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秋的南京,迎来了一股寒潮,一不小心就从夏天来到了冬天。如此情景,像极了地铁18号线。
PART 01
“体”与实际进度不符的地铁18号线
说起18号线,还是有很多网友在问:到底什么时候获批呢?
![]()
2020年4月,《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到了规划建设南京市域18号线,普遍认为这份规划就是18号线的“出生证”。
最近有传言说地铁审批标准有变化,且已批未建的线路也要重新来过。在这条消息确定之前,我们还是要说:18号线已经获批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部分网友会有一种“18号线还没获批”的错觉呢?造成如此“体感差距”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名分上已获批,现实却很“冷”。
虽然线路已经获批,但具体走向、站点设置、车型设计等关键点都没有确定。其他线路一般在获批后这些基本都定型,少数线路会有微调。但是,18号线的实际情况确实与没有获批的“温度相符”。
2,经济形势突然转冷,给18号线带来变数。
2020年前后,形势要比现在好不少。如今一股冷空气来袭,给人一种“温暖里的冬感”。关于18号线,除了前面提到的“有没有获批”这个错觉之外,也有很多人还在疑问:还有没有钱建?
这是个好问题。
PART 02
18号线=机场快线+高铁快线+跨江快线+主城快线
在知道有没有钱建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摸一摸线路的地位。
![]()
说起18号线,有人说这是机场线的翻版。其实,严格讲是双PLUS版机场线。
从速度上看,18号线是加强版机场线,从长度或者说辐射范围看,也是加强版机场线。
如果再展开,其实18号线还是跨江快线和高铁快线。既能拉近江南和江北之间的时空距离,也有利于南京两大高铁站——南京南站和南京北站之间的连通。
![]()
与此同时,对于南京人口密度最大的主城区域来说,18号线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集散利器。
总之,这条线路像是把南京的“对外门户”与“内部循环”绑在了一起,既让赶飞机、坐高铁的人少跑腿,也让日常通勤的人少耗时,可以说是南京“高效交通网”的催化剂。
PART 03
到底还有没有钱建18号线
要问一座城市的某个项目有没有钱建,跟看电视剧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不好回答。把问题剖开,变成18号线值不值、优先级如何、需要多少钱这三个子问题更好回答。
![]()
值不值?
一方面,18号线能够缓解南京南北过长的劣势;另一方面,18号线有利于南京跨江发展;还有一个方面,18号线的走向也和“南京向南”大趋势相符。
至于要不要把以上三个方面数据化,并放到天平上去和投资金额比个高低,这就比较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且不尽相同。
优先级如何?
从目前既有项目看,保障已经开工的南京北站是首要任务;然后规划中的禄口机场三期次之,倒也不是说北站和机场三期非要比个大小,只能说资金上要优先投入已经开工的项目;接着,就可以轮到18号线了。
![]()
具体金额多少?
南京北站以及上元门过江通道加一起要400亿+,禄口机场三期规划还没出来,预计只会比南京北站多,坊间预估需要500亿左右。
18号线多少钱?2020年的时候说是预计350亿,现在看估计400亿不够用,暂且把这三个项目列为同一级别吧。
把建设顺序列好了,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500亿作用的超级项目,难度不是很大。
PART 04
18号线需要在充满冬感的秋天里等待春天
南京地铁18号线当下的“冬感”,本质是城市重大基建推进中的“轻重缓急”遇到了“冷空气”。它并非停滞,在南京北站、禄口机场三期等更紧迫的项目落地之后,势必进入属于自己的合理排序阶段。
作为城市资源统筹的必然选择,就像初秋寒潮并非寒冬,只是季节切换中的短暂调整。
长远来看,18号线的内在价值太多了。激活江北新区与主城联动的“纽带”,提升禄口机场作为区域航空枢纽的“辐射力”,加速“跨江通勤半小时圈”、“机场-高铁无缝换乘”等新生活场景的实现等,都是“18号线支撑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体现!
当建设条件成熟,这份秋天里的冬感,终究会化作等待春天来临的勇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