场,而带动这些贸易的,是中国建设的桥梁、铁路和港口。
![]()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未来充满可能。在新时代的澜湄合作机制下,中国市场与东南亚资源的结合,正在创造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区域关系,这或许是一种更具智慧的发展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