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秋十月,钦州茅尾海的红树林依然绿意葱茏。海风轻拂间,林梢翻涌如浪,南迁的白鹭翩翩起舞,树下的滩涂更是热闹,弹涂鱼飞跃,招潮蟹踱步,共同演绎着这片生态乐园的蓬勃生气。
这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背后,是当地公安机关以“生态警务”构筑起的坚实防线。近年来,钦州市公安局钦南分局通过科技赋能、部门联动和全民参与,构建起一张立体化生态保护网,为红树林生态安全筑牢铜墙铁壁。
![]()
“红树林是海洋生态屏障,对防风固堤至关重要,所以每次台风过后,我们都会前去查看红树林的受损情况。”10月6日,在茅尾海畔的白鹭湾湿地公园,正在巡逻的钦州市公安局沙井派出所民警高志海蹲在滩涂边,仔细检查红树林根系,随后又起身举起红外望远镜,查看远处红树林的生长情况。
![]()
受灾后的修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前期的保护。在茅尾海,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养殖场,甚至还存在非法捕捞、倾倒垃圾的现象。为此,钦南警方推出邻里守望制,鼓励村民积极举报破坏行为并参与修复工作。
2024年12月,渔民老黄因举报一起在红树林中非法倾倒垃圾案获得民警点赞。“现在大家都明白,我们从小就在这里成长,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自己的饭碗。”老黄笑着说。
“红树林的根系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周期需要十年以上。”红树林畔,沙井派出所所长丁昌斌介绍道,“我们通过‘人防+技防’模式,将巡逻频次从每周1次提升至每日1次,用科技手段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
如今,钦州沿海派出所已经能通过无人机常态化巡查和海岸线监控锁定证据。
走进茅尾海生态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茅尾海各监测点的数据。中心整合了气象、水文、生物多样性等12类信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
![]()
“去年我们通过水质传感器发现某区域 PH值异常,迅速锁定一家违规排放的养殖场,避免了红树林遭受进一步损害。”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此外,中心还与高校合作研发“红树林健康指数模型”,通过分析叶片颜色、根系密度等参数,精准评估生态修复效果。
在钦南警方的推动下,红树林保护已从单一执法转向全民参与。沙井派出所还联合志愿者,吸纳渔民、教师、学生等30余名成员,累计开展净滩行动45次,清理垃圾12吨。
作为“海洋绿肺”,茅尾海红树林的覆盖率已从2018年的78%提升至85%,每年吸引数万只候鸟迁徙停歇。钦南警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沿海生态安全树立了标杆。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1
2
3
4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